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画报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当时,人民群众和红军官兵识字的不多。要让他们了解和接受党的主张,懂得红军为人民扛枪打仗的道理,就要用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画报这种以画为主、文字简短、形象直观的读物在广大群众和红军官兵中最为喜闻乐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画报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当时,人民群众和红军官兵识字的不多。要让他们了解和接受党的主张,懂得红军为人民扛枪打仗的道理,就要用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画报这种以画为主、文字简短、形象直观的读物在广大群众和红军官兵中最为喜闻乐见。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着由红军总政治部红星社编印,1932年12月出版创刊号的《红星画报》第1—7期合订本。今天丹丹和大家一起瞻仰文物,重温它所见证的中国工农红军宣传工作的光辉历史。
文物展示



《红星画报》第1—7期合订本
年代:1932年12月至1934年4月15日
尺寸:长17.5厘米、宽12.5厘米
质地:纸
1929年,《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明确要求:“军政治部宣传科的艺术股,应该充实起来,出版石印的或油印的画报。为了充实军艺股,应该把全军绘画人才集中工作。”红军的画报就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1932年12月,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红星社编辑出版的《红星画报》创刊。该画报原定为半月刊,因战事频繁,实际上成为不定期画刊。封面绝大多数采用红黑和红蓝套印,32开版面,绘图石印本。每期发行0.8~1万册。它的宗旨十分明确:“要成为启发教育红色战士的良好材料,要成为宣传苏维埃一切策略主张的喇叭。”
画报设马列理论及党的方针政策、战况报道、国际共运、军事技术、生活小常识等丰富多彩的栏目。不仅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介绍军事理论及投弹、挖战壕、拼刺杀等军事技术,告诉战士们脚冷了不要马上烤火、脚打泡了如何处理等小常识,还以识字课、歌曲、组字画、猜字谜、漫画等丰富官兵的文化生活。
在画报第7期上,一幅名为《支部应成为游击队火车头》的宣传画,形象、生动地宣传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带头作用,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反映这一题材的经典作品。画报上还刊登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在部队中广为传唱,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山地行军歌》写道:“我们都是无敌的红军,爬高山如平地,奋勇前进,哪怕它峰高坡陡,坑深路又小,迈步地前进,不要稍留停,让我们艰苦耐劳,英勇和善战,这一次的胜利必定属于我们!”这首歌充分体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红军就是凭借这种精神,战胜了无数的艰难险阻,爬过了人迹罕至的雪山,取得了震惊世界的长征胜利。
《红星画报》集政治、文化、科学、娱乐为一体,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通俗易懂,备受红军喜爱。画报的出版,促进了红军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红军官兵的文化水平。《红星画报》是红军贴心的良师益友。在艰难困苦的生活和险恶的战争环境中,它就像一颗璀灿的红星,闪耀在红军战士的心头。
由于环境的艰苦和作战的频繁,《红星画报》很难保存下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建馆后,经多方征集,仅获得《红星画报》第1—7期。它们作为极其宝贵的珍藏品,见证着中国工农红军宣传工作的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