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不一定是全身胖,而是肚子容易堆肉,胰岛素也比较敏感。

很多人站上秤,看到体重在“正常范围”,就放心地认为自己“状态不错”。
但其实,如果你只是从体重上来判断的话,还会忽略掉“隐形肥胖”的概率!
1一条国人专属的“健康体重线”3个指标要重点关注
有个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牵头制定的《2025年肥胖管理全球实施指南》,它里面就特别提到了我们亚洲人的身体特点:很多人不一定是全身胖,而是肚子容易堆肉,胰岛素也比较敏感。
指南里列出了3个指标,能帮我们去判断,你的体重、体型到底健不健康,需不需要减肥!
01体重指数BMI:先看整体胖不胖
这是最基础的参考,我们的标准是:BMI<18.5算偏瘦,18.5~23.9是正常,24.0~27.9是超重,≥28.0就是肥胖啦,可以先对着算一算自己在哪个区间~
BMI计算公式
02腰围:重点查“啤酒肚”、“游泳圈”
有些人体重不重,但肚子却不小,这种“腹型肥胖”其实更危险。腰围反映的是内脏脂肪的堆积情况,这类脂肪更容易引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等问题。
测量方法:站直,在肚脐上方约1厘米处水平绕一圈。
•男性腰围 <90厘米
•女性腰围 <85厘米
如果超标,哪怕体重不算重,也要引起重视!
03腰臀比:看脂肪堆的均不均匀
有的人体重、腰围都正常,但脂肪都堆在臀部和大腿,或者上半身胖下半身瘦,也得小心,具体标准是:男性腰臀比>0.9,女性>0.85,这都说明脂肪分布不均匀,属于“腹型肥胖”(中心性肥胖)。
腰臀比=腰围÷臀围(臀围是绕臀部最宽的地方量一圈)
2调整饮食习惯帮你减腰围、匀身材
如果你发现自己某一项超标了,也别急着焦虑,想控制体重,可以先从调整饮食开始:
1做法、主食换一换,帮你平稳降BMI
内脏脂肪最爱两样东西:油和糖。平时做饭可以多试试蒸、煮、炖、凉拌,少点油炸、红烧做法。
主食也别总盯着白米饭、白面条,适当换成糙米、燕麦、玉米、红薯等粗粮,饱腹感强,还能帮我们稳住血糖。
2蛋白质吃够量,减腰围不饿肚子
蛋白质消化慢、饱腹感强,不仅可以提高代谢,帮身体烧脂肪,还能保住肌肉不松垮。
按体重算,我们每天得吃够1.5~2.0克/千克,要选鸡蛋、牛奶、鱼虾、瘦肉、豆制品这些优质蛋白,别选油炸、腌制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的体重是50千克,每天蛋白质就得吃75~100克(大概是1个鸡蛋+1拳头鸡胸肉+1杯牛奶+半块豆腐)。
3吃对“脂肪”加塑形,腰臀比更均匀
想让腰臀比更匀称,还得搭配“好脂肪”和塑形运动。
脂肪要选“健康款”:少吃动物油、油炸食品里的反式脂肪,多吃坚果、牛油果、深海鱼里的不饱和脂肪酸,帮身体调节脂肪代谢。
再配合一些塑形运动,比如靠墙深蹲、臀桥瑜伽等,帮助收紧腰腹、提升臀线,让身体线条更匀称。
3每天保持6-8小时睡眠睡出“易瘦体质”
除了吃和动,睡得好不好其实也很重要!
有研究发现,睡眠不足的人,平均每天会多摄入200~500大卡的热量,而且这些多出来的热量,还特别容易堆在肚子上。
而高质量的睡眠,尤其是在晚上0点到2点这个脂肪代谢的黄金时段,能让身体顺利分解脂肪。
如果我们在这个时间段已经进入深度睡眠,大脑就会分泌一种“睡眠激素”,既能控制食欲,又能加速能量消耗。
所以呀,真别总熬夜了,尽量晚上9点到10点之间躺平睡觉,等于是在悄悄帮自己减肥呢!
来源: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