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好开局“第一棒”!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_北京时间

跑好开局“第一棒”!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2月19日上午,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对各方面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跑好开局“第一棒”!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2月19日上午,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对各方面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市委书记尹力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首都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部署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出席,市委副书记刘伟主持。

海淀区紧随其后,于当天下午第一时间召开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激发经济增长潜能,集中推介发布了一批空间和政策,紧盯关键产业、重点区域加速资本产业融合,目标明确,措施具体,释放了抢开局抓发展的强烈信号,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再出发的冲锋号。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出席会议并致辞,海淀区委书记张革主持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圣国,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等多个市直部门领导,海淀区政府四套班子成员出席会议。近300名驻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代表及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参加大会。

夏林茂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做好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海淀区是首都中心职能集中性的区,是科技大区、经济大区、文化大区、教育大区和人才大区。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海淀区目前是全市唯一一个经济总量破万亿的区,占全市的四分之一以上,去年实现了百分之6.2的经济增长,压舱石的地位更加突出,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守护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最前面。海淀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基本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展现更大担当,彰显更大作为,为全市稳经济、强创新、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介绍了海淀区2024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安排。

李俊杰提出,海淀区将坚持质量并重,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左右。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建好“核心区”。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坚决扛起人工智能占先发展大旗,不断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努力培育更多具有技术主导权和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将坚持首善标准,积极构建高效政务服务体系,把握新兴领域共性需求,强化全面优质要素支撑,进一步巩固海淀在全市营商环境方面的领先地位。将坚持人民至上,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治理效能,提高城市安全发展水平,在民生服务保障中彰显“海淀温度”。

会上,海淀区与腾讯公司、国能航运、中国中药、中铁建投、云豹智能、摩尔线程、卓翼智能、天圣华等20家企业进行高精尖重点项目签约,签订海淀区政府、京能集团、智源研究院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揭牌,发布了海淀区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15条措施、海淀区支持服务平台发展15条、海淀区关于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若干措施、海淀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升级版“海英计划”5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推介了温泉科技园二期、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上庄国际医谷、东升科技园二期、四季青生命科技园等16个重点园区(楼宇)。

20个高精尖项目集中落地海淀

近年来,海淀区坚持以市场评价和企业感受度为标准,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需求设计有针对性政策措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广大企业家和各类人才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热土。本次大会场内集中签约项目共20个,涉及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与腾讯公司、国能航运、中国中药、中铁建投、融通传媒、时代远望、中科航天人才、中核咨询、中科内镜、新兴装备等企业签约的“两区”重点项目10个,与云豹智能、摩尔线程、卓翼智能、天圣华、新忆科技、九章云极、天地和兴、志凌海纳、基流科技、清程极智等企业签约的科学城基金投资项目10个。

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激发创新“裂变”

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围绕高潜力科创企业成长需求,海淀区在中关村西区精心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集聚更多专业化、国际化投资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促进资本与科技、产业紧密对接,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圣国及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为“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揭牌,首批共建单位德勤中国、九合创投、华山资本、麟阁创投、疆亘资本、险峰长青、长城资本、华泰创新等见证揭牌仪式。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体系

AI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迈向通用智能的里程碑技术,正在推动人类社会加快迈入智能时代。基于人工智能领域坚实的产业基础,海淀区围绕基础软硬件设施、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应用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布局,2023年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优秀。为进一步加快提升大模型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活力,推动大模型深度赋能重点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海淀区政府、京能集团和智源研究院三方将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开展战略合作,推动海淀区加快建设、汇聚高性能算力资源,持续促进国产芯片适配验证、迭代升级,并在数据、算法、评测、场景等多个核心要素上全面推进,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体系。

支持高质量发展首批发布5大政策

2023年海淀经济总量站稳万亿元台阶,在新起点上,各方对海淀的定位之高、期许之重、政策之需前所未有,为赋能助力企业、驻区单位领先发展,海淀区发布了一批重大政策利好。其中,为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高速成长,出台海淀区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15条措施。为破解要素和成本等关键难题,探索创新组织方式新路径,出台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15条措施。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吸引要素聚集,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出台《海淀区关于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若干措施》。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物研发、临床和授权转让,全覆盖支持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和应用推广,全要素支持头部企业落地、引才和对外合作,制定海淀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助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用人主体留住核心人才,完善人才梯次认定支持体系,升级“海英计划”,为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和配套服务等多方面扶持政策,帮助人才更好地扎根海淀、安心发展。

385万平米优质产业空间让好项目“有地可落”

面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本次大会率先推介了16个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创新活跃的重点园区,总建筑面积达385万平方米,含温泉科技园二期、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上庄国际医谷、东升科技园二期、四季青生命科技园等备受关注的高品质产业空间。此外,土地供应方面,未来两年海淀区将实现土地供应144公顷,建筑规模287万平方米。

会上,智谱华章董事长刘德兵,中国电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源,腾讯公司副总裁刘勇做发言交流。他们的发言充满了对海淀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彰显了对海淀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推动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张革指出,这次大会是海淀区2024年“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海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海淀区要拓展服务大局的视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标世界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更好服务首都发展大局。各驻区单位要深度融入海淀高质量发展大局,凝聚合力,持续放大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发挥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作用,激发促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把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民生工作结合起来,提升能力本领,当好“施工队长”,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姿态和形象,为谱写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

跑好开局“第一棒”!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2月19日上午,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对各方面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跑好开局“第一棒”!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成功召开

2月19日上午,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召开,对各方面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市委书记尹力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首都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部署2024年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出席,市委副书记刘伟主持。

海淀区紧随其后,于当天下午第一时间召开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聚焦激发经济增长潜能,集中推介发布了一批空间和政策,紧盯关键产业、重点区域加速资本产业融合,目标明确,措施具体,释放了抢开局抓发展的强烈信号,吹响了高质量发展再出发的冲锋号。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出席会议并致辞,海淀区委书记张革主持会议。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圣国,市发改委、市科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等多个市直部门领导,海淀区政府四套班子成员出席会议。近300名驻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代表及多个国家的国际友人参加大会。

夏林茂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做好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海淀区是首都中心职能集中性的区,是科技大区、经济大区、文化大区、教育大区和人才大区。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海淀区目前是全市唯一一个经济总量破万亿的区,占全市的四分之一以上,去年实现了百分之6.2的经济增长,压舱石的地位更加突出,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守护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最前面。海淀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最大的基本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展现更大担当,彰显更大作为,为全市稳经济、强创新、促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区委副书记、区长李俊杰介绍了海淀区2024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主要安排。

李俊杰提出,海淀区将坚持质量并重,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韧性和内生动力,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定为6%左右。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提升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在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建好“核心区”。将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坚决扛起人工智能占先发展大旗,不断做强医药健康产业,努力培育更多具有技术主导权和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将坚持首善标准,积极构建高效政务服务体系,把握新兴领域共性需求,强化全面优质要素支撑,进一步巩固海淀在全市营商环境方面的领先地位。将坚持人民至上,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城市治理效能,提高城市安全发展水平,在民生服务保障中彰显“海淀温度”。

会上,海淀区与腾讯公司、国能航运、中国中药、中铁建投、云豹智能、摩尔线程、卓翼智能、天圣华等20家企业进行高精尖重点项目签约,签订海淀区政府、京能集团、智源研究院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揭牌,发布了海淀区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15条措施、海淀区支持服务平台发展15条、海淀区关于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若干措施、海淀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升级版“海英计划”5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文件,推介了温泉科技园二期、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上庄国际医谷、东升科技园二期、四季青生命科技园等16个重点园区(楼宇)。

20个高精尖项目集中落地海淀

近年来,海淀区坚持以市场评价和企业感受度为标准,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需求设计有针对性政策措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已成为广大企业家和各类人才投资兴业、创新创业的热土。本次大会场内集中签约项目共20个,涉及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等多个领域,具体包括与腾讯公司、国能航运、中国中药、中铁建投、融通传媒、时代远望、中科航天人才、中核咨询、中科内镜、新兴装备等企业签约的“两区”重点项目10个,与云豹智能、摩尔线程、卓翼智能、天圣华、新忆科技、九章云极、天地和兴、志凌海纳、基流科技、清程极智等企业签约的科学城基金投资项目10个。

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激发创新“裂变”

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是激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围绕高潜力科创企业成长需求,海淀区在中关村西区精心打造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集聚更多专业化、国际化投资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促进资本与科技、产业紧密对接,全方位服务高质量发展。本次大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圣国及海淀区委副书记杨仁全为“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揭牌,首批共建单位德勤中国、九合创投、华山资本、麟阁创投、疆亘资本、险峰长青、长城资本、华泰创新等见证揭牌仪式。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体系

AI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迈向通用智能的里程碑技术,正在推动人类社会加快迈入智能时代。基于人工智能领域坚实的产业基础,海淀区围绕基础软硬件设施、关键核心技术、行业应用等环节进行全产业链布局,2023年人工智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优秀。为进一步加快提升大模型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活力,推动大模型深度赋能重点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海淀区政府、京能集团和智源研究院三方将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开展战略合作,推动海淀区加快建设、汇聚高性能算力资源,持续促进国产芯片适配验证、迭代升级,并在数据、算法、评测、场景等多个核心要素上全面推进,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生态体系。

支持高质量发展首批发布5大政策

2023年海淀经济总量站稳万亿元台阶,在新起点上,各方对海淀的定位之高、期许之重、政策之需前所未有,为赋能助力企业、驻区单位领先发展,海淀区发布了一批重大政策利好。其中,为引导中小企业聚焦“专精特新”高速成长,出台海淀区支持科技中小企业创新发展15条措施。为破解要素和成本等关键难题,探索创新组织方式新路径,出台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发展15条措施。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吸引要素聚集,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出台《海淀区关于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若干措施》。为全链条支持创新药物研发、临床和授权转让,全覆盖支持医疗器械注册、认证和应用推广,全要素支持头部企业落地、引才和对外合作,制定海淀区促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助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用人主体留住核心人才,完善人才梯次认定支持体系,升级“海英计划”,为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和配套服务等多方面扶持政策,帮助人才更好地扎根海淀、安心发展。

385万平米优质产业空间让好项目“有地可落”

面向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本次大会率先推介了16个特色鲜明、配套完善、创新活跃的重点园区,总建筑面积达385万平方米,含温泉科技园二期、中关村永丰产业基地、上庄国际医谷、东升科技园二期、四季青生命科技园等备受关注的高品质产业空间。此外,土地供应方面,未来两年海淀区将实现土地供应144公顷,建筑规模287万平方米。

会上,智谱华章董事长刘德兵,中国电建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刘源,腾讯公司副总裁刘勇做发言交流。他们的发言充满了对海淀这片土地的深情厚爱,彰显了对海淀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推动2024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各项措施落地落实,张革指出,这次大会是海淀区2024年“新春第一会”,吹响了海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海淀区要拓展服务大局的视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标世界最高标准、最优水平,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认清形势、找准定位,更好服务首都发展大局。各驻区单位要深度融入海淀高质量发展大局,凝聚合力,持续放大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充分释放社会活力,发挥社会主体和市场主体作用,激发促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把高质量发展和社会治理、民生工作结合起来,提升能力本领,当好“施工队长”,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姿态和形象,为谱写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