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重光,皇皇大观。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国宝通过高清打样图像汇聚一堂,《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历代绘画经典,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https://p0.ssl.cdn.btime.com/t015146c9ff1c6cf02a.jpg?size=1080x459)
![](https://p1.ssl.cdn.btime.com/t0102097a1036812cec.jpg?size=1080x719)
国宝重光,皇皇大观。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国宝通过高清打样图像汇聚一堂,《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历代绘画经典,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https://p2.ssl.cdn.btime.com/t01da2a1982e462fd9c.jpg?size=1080x720)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6、7、8、9四个展厅,以及序厅、三层平台、走廊公共区域,展陈面积总计约6000平方米,展线长达1700米。展厅中新做了灰色墙面,细分出了灰蓝色、灰绿色、沥青灰色等,配合各个时代画作的特点和风格,帮助观众调节视觉感受,带来新颖的观展体验。
![](https://p1.ssl.cdn.btime.com/t011e254bac706229d7.jpg?size=1080x720)
展览包含“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和“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板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在三大板块集中亮相的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集合汇聚,更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https://p3.ssl.cdn.btime.com/t017e15dafa0b8c2c13.jpg?size=1080x720)
![](https://p2.ssl.cdn.btime.com/t01d30fe3f1086b5433.jpg?size=1080x720)
今天丹丹带大家一起走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感受古人笔下的隽永与豪情。
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第一板块“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充分展现了“大系”17年来走过的历程,以及众多专家对“大系”的评价。
![](https://p1.ssl.cdn.btime.com/t01f7356aae1dcd1476.jpg?size=1080x720)
中国历代绘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展览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展示作为序幕,该系列共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纸、绢(含帛、绫)、麻等材质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其中国内藏品9155件(套)、国外藏品3250件(套),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这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
第二板块“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将中国从上至汉唐以前,下至宋元明清的历代绘画精品佳作的印刷打样稿集纳于一个空间,带给人恢宏震撼的视觉享受。
![](https://p3.ssl.cdn.btime.com/t01078036d6978f18ca.jpg?size=720x470)
![](https://p0.ssl.cdn.btime.com/t01a558c7c06bdfb902.jpg?size=720x493)
中国绘画艺术与汉字同源共生,共同承续中华文明丰富生动的历史记忆,寄寓中华民族的美好理想和精神追求。
第一单元 皇皇大观
集中展示入编“大系”的绝大部分“国宝”级名画,涵盖历代重要名家、流派和代表性画作,从宏观角度呈现浩瀚的画史洪流,包括“汉唐气象”“宋韵无尽”“元气淋漓”“明丽煊耀”和“清流回荡”五个展区。
汉唐气象
先秦汉唐绘画以“状物形”为基本方向,人物题材最先发展,山水、花鸟紧随其后,分科独立。职业画家成为主流,各类图像广布于宫殿、祠堂、寺观、宅第等空间,艺术审美逐渐成为社会的集体意识和共有精神家园。
![](https://p0.ssl.cdn.btime.com/t010af1804eab5e98d0.jpg?size=1022x1262)
弥勒下生经变相
9世纪末-10世纪初 佚名
大英博物馆
材质色彩:绢本设色
尺寸(H.xW.):138.7x116.0cm
入编卷册:《先秦汉唐画全集》第4卷
宋韵无尽
宋代绘画几近“诸法皆备”:山水画气韵生动、风格多样;人物画取材广博,更趋精微;花鸟画承接前代之流变,工丽与野逸俱至。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人的现世情怀、美好梦想及对自然世界的整体美学把握。
在6号展厅和7号展厅的连接处,巨大的《千里江山图》的灯箱震撼来袭。沿着灯箱漫步,《千里江山图》的细节一览无余:水面荡漾的波纹,摇曳的舟楫,山峦上宛若宝石的石青色……一步一景,堪称绝妙。
放大2倍的《千里江山图》打样稿灯光特效图,匠心的独特、山河的雄壮全部铺陈。在灯光装置作用下,“只此青绿”,色彩更鲜明,风采更动人。
![](https://p1.ssl.cdn.btime.com/t0198dd36d57ffeacc0.jpg?size=720x467)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与《千里江山图》
宋 王希孟
故宫博物院
材质色彩:绢本设色
尺寸(H.xW.):51.1x1191.5cm
入编卷册:《宋画全集》第1卷 第2册
元气淋漓
元代北方地区的绘画,主要沿袭北宋时期的风格样式,体现了官方趣味;江南地区以“元四家”为代表,创造出“尚意趣、精笔墨、饶士气”的审美世界。书画的“言志”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极大提升了图像艺术表现中国社会生活的深度、广度。
![](https://p3.ssl.cdn.btime.com/t012b03a0dddfd36dcf.png?size=1080x1631)
水竹居图
元 倪瓒
中国国家博物馆
材质色彩:纸本设色
尺寸(H.xW.):52.7x27.7cm
入编卷册:《元画全集》第3卷 第2册
明丽煊耀
明前期,宫廷和浙派绘画承继两宋院体画风,声势为盛。至明中叶,文人画艺术占据主导地位,吴门画派、松江画派先后崛起,影响力辐射全国。晚明又有水墨大写意绘画跻身画坛,别开生面。明代画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
![](https://p2.ssl.cdn.btime.com/t011e3951ab404fba7b.jpg?size=1008x2616)
桃源仙境图
明 仇英
天津博物馆
材质色彩:绢本设色
尺寸(H.xW.):175.0x66.7cm
入编卷册:《明画全集》第7卷
清流回荡
有清一代,以“四王”为代表,集前代之大成,成为画坛“正统”;“四僧”等画家突破传统,张扬个性化审美趣味;人物画传神写照更显逼肖;写意花鸟画也达到新的高度。中国绘画艺术赓续师古之遗绪,融汇中西之新声,在时代变革中展现出新的风貌。
![](https://p3.ssl.cdn.btime.com/t0174649bac87119e88.jpg?size=1031x2073)
仿王蒙夏日山居图
清 王时敏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材质色彩:纸本设色
尺寸(H.xW.):219.7x96.5cm
入编卷册:《清画全集》第1卷
第二单元 生生不息
反映绘画艺术图像背后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通过“江山无限”“生灵百态”“世情万象”展区纵览祖国壮美河山,亲近百姓民生,由此生动地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江山无限
中国疆域辽阔,自然山川壮美灵秀,人文景观丰富多彩,为历代画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各具风格的绚丽画作,揽山河大地的万千气象,抒发了中华儿女对祖国大地的无限热爱。
![](https://p0.ssl.cdn.btime.com/t01b5c79fff6aaf29db.jpg?size=1051x1894)
江山渔乐图
元 盛懋(传)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材质色彩:绢本设色
尺寸(H.xW.):169.6x104.1cm
入编卷册:《元画全集》第5卷 第4册
生灵百态
中国地大物博,到处生机蓬勃,为历代画家奉献了用之不竭的艺术灵感。从以形写神到观物之生,无数描绘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的精品佳作,彰显了古代先民对万物生灵的细致观察,体现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生命观。
世情万象
中国历史悠久,在5000多年繁衍生息中,先民们形成了崇德向善、和合同心的道德观念与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社会文化。历代绘画展现的人间万象与瑰思奇想,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
![](https://p1.ssl.cdn.btime.com/t015b58d427ae6be8f8.jpg?size=1080x720)
清明上河图
明 仇英
辽宁省博物馆
材质色彩:绢本设色
尺寸(H.xW.):30.5x987.5cm
入编卷册:《明画全集》第7卷
第三单元 美美与共
体现历代绘画艺术对推进不同文明交融汇通的重要作用,通过“丝路宝相”“墨妙东传”“中西会通”展现中华民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伟大理想和实践。
丝路宝相
丝绸之路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见证,佛教中国化则是丝路文明对话的典范之一。入编“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中大量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宋时期佛教题材绘画,充分反映了中国特色“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佛教文化精华。
![](https://p2.ssl.cdn.btime.com/t01bc1df1a13129f29d.jpg?size=1016x1507)
大日如来·八大菩萨像
唐 佚名
大英博物馆
材质色彩:绢本设色
尺寸(H.xW.):95.0x63.5cm
入编卷册:《先秦汉唐画全集》第4卷
墨妙东传
早在公元3至6世纪,中国书画已陆续传入日本。唐以后,舶来书画催生了日本“唐绘”。宋元、明清时期,中国书画由于种种原因又出现了两次流入日本的高潮。同时,通过外交、商贸等渠道,许多中国书画和论著传入高丽,启迪、推动了高丽画的发展。
![](https://p4.ssl.cdn.btime.com/t018deda9223e6a3369.jpg?size=1005x1993)
阿弥陀如来图
14世纪前期 佚名
罗马国立东方艺术博物馆
材质色彩:绢本设色泥金
尺寸(H.xW.):105.6x47.0cm
入编卷册:《高丽画全集》第1卷
中西会通
明清时期,随着中国与西方世界的交流日趋深入,绘画领域出现了中西艺术理念与技法的碰撞交融。既有入华欧洲传教士、画家因应中国审美而改良西画创作,也有一批中国画家吸收西画的透视、光影、色彩等表现元素,产生不少“化西入中”的作品,为不同文明的艺术审美变革提供了动力。
![](https://p4.ssl.cdn.btime.com/t013ae453d580db00cd.jpg?size=1042x1753)
春闺倦读图
清 冷枚
天津博物馆
材质色彩:绢本设色
尺寸(H.xW.):175.0x104.0cm
入编卷册:《清画全集》第23卷
第四单元 久久为功
聚焦“大系”项目的编纂理念、学术意义和历史价值,反映“大系”精心搜集整理、突破学术与技术难关,建立图像数字资源库,解决“藏用两难”的历史性难题,为建设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所做的努力。
攻坚克难·天籁重辉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唯一的、历经5000多年延绵不断且至今依然活力澎湃的文明,有赖于前辈先贤的代代传扬。明代浙江嘉兴人项元汴(1525-1590),出身望族,好古敏求,广收天下法书名画,尽汇于天籁阁,构建了中国书画史上最大的私家收藏,成为江南地区的文物鉴藏和文化交流中心。明清易代,其累世之藏在战乱中流失殆尽。天籁阁藏珍的聚散,不仅记录了一个家族的兴衰,更证明了“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的道理。如今国强民富,名阁复建;缘汇“大系”,珍迹重辉。
![](https://p1.ssl.cdn.btime.com/t014bb1313d41b70194.jpg?size=1071x803)
洛神赋
元 赵孟頫
攻坚克难·两岸交流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自2005年启动汇编、出版“两岸故宫博物院宋画藏品”项目以来,“大系”项目组数十次赴台推动合作进度。2021年2月,随着《宋画全集》第四卷第六册自台湾抵达上海,“两岸宋画”出版工作圆满完成。《先秦汉唐画全集》第二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卷)又于2022年7月出版。
攻坚克难·国宝“汇聚”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大量珍贵文物流出国门。“大系”项目组历经曲折,终于通过数字化手段,汇集了各国收藏的800余件敦煌藏经洞出土和220余件西夏黑水城遗址出土的纸、绢质等绘画图像,从而填补了中国古代绘画史研究中最为稀缺的图像文献,许多成果首次高清面世。
百溪汇海
传世画作,历经浩劫,万不存一。“大系”积17年之功,通过数字化方式汇集了大量分藏各地的同一朝代、同一流派、同一画家、同一主题等画作。多重意义的图像聚合迭现,对还原中国绘画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破解过往研究中悬而未决的疑点,推进中国艺术史、文化史等学科建设,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https://p3.ssl.cdn.btime.com/t0109d841996e651a1c.jpg?size=1071x858)
窠石平远图
宋 郭熙
故宫博物院
材质色彩:绢本水墨
尺寸(H.xW.):120.8x167.7cm
入编卷册:《宋画全集》第1卷 第1册
精益求精
为打造“传世之作”,“大系”项目组严格把控图像收集、数据处理、印刷出版等各个工作环节,力求以目前最高质量标准再现原作神韵。
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
第三板块“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由“取像传真”和“光影丹青”两个单元组成。这里展示着3D打印复原石窟的长廊,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可以相见,敦煌石窟的壁画近在眼前,栩栩如生……石窟造像汇聚一堂,我们可以零距离品读中国石窟艺术和佛教艺术。
![](https://p2.ssl.cdn.btime.com/t0127865bad2456b111.jpg?size=1080x720)
![](https://p2.ssl.cdn.btime.com/t01c68a04925679dd3c.jpg?size=1080x705)
第一单元取像传真
在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浙江大学通过自主研发全球领先的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八大石窟中的中国五大石窟和甘肃炳灵寺石窟、四川安岳石窟、杭州灵隐飞来峰石窟群等代表性龛像进行等比例复制,从而穿越时空,使这些不可移动的石窟艺术遗产与“大系”收录的海内外珍稀佛教绘画汇聚一堂,生动呈现了中国古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https://p0.ssl.cdn.btime.com/t0185ad97ba3dbcf5be.jpg?size=1080x720)
杭州西湖飞来峰冷泉溪南岸布袋弥勒及
十八罗汉像
南宋
摩崖造像
杭州西湖飞来峰冷泉溪南岸第68龛
圆雕造像
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
第二单元 光影丹青
依托中国历代绘画作品和当代数字科技,通过视、听、触、嗅多感官交互装置,引领观众以一种全新的体验方式“走”入画中,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元素向虚拟数字化形态的转化,提供了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
体验区所取材的40件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悉数来自海外博物馆,既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工程历尽艰辛将流散世界各处的中国古代绘画汇聚呈现的一个缩影。
![](https://p0.ssl.cdn.btime.com/t01306da2a328ad0230.jpg?size=1025x1724)
孔雀图
明 卢朝阳
印第安纳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材质色彩:绢本设色
尺寸(H.xW.):179.9x106.1cm
入编卷册:《明画全集》第2卷
本次展览特意设置沉浸式空间,之前所见的所有绘画元素,出现在整个空间中。天花板上水墨倾泻而出,地面上波光粼粼,水流舞动……沉浸式体验区,将传统水墨丹青与现代数字科技深度交融,穿越时间阻隔,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https://p3.ssl.cdn.btime.com/t0164013c4b4531dfce.jpg?size=720x480)
![](https://p4.ssl.cdn.btime.com/t01254da6201642f332.jpg?size=720x480)
悠久深厚的民族艺术文脉曾经在国运动荡之时径流百出,散佚浮沉四方;盛世之时又似百川归海,荟萃一堂,为后人永远留住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瑰丽风采。
展厅展示
![](https://p4.ssl.cdn.btime.com/t01ed2c13e7978597f7.jpg?size=1080x720)
![](https://p2.ssl.cdn.btime.com/t017917b67f7c0219ad.jpg?size=1080x720)
![](https://p1.ssl.cdn.btime.com/t019b6a806ed4538804.jpg?size=1080x729)
![](https://p0.ssl.cdn.btime.com/t0183412e81afbc285c.jpg?size=1080x720)
![](https://p4.ssl.cdn.btime.com/t01799a1842082a96b9.jpg?size=1080x720)
![](https://p2.ssl.cdn.btime.com/t01c3dc3d27f32e7eb5.jpg?size=1080x721)
观众有话说
初中二年级的玉儿同学前来观展,她说参观传统文化相关展览是她每年过春节的“固定活动项目”。
![](https://p1.ssl.cdn.btime.com/t01d1524938d03f0836.jpg?size=1080x707)
谈及对“盛世修典”的观展感想,她感慨“两个字‘震撼’!”对展览意犹未尽的玉儿当晚给丹丹发来了一篇小小观后感:“从唐到清,聚千年精华,中国美术史上的名家作品跨越时空与山海几乎尽数呈现在眼前。用电子技术放大两倍的《千里江山图》,即便是复制品也足以让人一眼万年;3D打印还原的立体五大石窟,其中壁画、石刻的精美与辉煌灿烂的古代佛教文化让我叹为观止。这些文物书画栉风沐雨,包含了无穷魅力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在艺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如今国宝重光,我们青少年更要提高文化素养,热爱和珍惜中华文化,义不容辞传承中华美学精神。”
![](https://p0.ssl.cdn.btime.com/t01b1ac9c50bc462056.jpg?size=1080x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