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融智库
京 融 智 库
本文为京融智库的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京融智库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
文|吴珊
经济稳增长需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4800多万家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是稳定发展之基。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新业态、新经济的引领者,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源泉。
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刘忠范认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推动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刘忠范委员形象地将中小企业比喻为组成我国高科技产业体系这棵“参天大树”上的“树叶”,“若将我国高科技产业体系比作‘参天大树’,那么国企、央企和部分大型私企是树之主干,而千千万万科技型中小企业则是这棵大树的枝叶,‘枝繁叶茂’是制定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出发点,更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业生态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为缓解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并鼓励创新发展,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
这也意味着,国家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将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表示,税收政策红利持续加码,让市场主体创新的信心更充足。
事实上,在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利好倾斜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尤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创新贡献上已有很大提高,在创新决策、创新组织、创新投入、创新成果的转化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
刘忠范委员表示,实际上,1999年国务院就批准设立了创新基金(国发办〔1999〕47号),并通过2007年修订《科技进步法》以法的形式予以确定。截至2014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326亿元专项资金,直接资助了4.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实践成效方面,创新基金直接资助了1.3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13%(2016年底数据),所资助的企业成功上市数量分别占创业板26%、中小板15%、新三板15%(2017年6月数据)。该基金还资助了50%的“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创办企业和32%的“千人计划”创业企业,获得广泛好评。
不过,刘忠范委员也提到,这种行之有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目前已被终止,取而代之的是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常规的市场化支持模式。
在刘忠范委员看来,无偿资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和有偿支持的市场化资本运作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属于“雪中送炭”和“临门一脚”,能够激励更多的科技人员勇于迈出第一步以及激发中小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的积极性;而纯市场化资本运作不可避免地带来“心里障碍”和“患得患失”。这种实践成效的差异已逐渐显现出来。
与此同时,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刘忠范委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庞大,但存在着核心竞争力不强、技术研发投入意愿和能力不足、抵御风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现实问题。
另一方面,我国一直以来存在着科技与经济发展的“两张皮”难题,不断增长的科技研发投入,未能有效地转化为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广大科技人员缺少把基础研究成果推向产业化的意愿和能力,造成科技创新全链条中的“中试”和“工程化”环节的严重短板。
为此,刘忠范委员建议,应迅速重启升级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从战略层面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具体来看,主要可从4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启动升级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让中小企业家们像科学家一样自由申请竞争性的研发经费,提升企业从事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补齐我国高科技产业创新链条中“中试”、“工程化”环节的短板。
其次,“创新基金”面向科技型、初创型中小企业,同时面向项目执行期间内注册企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鼓励和引导广大科技人员迈出创新创业的第一步。
第三,“创新基金”要不附带任何条件,无偿支持市场需求导向的原创性技术、“卡脖子”技术、“一招鲜”技术等工程化技术和工艺研发工作。
最后,“创新基金”由科技部管理。每年由中央财政投入80亿元(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计算),年均资助5000-8000个技术研发项目,10年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5万家以上。
文|吴珊
编辑|焦建全
校对|张洪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