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江苏 |“开国第一宴”都吃了些啥?_北京时间

寻味江苏 |“开国第一宴”都吃了些啥?

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当晚,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办了新中国第一次盛大国宴。由于出席宴会的嘉宾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一,为了能够做到“兼顾”,宴会决定选择口味适中的江苏菜系中的淮阳菜。

寻味江苏 |“开国第一宴”都吃了些啥?

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当晚,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办了新中国第一次盛大国宴。由于出席宴会的嘉宾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一,为了能够做到“兼顾”,宴会决定选择口味适中的江苏菜系中的淮阳菜。

如此重要的宴会对菜品的选择及其严苛,到底哪些菜入选了“开国第一宴”?对于这些菜你吃过吗?你了解吗?

1、水晶肴蹄——镇江肴肉

作为“开国第一宴”的冷菜主碟,镇江肴肉有了“国宴第一菜”的美誉。

镇江肴肉,原称“硝肉”。相传,古时镇江的店小二,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煮熟后,肉红皮白,香味浓郁。硝是一种还原剂,已不再使用,现用葡萄糖替代硝,食用更安全健康。

这道菜精选猪前肘为主料,经过蒸煮和容器的压制,猪肉中的脂肪减少了,晶莹剔透、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的皮冻包裹在猪肉上,吃了不会发胖,还能美容养颜。

在镇江,镇江肴肉、镇江锅盖面、镇江香醋并列为“镇江三怪”,说的就是:“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这道肥不腻口、瘦不塞牙的镇江肴肉,既可以当做国宴上的冷盘主碟,又可以做为镇江人喝早茶时候的小吃,请各位贵宾,配上姜丝、沾上香醋,体验一下“肴肉不当菜”的吃法。

2、加料千丝堆细缕——大煮干丝

而“开国第一宴”的热菜首推谁呢?

大煮干丝作为压轴热菜被端上宴席,足以体现了它在国宴上的分量。

这道菜的主要食材选用扬州产的手包干,紧实无气孔,切丝不易断,色泽微黄,豆香浓郁,久煮不散。一块白干用刀片成厚薄均匀、不散不破的约24片,切出的干丝粗细均匀。

大煮干丝不仅讲究刀工,大煮也很有门道。大煮就意味着汤要多,火要大,料要足,汤要浓。

“唱戏的腔,厨师的汤”,这道菜的档次当然和汤底子的用料紧密相连,选用的是棒骨和老母鸡熬制的高汤,加以干丝、鸡丝、鲜虾仁,制作完成后,这道大煮干丝就呈现在您眼前了。

用筷子夹起一撮干丝,绵软而带有几分韧滑,任它进入口腔,细品慢嚼,鲜汤的底味在舌尖回旋漫延。

大煮干丝,既温润家常,又可登大雅之堂。

3、皮白肉嫩——桂花盐水鸭

盐水鸭产自南京,因南京别称“金陵”,也叫金陵盐水鸭。

盐水鸭腌制复卤期短,不宜久藏。制作盐水鸭仅需三味简单的调料即可,盐、花椒、大料。整个制作过程,没有用到任何名贵的食材,这似乎也印证了“随园食单”中的看中技法,而不讲究食材价格的理念。

这么简单的调料怎么就能制作出鲜美可口的盐水鸭的呢?

制作盐水鸭的工艺可以概括为:“熟盐搓、老卤复、吹得干、煮得足”。

首先炒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小火快炒,盐要炒透、鸭坯要搓透,这是盐水鸭的两大窍门。

老卤、老汤是每一位厨师最看重的财富,制作盐水鸭的卤汁颜色清透,香味浓郁。

老卤浸泡后的鸭子再进行风干,减少了鸭子的脂肪。一个小时左右的低温熟煮后,皮白油润、肥而不腻、鲜美可口的盐水鸭才呈现到我们面前,香、鲜、嫩三者毕具。

4、骑鹤下扬州——扬州狮子头

烹制狮子头的方法有很多:清炖狮子头、清蒸狮子头、红烧狮子头。但不管是哪一种烹饪方法,最后达到的味觉感受都应该是“清淡爽口、肥而不腻”,这才是狮子头的独道之处。

扬州狮子头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善用火候。制作狮子头选用的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要想让狮子头的口感更加丰富,肥瘦肉的比例会随着季节更替变化,春秋肥六瘦四,夏天五五对开,入冬则肥七瘦三。

大厨们将五花肉手工切成石榴粒大小,不能用绞肉机,也不能用厨刀斩剁,避免破坏其纤维。

手工切成石榴粒大小的五花肉,加上虾籽、马蹄、鸡蛋反复摔打上劲,使肉粒表明纤维松散,文火炖三小时以上,表面肥肉基本融化,瘦肉相对凸起,形似狮子头而得名。

扬州狮子头调味清淡,突出本味;文火慢炖,突出火候;盛装容器后搭配菜心、枸杞,这样的狮子头既赏心悦目,又回味悠长。

5、香甜两面黄——黄桥烧饼

最后,再来说说“开国第一宴”上的名点又是谁?

黄桥烧饼作为国宴上的四大名点之一,这当然与1940的黄桥战役是密不可分的。

“黄桥烧饼圆又圆哎,黄黄的烧饼慰劳忙,黄桥决战传佳话,军民鱼水情意长”。这首著名的《黄桥烧饼歌》唱的就是:1940年黄桥战役期间,黄桥人民家家户户赶制烧饼的场景,当年制作黄桥烧饼的工艺比较简单,在草炉上刷少许油,用小火烘烤成两面金黄即成。黄桥人民车推担挑从四面八方送往前线,谱写了“依靠人民夺取胜利”的历史篇章。

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烧饼里的馅料也是大不相同,大厨们在制作黄桥烧饼时,用油酥和面,再加入葱油和猪板油调和。烘烤后的黄桥烧饼,从出油的酥皮中流露着满满的葱香,外黄里软。咬一口,酥脆可口。

“开国第一宴”的菜品质朴、清鲜、醇和,你不想尝一尝吗?

(以上内容由北京江苏大厦提供)

编辑:张晓丹

寻味江苏 |“开国第一宴”都吃了些啥?

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当晚,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办了新中国第一次盛大国宴。由于出席宴会的嘉宾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一,为了能够做到“兼顾”,宴会决定选择口味适中的江苏菜系中的淮阳菜。

寻味江苏 |“开国第一宴”都吃了些啥?

1949年10月1日,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当晚,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办了新中国第一次盛大国宴。由于出席宴会的嘉宾来自五湖四海,口味不一,为了能够做到“兼顾”,宴会决定选择口味适中的江苏菜系中的淮阳菜。

如此重要的宴会对菜品的选择及其严苛,到底哪些菜入选了“开国第一宴”?对于这些菜你吃过吗?你了解吗?

1、水晶肴蹄——镇江肴肉

作为“开国第一宴”的冷菜主碟,镇江肴肉有了“国宴第一菜”的美誉。

镇江肴肉,原称“硝肉”。相传,古时镇江的店小二,误把硝当盐腌猪蹄膀,煮熟后,肉红皮白,香味浓郁。硝是一种还原剂,已不再使用,现用葡萄糖替代硝,食用更安全健康。

这道菜精选猪前肘为主料,经过蒸煮和容器的压制,猪肉中的脂肪减少了,晶莹剔透、富含丰富的胶原蛋白的皮冻包裹在猪肉上,吃了不会发胖,还能美容养颜。

在镇江,镇江肴肉、镇江锅盖面、镇江香醋并列为“镇江三怪”,说的就是:“肴肉不当菜、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这道肥不腻口、瘦不塞牙的镇江肴肉,既可以当做国宴上的冷盘主碟,又可以做为镇江人喝早茶时候的小吃,请各位贵宾,配上姜丝、沾上香醋,体验一下“肴肉不当菜”的吃法。

2、加料千丝堆细缕——大煮干丝

而“开国第一宴”的热菜首推谁呢?

大煮干丝作为压轴热菜被端上宴席,足以体现了它在国宴上的分量。

这道菜的主要食材选用扬州产的手包干,紧实无气孔,切丝不易断,色泽微黄,豆香浓郁,久煮不散。一块白干用刀片成厚薄均匀、不散不破的约24片,切出的干丝粗细均匀。

大煮干丝不仅讲究刀工,大煮也很有门道。大煮就意味着汤要多,火要大,料要足,汤要浓。

“唱戏的腔,厨师的汤”,这道菜的档次当然和汤底子的用料紧密相连,选用的是棒骨和老母鸡熬制的高汤,加以干丝、鸡丝、鲜虾仁,制作完成后,这道大煮干丝就呈现在您眼前了。

用筷子夹起一撮干丝,绵软而带有几分韧滑,任它进入口腔,细品慢嚼,鲜汤的底味在舌尖回旋漫延。

大煮干丝,既温润家常,又可登大雅之堂。

3、皮白肉嫩——桂花盐水鸭

盐水鸭产自南京,因南京别称“金陵”,也叫金陵盐水鸭。

盐水鸭腌制复卤期短,不宜久藏。制作盐水鸭仅需三味简单的调料即可,盐、花椒、大料。整个制作过程,没有用到任何名贵的食材,这似乎也印证了“随园食单”中的看中技法,而不讲究食材价格的理念。

这么简单的调料怎么就能制作出鲜美可口的盐水鸭的呢?

制作盐水鸭的工艺可以概括为:“熟盐搓、老卤复、吹得干、煮得足”。

首先炒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小火快炒,盐要炒透、鸭坯要搓透,这是盐水鸭的两大窍门。

老卤、老汤是每一位厨师最看重的财富,制作盐水鸭的卤汁颜色清透,香味浓郁。

老卤浸泡后的鸭子再进行风干,减少了鸭子的脂肪。一个小时左右的低温熟煮后,皮白油润、肥而不腻、鲜美可口的盐水鸭才呈现到我们面前,香、鲜、嫩三者毕具。

4、骑鹤下扬州——扬州狮子头

烹制狮子头的方法有很多:清炖狮子头、清蒸狮子头、红烧狮子头。但不管是哪一种烹饪方法,最后达到的味觉感受都应该是“清淡爽口、肥而不腻”,这才是狮子头的独道之处。

扬州狮子头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善用火候。制作狮子头选用的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要想让狮子头的口感更加丰富,肥瘦肉的比例会随着季节更替变化,春秋肥六瘦四,夏天五五对开,入冬则肥七瘦三。

大厨们将五花肉手工切成石榴粒大小,不能用绞肉机,也不能用厨刀斩剁,避免破坏其纤维。

手工切成石榴粒大小的五花肉,加上虾籽、马蹄、鸡蛋反复摔打上劲,使肉粒表明纤维松散,文火炖三小时以上,表面肥肉基本融化,瘦肉相对凸起,形似狮子头而得名。

扬州狮子头调味清淡,突出本味;文火慢炖,突出火候;盛装容器后搭配菜心、枸杞,这样的狮子头既赏心悦目,又回味悠长。

5、香甜两面黄——黄桥烧饼

最后,再来说说“开国第一宴”上的名点又是谁?

黄桥烧饼作为国宴上的四大名点之一,这当然与1940的黄桥战役是密不可分的。

“黄桥烧饼圆又圆哎,黄黄的烧饼慰劳忙,黄桥决战传佳话,军民鱼水情意长”。这首著名的《黄桥烧饼歌》唱的就是:1940年黄桥战役期间,黄桥人民家家户户赶制烧饼的场景,当年制作黄桥烧饼的工艺比较简单,在草炉上刷少许油,用小火烘烤成两面金黄即成。黄桥人民车推担挑从四面八方送往前线,谱写了“依靠人民夺取胜利”的历史篇章。

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烧饼里的馅料也是大不相同,大厨们在制作黄桥烧饼时,用油酥和面,再加入葱油和猪板油调和。烘烤后的黄桥烧饼,从出油的酥皮中流露着满满的葱香,外黄里软。咬一口,酥脆可口。

“开国第一宴”的菜品质朴、清鲜、醇和,你不想尝一尝吗?

(以上内容由北京江苏大厦提供)

编辑:张晓丹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