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成长,我的王牌!

剧幕落。成长,还在一幕幕继续。顾一野,不必说再见,相逢会在下一个海天晨昏处。
《王牌部队》太好哭了,顾一野太好哭了,网友的留言太好哭了。
这位网友留言说:我让我爸和爷爷去看王牌……有天爷俩晚上给我打视频电话,俩人都哭了,我以为发生啥事儿了,我爸说第一次看个电视剧看哭,戳他爷俩心了。俩人看王牌看哭了……我爸说这电视剧真的挺好,他和爷爷本来在看另一部电视剧,直接弃了追王牌。(我都呆了……俩人真的是第一次看电视剧哭……暖春都没看哭的人)可能也许也是我无法理解到的剧情戳中了俩人的心吧……毕竟都是参军的人,爷爷也是打过仗的人。
到底是什么能让三代人共情,能戳中三代人的心?我想,一定是“军人”这两个字,一定是“牺牲”这两个字,一定是“身边”这两个字。

《王牌部队》展现了顾一野、高粱等年轻人由新兵到战士,由军人到军魂化身的成长历程,讴歌了一代代军人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顾一野、高粱们成长中的每一步每一刻,都不是出现在谁的臆想天幕上,而是实打实的由热血、泪水和泥土塑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军人就是把人生过成倒数的一群人!
时不我待,使命如天!
所以你的成长才会成为我的王牌。
一帆风顺不是成长。委屈、憋屈、冤屈,都是成长的代价;眼泪、血汗、伤痛,都是成长的勋章。

网友看得清楚,顾一野每一次掉泪,都是一次巨大的成长。
被告知退兵,瞬间红了眼角;排长牺牲后时而几近崩溃,时而大悲无声,时而空对床板忆往昔簌簌落泪……

声嘶力竭吼出“生死在一起”时,是化悲痛为力量、为成长;再见北海时百感交集、忍泪吞声,是心手相握,彼此成长……
看看顾一野“本野”怎么解读戏里戏外的成长:
——初识,被你的坚持、担当所感动,同时又有很多担忧:当时的行为、做出的决定,在当下会被大家接受吗?我该怎么将你的使命追求、精神抱负呈现出来,传递给大家呢?于是我跟导演一次又一次讨论、挖掘……
——“当兵是我的命”“要做正确的事”“不当英雄,当赢家”……这些都没让你选择,而是直接刻进了你的生命里。
——导演曾经跟我说过:“如果说顾一野像是一只乘风而翔的海燕,不着地气,但他终究会遇到那个能接住他、既能翱翔也能着地气的人。”现在看,正是因为这些挣扎、舍弃、矛盾,才让我更加敬佩你。
——我看到了你,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像你一样的军人,虽然大家的成长经历都不一样,但在面对任务时,都有底气敬礼大喊:“保证完成任务!”
——一腔热血铸军魂,身许国家护河山。很荣幸借你半生,体会王牌部队的军旅岁月。

网友周珺留言:在儿子旁边看王牌,他说:妈妈,你别在我旁边看这个电视剧了,光听着我就想哭了。那会儿正播到抗洪抢险的片段。我想这是一部好剧,充满了回忆与激情,住在湘北的我经历了九八年的洪水,也经历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年代。还记得校长在课间操的红旗下,勉励我们好好读书,报效祖国。只有祖国变强了,别人才不会欺负我们。
倘顾一野的向上成长,能带动更多人向上成长,这就是影视剧乃至文艺作品“培根铸魂”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剧中,234师抢修战备路时突遇暴雨,他们用血肉之躯抵抗洪水,师长郑源与战士们并肩作战,最终修好被冲毁的2公里路基,成功保住了国家战备库物资。不料,郑源却被突如其来的山洪冲走……
江南征在病床前与父亲相认:爸,我是南征,我是您的女儿……您不能像以前一样,一丢就是十八年……
这不是李幼斌第一次“抗洪”。我想起2003年2月,在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翟俊杰导演的新片《惊涛骇浪》公映前夕笔者对他的采访。彼时,李幼斌刚刚正式调进八一厂,穿上了军装。
影片中,他扮演的是98抗洪荆江总指挥、某集团军军长张子明。
翟俊杰导演和李幼斌在《惊涛骇浪》片场
李幼斌说能够出演《惊涛骇浪》是一辈子的荣幸,拍摄前后了解到很多抗洪中的动人故事,“一个战士牺牲了,累死了,他的父亲又上来了,这不是虚构、作秀,他觉得儿子为国家牺牲了,他应该继承儿子未竞的事业;一个上将面对伤痕累累的战士,哭得话都说不上来;解放军撤出灾区时,军帽都被抢光了,百姓们骑着自行车、摩托车追赶队伍,抱着战士哭,那场面太感人了!这是真正的军民鱼水情,很人性,很了不起!”
军人的成长,是祖国人民的王牌。军人的牺牲,换来祖国人民的安宁!
李幼斌从来不愿过多地宣传自己,“拍这部电影,全剧组的人都有些‘进去出不来’,时时刻刻都在被感动、被震撼、被净化,个人在拍戏过程中的一点牺牲和苦累根本算不了什么。”
李幼斌说只想默默地塑造好角色,用实际行动向英雄学习,用踏实的表演再现军人的风采、精神和灵魂。
对演员来说,这是一种永远的修炼和成长。
在《王牌部队》拍摄过程中,相信李幼斌、何政军等前辈戏骨,对肖战、黄景瑜等年轻演员也是一种成长的激励。

成长,不仅是你的成长,还是一种传承,引领更多人向阳而生、共同成长。
王牌部队永不落幕,“顾一野”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作者: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