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60年的报纸讲述京城媒体“老字号”的新“变革”_北京时间

一份60年的报纸讲述京城媒体“老字号”的新“变革”

北京晚报,北京媒体中的“老字号”,从最初的四开4版发展到今天的四开56版,从铅字印刷到激光照排,从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从单一纸媒到融媒体发展。

一份60年的报纸讲述京城媒体“老字号”的新“变革”

北京晚报,北京媒体中的“老字号”,从最初的四开4版发展到今天的四开56版,从铅字印刷到激光照排,从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从单一纸媒到融媒体发展。创刊60年来,《北京晚报》始终与北京的城市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也深刻地影响着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她就是这份报纸的总编辑。

这份报纸,是京城百姓获取新闻,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改革开放之初,每天下午街头最常见的声音就是“北京晚报,北京晚报”的叫卖声,无论住在胡同里,还是大院中,只要听到这熟悉的吆喝声,人们就会跑出来买晚报。而在一些邮局的门口,人们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着买晚报。这在当时也成为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90年代初,她一毕业就来到了报社,从夜班倒早班,从普通记者到管理者,近30年的媒体经历,也把媒体人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融入到骨子里。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丰富,在她的带领下,这份报纸也正由单一的纸媒向全媒体过渡,在做好优质原创内容的同时,融入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吸引了更多年轻用户的关注。

她是张冬萍,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晚报总编辑。与您讲述她与改革开放的故事。(北京时间记者 齐韫 颜赛赛 邢文耀 韩宁 杨明娜)

一份60年的报纸讲述京城媒体“老字号”的新“变革”

北京晚报,北京媒体中的“老字号”,从最初的四开4版发展到今天的四开56版,从铅字印刷到激光照排,从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从单一纸媒到融媒体发展。

一份60年的报纸讲述京城媒体“老字号”的新“变革”

北京晚报,北京媒体中的“老字号”,从最初的四开4版发展到今天的四开56版,从铅字印刷到激光照排,从黑白印刷到彩色印刷,从单一纸媒到融媒体发展。创刊60年来,《北京晚报》始终与北京的城市发展紧密连接在一起;也深刻地影响着在这里生活的每一个人,她就是这份报纸的总编辑。

这份报纸,是京城百姓获取新闻,了解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改革开放之初,每天下午街头最常见的声音就是“北京晚报,北京晚报”的叫卖声,无论住在胡同里,还是大院中,只要听到这熟悉的吆喝声,人们就会跑出来买晚报。而在一些邮局的门口,人们也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等着买晚报。这在当时也成为了一道特殊的风景!

90年代初,她一毕业就来到了报社,从夜班倒早班,从普通记者到管理者,近30年的媒体经历,也把媒体人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融入到骨子里。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丰富,在她的带领下,这份报纸也正由单一的纸媒向全媒体过渡,在做好优质原创内容的同时,融入移动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吸引了更多年轻用户的关注。

她是张冬萍,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晚报总编辑。与您讲述她与改革开放的故事。(北京时间记者 齐韫 颜赛赛 邢文耀 韩宁 杨明娜)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