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看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_北京时间

【丹丹看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

青春,是破晓时分的第一缕光,是暗夜中奔涌的星河,更是时代洪流中最澎湃的浪花。大学生是青春最生动的注脚,他们用激情与梦想诠释着年轻的力量,用创新与奋斗书写时代的篇章。当代中国大学生们正以蓬勃的朝气、无畏的探索精神和无限的创造力在科技创新、社会奉献与时代使命的坐标系中,镌刻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

【丹丹看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

青春,是破晓时分的第一缕光,是暗夜中奔涌的星河,更是时代洪流中最澎湃的浪花。大学生是青春最生动的注脚,他们用激情与梦想诠释着年轻的力量,用创新与奋斗书写时代的篇章。当代中国大学生们正以蓬勃的朝气、无畏的探索精神和无限的创造力在科技创新、社会奉献与时代使命的坐标系中,镌刻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

近日,“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观众开放。展览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展览计划”2025年度首个展览,聚焦国家战略与青年发展,通过“科技新星”“青春奉献”“家国情怀”三大篇章共118个创新项目,构建起一场跨越学科、融合实践、传递梦想的对话,全面展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实践成果。今天,丹丹就带大家一起走入展厅,感受当代中国大学生蓬勃的创新活力。

展览不仅聚焦量子计算、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亦将目光投向民生改善、生态修复、医疗服务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深刻呈现技术背后蕴含的青年智慧与社会价值。在这里,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理想与现实激情碰撞,个体的微光汇聚成照亮未来的火炬,生动展现出大学生以智慧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强国之路上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乐章。

展厅展示

第一篇章 科技新星

本单元的创新项目展示了当代青年人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的探索实践。这些项目充分展现了青年人立足全球化发展前沿,以学识和智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实践驱动社会进步。青春的力量在强国之路上绽放光芒。

展品展示

东大鲲鹏——全球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

李兵兵,东南大学 · 机械工程专业

2020级博士研究生

“东大 · 鲲鹏1号”集多项创新技术于一身,突破了陆空一体化车身结构拓扑优化、动力系统全域冗余机制、多模态交互数字化座舱、跨域共用多维数据融合、陆空分布式电驱动系统以及双阿克曼协同转向等关键核心技术。

项目聚焦低空经济与陆空一体化智能运载装备制造,创新研发分布式电驱动、冗余长续航动力系统,自主研发陆空一体车辆结构设计技术,实现装备地面行驶与空中飞行的无缝切换。项目研制的陆空一体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东大鲲鹏一号”,具备全轮转向、全轮驱动和陆空一体化设计,发布后受到新华网、人民网等100余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登上微博热搜,全网阅读量超2亿。

云深处绝影系列四足机器人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0)全国银奖

李超,浙江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1级博士研究生

绝影Lite3是最新一代灵巧型智能机器狗,面向教育科研场景与资深科技爱好者,在云深处最新自研关节、控制系统与领先算法的加持下,拥有强劲、敏捷、持久的运动能力。

项目致力于研发行业应用四足机器人,面向电力、消防、教育等多种行业,自研关节、控制系统与领先算法,基于用户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实现四足机器人更为多样的运动训练与开发。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狗四足机器人产品,具备自主导航、自动停障与绕障、视觉定位、环境重构等高级感知能力,实现各行业深度应用。项目已成立公司,是“杭州六小龙”之一,目前已完成B+轮融资,与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行业企业及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第二篇章 青春奉献

本单元集中展示大学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以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为己任,积极探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创新实践。这些项目生动体现了青年人用专业知识改善民生、用爱心传递希望,以智慧与温情架起沟通的桥梁,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青春力量。

展品展示

循数医疗——临床专病自动化、单病种管理平台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季军

王玉涛,复旦大学 · 临床医学专业

2013级本科生

智能专病医疗大模型全场景数智平台模型,该展品为一套虚拟医院的场景立体展示器,内容包括院前、院中、院内医教研管各口径自动化应用场景及模具展示,院外患者居家康养、慢病管理及生物医药大健康服务场景的关联关系和立体展示。

项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整合院内患者数据生成病历,完成患者疾病风险预警、推荐适合个体诊疗方案,开发AI家庭医生实现患者跟踪续疗,大大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和医事服务质量。项目已转化成立公司,已完成3轮次数千万元融资,营业突破3000万元。

智子医疗——全国首创人机协同腔镜扶持机器人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银奖

肖夕林,合肥工业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9级博士研究生

腔镜手术辅助扶镜机器人运用视触觉混合驱动技术,配合主刀医生进行视野追踪、触力交互、安全约束以及长时间持镜等;运用深度估计、三维重构、器械识别定位等技术,辅助医生病灶定位、规划手术方案、测量病灶组织等。

项目基于微创手术临床需求,利用视触觉跨模态融合技术,开发出具有机器持镜、术野追踪、三维测量、触力交互的Sophon®人机协同腔镜扶持机器人,为主刀医生提供稳定舒适的手术视野,实现术中组织、器官、病灶等高精度测量和机械臂随动、高效、安全协同。项目产品已在四川华西、上海长征等医院应用,并转化孵化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企业。

第三篇章 家国情怀

本单元的项目展示了青年一代在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思考与贡献。他们以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注入青春活力。

展品展示

华焰科技——矿业固废有价金属梯级

分离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1)全国铜奖

张鹏德,中国矿业大学 · 矿业工程专业

2019级硕士研究生

煤系固废有价组分梯级回收装置,产品针对矿业固废有价组分梯级回收过程中涉及到的组分分离、二氧化碳矿化等过程中存在效率低、处理量小、智能化程度不够的问题,开发了可用于矿业固废煤系固废组分精深分离的智能装备与方法,用于指导产业化发展。

项目自主研发纳米尺度超高精度梯级分离技术,聚焦矿业固废中有价金属、战略金属等高效回收,实现固废全组分资源化利用。项目在新疆、内蒙古等地与政府、企业等合作进行技术转化,应用于矿山、电厂、化工厂等,累计签订合同2亿元,每年处理固废数百万吨,减少碳排放数十万吨,核心技术申请专利30余件。

融合多源感知数据的公路病害全空间智能诊断系统

马铎,郑州大学 · 工程安全与防护专业

2020级博士研究生

本项目研制、集成可见光、红外、探地雷达的自主导航公路全空间检测装备,首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全空间智能化公路病害健康巡检系统,实现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公路地上地下病害一体化检测与损伤评估。

项目针对现有道路病害全空间检测存在的难题,研制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全空间智能化公路病害巡检系统,集成可见光、红外,探地雷达和自主导航设备,开发了双阶段决策方法和多特征融合的雷达图谱识别算法,实现了多源数据融合的地上地下病害一体化检测与评估。该系统在检测、定位精度等方面优于现有技术,已应用于河南多条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及机场路面。

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公益等领域中贡献卓越。他们以创新为动能,以奉献为旗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通过展览,我们不仅看到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也感受到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情感。他们的创新精神鼓舞着更多青年投身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丹丹说

“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如同一曲激昂的青春交响乐,奏响了新时代青年的热血与激情。展览中一个个充满创意与智慧的项目令人震撼,每一个项目背后,都凝聚着大学生们的汗水与智慧,展览中的每一件展品都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梦想与实践碰撞出的火花。新时代的大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与意义。

文字来源:京华丹心编辑探馆

图片来源:京华丹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丹丹看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

青春,是破晓时分的第一缕光,是暗夜中奔涌的星河,更是时代洪流中最澎湃的浪花。大学生是青春最生动的注脚,他们用激情与梦想诠释着年轻的力量,用创新与奋斗书写时代的篇章。当代中国大学生们正以蓬勃的朝气、无畏的探索精神和无限的创造力在科技创新、社会奉献与时代使命的坐标系中,镌刻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

【丹丹看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

青春,是破晓时分的第一缕光,是暗夜中奔涌的星河,更是时代洪流中最澎湃的浪花。大学生是青春最生动的注脚,他们用激情与梦想诠释着年轻的力量,用创新与奋斗书写时代的篇章。当代中国大学生们正以蓬勃的朝气、无畏的探索精神和无限的创造力在科技创新、社会奉献与时代使命的坐标系中,镌刻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

近日,“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观众开放。展览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展览计划”2025年度首个展览,聚焦国家战略与青年发展,通过“科技新星”“青春奉献”“家国情怀”三大篇章共118个创新项目,构建起一场跨越学科、融合实践、传递梦想的对话,全面展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实践成果。今天,丹丹就带大家一起走入展厅,感受当代中国大学生蓬勃的创新活力。

展览不仅聚焦量子计算、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亦将目光投向民生改善、生态修复、医疗服务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深刻呈现技术背后蕴含的青年智慧与社会价值。在这里,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理想与现实激情碰撞,个体的微光汇聚成照亮未来的火炬,生动展现出大学生以智慧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强国之路上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乐章。

展厅展示

第一篇章 科技新星

本单元的创新项目展示了当代青年人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的探索实践。这些项目充分展现了青年人立足全球化发展前沿,以学识和智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实践驱动社会进步。青春的力量在强国之路上绽放光芒。

展品展示

东大鲲鹏——全球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

李兵兵,东南大学 · 机械工程专业

2020级博士研究生

“东大 · 鲲鹏1号”集多项创新技术于一身,突破了陆空一体化车身结构拓扑优化、动力系统全域冗余机制、多模态交互数字化座舱、跨域共用多维数据融合、陆空分布式电驱动系统以及双阿克曼协同转向等关键核心技术。

项目聚焦低空经济与陆空一体化智能运载装备制造,创新研发分布式电驱动、冗余长续航动力系统,自主研发陆空一体车辆结构设计技术,实现装备地面行驶与空中飞行的无缝切换。项目研制的陆空一体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东大鲲鹏一号”,具备全轮转向、全轮驱动和陆空一体化设计,发布后受到新华网、人民网等100余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登上微博热搜,全网阅读量超2亿。

云深处绝影系列四足机器人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0)全国银奖

李超,浙江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1级博士研究生

绝影Lite3是最新一代灵巧型智能机器狗,面向教育科研场景与资深科技爱好者,在云深处最新自研关节、控制系统与领先算法的加持下,拥有强劲、敏捷、持久的运动能力。

项目致力于研发行业应用四足机器人,面向电力、消防、教育等多种行业,自研关节、控制系统与领先算法,基于用户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技术,实现四足机器人更为多样的运动训练与开发。团队自主研发的机器狗四足机器人产品,具备自主导航、自动停障与绕障、视觉定位、环境重构等高级感知能力,实现各行业深度应用。项目已成立公司,是“杭州六小龙”之一,目前已完成B+轮融资,与国家电网、中国移动等行业企业及知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第二篇章 青春奉献

本单元集中展示大学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以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为己任,积极探索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创新实践。这些项目生动体现了青年人用专业知识改善民生、用爱心传递希望,以智慧与温情架起沟通的桥梁,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青春力量。

展品展示

循数医疗——临床专病自动化、单病种管理平台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季军

王玉涛,复旦大学 · 临床医学专业

2013级本科生

智能专病医疗大模型全场景数智平台模型,该展品为一套虚拟医院的场景立体展示器,内容包括院前、院中、院内医教研管各口径自动化应用场景及模具展示,院外患者居家康养、慢病管理及生物医药大健康服务场景的关联关系和立体展示。

项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整合院内患者数据生成病历,完成患者疾病风险预警、推荐适合个体诊疗方案,开发AI家庭医生实现患者跟踪续疗,大大提升医生工作效率和医事服务质量。项目已转化成立公司,已完成3轮次数千万元融资,营业突破3000万元。

智子医疗——全国首创人机协同腔镜扶持机器人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银奖

肖夕林,合肥工业大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9级博士研究生

腔镜手术辅助扶镜机器人运用视触觉混合驱动技术,配合主刀医生进行视野追踪、触力交互、安全约束以及长时间持镜等;运用深度估计、三维重构、器械识别定位等技术,辅助医生病灶定位、规划手术方案、测量病灶组织等。

项目基于微创手术临床需求,利用视触觉跨模态融合技术,开发出具有机器持镜、术野追踪、三维测量、触力交互的Sophon®人机协同腔镜扶持机器人,为主刀医生提供稳定舒适的手术视野,实现术中组织、器官、病灶等高精度测量和机械臂随动、高效、安全协同。项目产品已在四川华西、上海长征等医院应用,并转化孵化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科创企业。

第三篇章 家国情怀

本单元的项目展示了青年一代在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思考与贡献。他们以创新思维和实际行动,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注入青春活力。

展品展示

华焰科技——矿业固废有价金属梯级

分离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1)全国铜奖

张鹏德,中国矿业大学 · 矿业工程专业

2019级硕士研究生

煤系固废有价组分梯级回收装置,产品针对矿业固废有价组分梯级回收过程中涉及到的组分分离、二氧化碳矿化等过程中存在效率低、处理量小、智能化程度不够的问题,开发了可用于矿业固废煤系固废组分精深分离的智能装备与方法,用于指导产业化发展。

项目自主研发纳米尺度超高精度梯级分离技术,聚焦矿业固废中有价金属、战略金属等高效回收,实现固废全组分资源化利用。项目在新疆、内蒙古等地与政府、企业等合作进行技术转化,应用于矿山、电厂、化工厂等,累计签订合同2亿元,每年处理固废数百万吨,减少碳排放数十万吨,核心技术申请专利30余件。

融合多源感知数据的公路病害全空间智能诊断系统

马铎,郑州大学 · 工程安全与防护专业

2020级博士研究生

本项目研制、集成可见光、红外、探地雷达的自主导航公路全空间检测装备,首创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全空间智能化公路病害健康巡检系统,实现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公路地上地下病害一体化检测与损伤评估。

项目针对现有道路病害全空间检测存在的难题,研制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全空间智能化公路病害巡检系统,集成可见光、红外,探地雷达和自主导航设备,开发了双阶段决策方法和多特征融合的雷达图谱识别算法,实现了多源数据融合的地上地下病害一体化检测与评估。该系统在检测、定位精度等方面优于现有技术,已应用于河南多条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及机场路面。

当代中国大学生在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和社会公益等领域中贡献卓越。他们以创新为动能,以奉献为旗帜,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乐章。通过展览,我们不仅看到青年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也感受到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厚情感。他们的创新精神鼓舞着更多青年投身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丹丹说

“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如同一曲激昂的青春交响乐,奏响了新时代青年的热血与激情。展览中一个个充满创意与智慧的项目令人震撼,每一个项目背后,都凝聚着大学生们的汗水与智慧,展览中的每一件展品都是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是梦想与实践碰撞出的火花。新时代的大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价值与意义。

文字来源:京华丹心编辑探馆

图片来源:京华丹心(转载请注明出处)

【丹丹看展】中国国家博物馆: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

A- A+ 2025-05-19 13:15:19  943次浏览  作者头像 京华丹心

青春,是破晓时分的第一缕光,是暗夜中奔涌的星河,更是时代洪流中最澎湃的浪花。大学生是青春最生动的注脚,他们用激情与梦想诠释着年轻的力量,用创新与奋斗书写时代的篇章。当代中国大学生们正以蓬勃的朝气、无畏的探索精神和无限的创造力在科技创新、社会奉献与时代使命的坐标系中,镌刻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

近日,“青春之歌——全国大学生创新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对观众开放。展览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展览计划”2025年度首个展览,聚焦国家战略与青年发展,通过“科技新星”“青春奉献”“家国情怀”三大篇章共118个创新项目,构建起一场跨越学科、融合实践、传递梦想的对话,全面展示出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秀实践成果。今天,丹丹就带大家一起走入展厅,感受当代中国大学生蓬勃的创新活力。

展览不仅聚焦量子计算、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亦将目光投向民生改善、生态修复、医疗服务和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创新实践,深刻呈现技术背后蕴含的青年智慧与社会价值。在这里,科技与人文交相辉映,理想与现实激情碰撞,个体的微光汇聚成照亮未来的火炬,生动展现出大学生以智慧为笔、以责任为墨,在强国之路上谱写出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乐章。

展厅展示

第一篇章 科技新星

本单元的创新项目展示了当代青年人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的探索实践。这些项目充分展现了青年人立足全球化发展前沿,以学识和智慧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创新实践驱动社会进步。青春的力量在强国之路上绽放光芒。

展品展示

东大鲲鹏——全球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

李兵兵,东南大学 · 机械工程专业

2020级博士研究生

“东大 · 鲲鹏1号”集多项创新技术于一身,突破了陆空一体化车身结构拓扑优化、动力系统全域冗余机制、多模态交互数字化座舱、跨域共用多维数据融合、陆空分布式电驱动系统以及双阿克曼协同转向等关键核心技术。

项目聚焦低空经济与陆空一体化智能运载装备制造,创新研发分布式电驱动、冗余长续航动力系统,自主研发陆空一体车辆结构设计技术,实现装备地面行驶与空中飞行的无缝切换。项目研制的陆空一体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东大鲲鹏一号”,具备全轮转向、全轮驱动和陆空一体化设计,发布后受到新华网、人民网等100余家主流媒体广泛报道,登上微博热搜,全网阅读量超2亿。

云深处绝影系列四足机器人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0)全国银奖

李超,浙江大学 ·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

2011级博士研究生

绝影Lite3是最新一代灵巧型智能机器狗,面向教育科研场景与资深科技爱好者,在云深处最新自研关节、控制系统与领先算法的加持下,拥有强劲、敏捷、持久的运动能力。

评论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