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金王”杨倩、冠军庞伟背后的女人,这个YYDS叫杜丽_北京时间

“双金王”杨倩、冠军庞伟背后的女人,这个YYDS叫杜丽

杜丽庞伟在东京奥运会上女子射击队中有很多年轻选手,有过丰富奥运经验的杜丽不单是教练,还起到了心理导师的作用,“凡事都有两方面,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机遇和困难一定是并存的,还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抓住这种变化产生的机遇”。

“双金王”杨倩、冠军庞伟背后的女人,这个YYDS叫杜丽

昨天,得意弟子杨倩继为中国拿下东京奥运首金后,又与杨皓然搭档摘得一金;丈夫庞伟则和姜冉馨为中国拿下第7金,而他们成功的背后都有同一个女人——杜丽。

看庞伟领奖时这手势了吗,足以让我们脑补看台上的杜丽画面了——这一对儿早已破圈、破防的“奥运冠军”夫妇,又在大撒“狗粮”……

庞伟昨日午间发文:一块金牌一块铜牌,我的第四次奥运之旅结束了!经历了北京、伦敦、里约,站在东京的赛场上突然觉得自己“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心中的情怀也不曾改变,对射击运动的热爱也不曾改变。

再次站到最高领奖台上,让国旗在赛场上升起,我的心情万分澎湃,我的职业生涯没有遗憾了!感谢今天的队友姜冉馨,她是我们中国射击队的后起之秀,我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她是旭日东升未来可期!

也感谢我的战友兼妻子杜丽,没有你的支持我坚持不到现在。感谢中国射击队所有人的努力,中国射击队yyds!

端枪的她,最美!

摄影记者喜欢拍杜丽在领奖台上明朗的笑脸,还特别喜欢拍她比赛时动人的侧脸剪影。

杜丽是个有着特殊气质的冠军选手,她所体现的坚韧和淡定,一直是众多粉丝的最爱。

一米七的身高,身材纤长,容貌秀美,笑起来有一对甜甜的酒窝,在一字排开的女枪手中,杜丽永远是特别出众的那一个。

东京奥运会10米气手枪决赛24日下午进行,庞伟最终以217.6环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这是庞伟射击生涯中参加的第四次奥运会。看台上,妻子杜丽刚刚率领女子气步枪夺冠。庞伟说,有妻子杜丽在,自己心里就特别踏实。

一个温暖的抱抱

雅典奥运会首金得主杜丽没能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杜丽曾回忆说:“(当时)谁见到我都想安慰我,但一安慰我,我就想哭。”

但在那届奥运会上,庞伟获得男子手枪项目的金牌。夺冠后他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杜丽的,虽然那时他们还不是情侣关系,但心里却都牵挂着彼此。

“当时他见到我,一上来就给我一个拥抱,也正是那个拥抱,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心情也一下子好了很多。”后来,杜丽终于在奥运会女子三姿项目中拿了冠军,她也记住了庞伟给她的温暖。

正是这个拥抱让杜丽有了一种可以托付终身的感觉。在那之后两人的关系发展很快……2009年11月29日,杜丽与庞伟在保定举行婚礼,成为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对奥运冠军夫妇。

每到奥运会,他们的爱情故事都会令人倍感温暖。那是爱情的力量,也是信仰和使命的力量!

射击夫妻的相互扶持

强者之强,并不是在强中体现的。杜丽和庞伟都经历了很长的低谷,以及伤病的考验。

北京奥运会夺冠之后,庞伟两年鲜有佳绩,杜丽也被伤病困扰,一直帮杜丽照顾孩子的妈妈曾说:“杜丽左半边身子劳损严重,肌肉僵硬,都快半身不遂了……”

为生子和伤病,杜丽缺席了众多积分赛,但强烈的作战欲让她做出了“带儿子到北京集训”的决定。白天,杜丽在队里训练,晚上回到家,只要时间允许,杜丽就主动带着不满2岁的孩子睡觉……

尽管伦敦奥运会双双无缘奖牌,但庞伟和杜丽依然没有放弃。两人互相扶持和鼓励着继续向里约发起冲击……“我们两人谁打不好可能都会难过,但我们还是希望能给对方能量。”有一次庞伟说:“平时训练中出现了问题,我都会跟杜丽说说。她和教练的作用是不同的,她是从运动员的角度来帮我解决难题,有时她说的话,我接受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

里约奥运会是杜丽作为运动员的最后一届奥运会。虽然她和庞伟都未能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但杜丽说:“我觉得我们是成功的。”此后,杜丽转型出任中国女子步枪教练,带出了杨倩等弟子;而庞伟则一直在坚持。

杜丽庞伟在东京奥运会上

女子射击队中有很多年轻选手,有过丰富奥运经验的杜丽不单是教练,还起到了心理导师的作用,“凡事都有两方面,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机遇和困难一定是并存的,还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抓住这种变化产生的机遇”。杜丽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以不变应万变’,我觉得这句话对竞技体育来说有点被动,一定要变化,而且要主动去变化,才能把主动权拿在自己手里。”杜丽也经常跟运动员说,奥运会推迟给了他们更加充足的时间,有助于扎实基本功、丰富比赛经验。

杜丽身上有一种非常倔强和洒脱的气质,极具魅力又极富感染力。这不能不提到她的成长经历——

沂源小城的童年身影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一个坐落于沂蒙山区的美丽小城,平均海拔400米,空气清新,环境安逸,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出自这个小城,杜丽出生在这里也成长在这里……

杜丽的启蒙教练周士兵在临沂体育学校学习了四年射击,毕业后来到沂源县竞技体校从事射击教学工作。1994年,淄博市召开第13届运动会,那时的体校缺少射击运动员,周士兵需要队员去打团体比赛,却因人手不够而苦恼不已。在一次体校到杜丽所在的历山中学挑选苗子为市运会做准备的时候,周士兵第一次见到杜丽。

“杜丽留着一头短发,在人群中也不起眼。和她一起被选中的一共有20多个小队员,年龄都在十二三岁左右。当时的杜丽并不是很突出,我也没有非常留意她。但开始训练以后,我发现这孩子对射击非常执着,和她同批的小孩很多人都放弃了,只有她坚持到最后。”

杜丽家中的男性,几乎不是警察就是军人,杜丽从小就对穿军装、佩戴手枪的人崇拜不已。不过,杜丽的母亲齐玉珍也并不同意女儿去练射击,反倒是杜丽的外公齐登云替女儿和外孙女做出了这最重要的一次决定。

射击是一项既奢侈又艰苦的运动项目,一杆步枪要花费2万多元,运动员比赛用的皮衣需要2000块钱,每天学员打掉的子弹都需要数百元。而训练过程更是让年幼的队员叫苦不迭,一个姿势要保持好几个小时,训练中手脚抽筋更是常事。那时候杜丽每年练习射击的学费大约需要六七千元,但是母亲下岗,继父是个老公安,每个月只有1千多块的微薄工资……“杜丽这孩子非常要强,只要她认准的事情,她一定会坚持做下去。为了她认定的目标,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和打击,她都不会放弃。”周士兵认为杜丽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她的坚持和努力。

沂源县竞技体校有一座以杜丽名字命名的射击馆,硬件设施在基层射击中已经算是比较完备的,这是杜丽2004年雅典夺冠之后修建的。周士兵说,以前杜丽小时候练习射击的时候,都是在破败不堪的屋子里,现在条件不一样了,“沂源很多小孩都想当‘小杜丽’……”

进国家队之后,杜丽回家的机会逐渐减少,不过即使再忙,杜丽也会抽空回到母校,每次回来之前都悄悄给周士兵打个电话,然后会默默地出现在学校,安静地看着小队员们训练,也许在这些小队员身上,她能够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杜丽在央视录制节目

作者:夯石

“双金王”杨倩、冠军庞伟背后的女人,这个YYDS叫杜丽

杜丽庞伟在东京奥运会上女子射击队中有很多年轻选手,有过丰富奥运经验的杜丽不单是教练,还起到了心理导师的作用,“凡事都有两方面,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机遇和困难一定是并存的,还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抓住这种变化产生的机遇”。

“双金王”杨倩、冠军庞伟背后的女人,这个YYDS叫杜丽

昨天,得意弟子杨倩继为中国拿下东京奥运首金后,又与杨皓然搭档摘得一金;丈夫庞伟则和姜冉馨为中国拿下第7金,而他们成功的背后都有同一个女人——杜丽。

看庞伟领奖时这手势了吗,足以让我们脑补看台上的杜丽画面了——这一对儿早已破圈、破防的“奥运冠军”夫妇,又在大撒“狗粮”……

庞伟昨日午间发文:一块金牌一块铜牌,我的第四次奥运之旅结束了!经历了北京、伦敦、里约,站在东京的赛场上突然觉得自己“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心中的情怀也不曾改变,对射击运动的热爱也不曾改变。

再次站到最高领奖台上,让国旗在赛场上升起,我的心情万分澎湃,我的职业生涯没有遗憾了!感谢今天的队友姜冉馨,她是我们中国射击队的后起之秀,我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她是旭日东升未来可期!

也感谢我的战友兼妻子杜丽,没有你的支持我坚持不到现在。感谢中国射击队所有人的努力,中国射击队yyds!

端枪的她,最美!

摄影记者喜欢拍杜丽在领奖台上明朗的笑脸,还特别喜欢拍她比赛时动人的侧脸剪影。

杜丽是个有着特殊气质的冠军选手,她所体现的坚韧和淡定,一直是众多粉丝的最爱。

一米七的身高,身材纤长,容貌秀美,笑起来有一对甜甜的酒窝,在一字排开的女枪手中,杜丽永远是特别出众的那一个。

东京奥运会10米气手枪决赛24日下午进行,庞伟最终以217.6环获得一枚宝贵的铜牌。这是庞伟射击生涯中参加的第四次奥运会。看台上,妻子杜丽刚刚率领女子气步枪夺冠。庞伟说,有妻子杜丽在,自己心里就特别踏实。

一个温暖的抱抱

雅典奥运会首金得主杜丽没能获得北京奥运会首金,杜丽曾回忆说:“(当时)谁见到我都想安慰我,但一安慰我,我就想哭。”

但在那届奥运会上,庞伟获得男子手枪项目的金牌。夺冠后他的第一个电话就是打给杜丽的,虽然那时他们还不是情侣关系,但心里却都牵挂着彼此。

“当时他见到我,一上来就给我一个拥抱,也正是那个拥抱,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心情也一下子好了很多。”后来,杜丽终于在奥运会女子三姿项目中拿了冠军,她也记住了庞伟给她的温暖。

正是这个拥抱让杜丽有了一种可以托付终身的感觉。在那之后两人的关系发展很快……2009年11月29日,杜丽与庞伟在保定举行婚礼,成为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对奥运冠军夫妇。

每到奥运会,他们的爱情故事都会令人倍感温暖。那是爱情的力量,也是信仰和使命的力量!

射击夫妻的相互扶持

强者之强,并不是在强中体现的。杜丽和庞伟都经历了很长的低谷,以及伤病的考验。

北京奥运会夺冠之后,庞伟两年鲜有佳绩,杜丽也被伤病困扰,一直帮杜丽照顾孩子的妈妈曾说:“杜丽左半边身子劳损严重,肌肉僵硬,都快半身不遂了……”

为生子和伤病,杜丽缺席了众多积分赛,但强烈的作战欲让她做出了“带儿子到北京集训”的决定。白天,杜丽在队里训练,晚上回到家,只要时间允许,杜丽就主动带着不满2岁的孩子睡觉……

尽管伦敦奥运会双双无缘奖牌,但庞伟和杜丽依然没有放弃。两人互相扶持和鼓励着继续向里约发起冲击……“我们两人谁打不好可能都会难过,但我们还是希望能给对方能量。”有一次庞伟说:“平时训练中出现了问题,我都会跟杜丽说说。她和教练的作用是不同的,她是从运动员的角度来帮我解决难题,有时她说的话,我接受起来可能更容易一些。”

里约奥运会是杜丽作为运动员的最后一届奥运会。虽然她和庞伟都未能再次站上最高领奖台,但杜丽说:“我觉得我们是成功的。”此后,杜丽转型出任中国女子步枪教练,带出了杨倩等弟子;而庞伟则一直在坚持。

杜丽庞伟在东京奥运会上

女子射击队中有很多年轻选手,有过丰富奥运经验的杜丽不单是教练,还起到了心理导师的作用,“凡事都有两方面,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机遇和困难一定是并存的,还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抓住这种变化产生的机遇”。杜丽说,“中国有句老话叫‘以不变应万变’,我觉得这句话对竞技体育来说有点被动,一定要变化,而且要主动去变化,才能把主动权拿在自己手里。”杜丽也经常跟运动员说,奥运会推迟给了他们更加充足的时间,有助于扎实基本功、丰富比赛经验。

杜丽身上有一种非常倔强和洒脱的气质,极具魅力又极富感染力。这不能不提到她的成长经历——

沂源小城的童年身影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一个坐落于沂蒙山区的美丽小城,平均海拔400米,空气清新,环境安逸,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出自这个小城,杜丽出生在这里也成长在这里……

杜丽的启蒙教练周士兵在临沂体育学校学习了四年射击,毕业后来到沂源县竞技体校从事射击教学工作。1994年,淄博市召开第13届运动会,那时的体校缺少射击运动员,周士兵需要队员去打团体比赛,却因人手不够而苦恼不已。在一次体校到杜丽所在的历山中学挑选苗子为市运会做准备的时候,周士兵第一次见到杜丽。

“杜丽留着一头短发,在人群中也不起眼。和她一起被选中的一共有20多个小队员,年龄都在十二三岁左右。当时的杜丽并不是很突出,我也没有非常留意她。但开始训练以后,我发现这孩子对射击非常执着,和她同批的小孩很多人都放弃了,只有她坚持到最后。”

杜丽家中的男性,几乎不是警察就是军人,杜丽从小就对穿军装、佩戴手枪的人崇拜不已。不过,杜丽的母亲齐玉珍也并不同意女儿去练射击,反倒是杜丽的外公齐登云替女儿和外孙女做出了这最重要的一次决定。

射击是一项既奢侈又艰苦的运动项目,一杆步枪要花费2万多元,运动员比赛用的皮衣需要2000块钱,每天学员打掉的子弹都需要数百元。而训练过程更是让年幼的队员叫苦不迭,一个姿势要保持好几个小时,训练中手脚抽筋更是常事。那时候杜丽每年练习射击的学费大约需要六七千元,但是母亲下岗,继父是个老公安,每个月只有1千多块的微薄工资……“杜丽这孩子非常要强,只要她认准的事情,她一定会坚持做下去。为了她认定的目标,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和打击,她都不会放弃。”周士兵认为杜丽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她的坚持和努力。

沂源县竞技体校有一座以杜丽名字命名的射击馆,硬件设施在基层射击中已经算是比较完备的,这是杜丽2004年雅典夺冠之后修建的。周士兵说,以前杜丽小时候练习射击的时候,都是在破败不堪的屋子里,现在条件不一样了,“沂源很多小孩都想当‘小杜丽’……”

进国家队之后,杜丽回家的机会逐渐减少,不过即使再忙,杜丽也会抽空回到母校,每次回来之前都悄悄给周士兵打个电话,然后会默默地出现在学校,安静地看着小队员们训练,也许在这些小队员身上,她能够找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杜丽在央视录制节目

作者:夯石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