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三个小时的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_北京时间

王雷:三个小时的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花开山乡》从第一天就准备着最后一场戏电视剧《花开山乡》围绕乡村振兴展开,生动展示了第一书记白朗(王雷饰)领导村两委、带领村民克服种种困难,保卫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塑造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形象,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王雷:三个小时的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演农村戏,让很多演员犯怵。而对于王雷来说,“走进农村”却是极享受的一件事。当年为了演好《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吃住在老乡家,一边嚼着干馍,一边琢磨出了自己的演法。而这次出演央视热播剧《花开山乡》中第一书记白朗,王雷也信心满满。“演员想要演好农村戏,必须要动真感情,要真正融入乡村、融入村民、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花开山乡》

从第一天就准备着最后一场戏

电视剧《花开山乡》围绕乡村振兴展开,生动展示了第一书记白朗(王雷饰)领导村两委、带领村民克服种种困难,保卫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塑造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形象,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说到白朗,王雷认为他是一位“凭着一股子韧劲,稳扎稳打,做实事,有责任有担当的好书记”。

拍这部戏之前,王雷也做了不少功课。“我在网上搜集了全国各地不同贫困地区驻村第一书记的采访视频和资料。每次看到第一书记离开乡村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些人跟当地村民的情感如此深厚,就像亲人、父子、兄弟姐妹一样,这样的感情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彼此信任和依赖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很好奇这一点。”

幸亏剧本提供了不错的基础。要知道,《花开山乡》改编自国务院参事忽培元的小说《乡村第一书记》。40多年前,忽培元在陕北农村插队时就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同当地农民在同甘共苦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几十年来,他坚持深入基层,走访了全国各地的村民,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了大量乡村书记的感人事迹,这也为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细节。小说《第一书记》出版后,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这样扎实的剧本基础也为王雷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蔬菜。“我特别感谢原著作者,读懂了这部小说后,我也终于明白一个城里来的干部,是如何一步步得到大家信任的。就像剧中那段白朗亲自在采石场背石头的情节,就特别让人印象深刻。”

王雷透露,从第一天进剧组,他就一直积蓄力量等待着最后一天那场戏。“最后白朗离开村子的时候,乡亲们都来跟他送别。我不知道自己流了多少眼泪,只感觉眼睛都哭肿了。那种离别的情绪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积蓄起来的。在拍戏这几个月中,我完全融入了那片土地和那群乡亲们,他们的影子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里。”

《金太郎》

让他一战成名

出演农村剧,对于王雷来说并不陌生。

拍摄于2015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王雷的演艺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因为这部戏让他收获了多项电视剧大奖,更让他真正开启了事业的起点。

2000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王雷很幸运地进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但是随后将近十年的龙套生活却让他饱尝冷板凳的艰辛与折磨。2011年,王雷出演了略带喜剧风格的电视剧《金太郎的幸福生活》,没想到一战成名。各大电视台轮番播出该剧,收视率也一路飙升。

《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让王雷初尝成功

当时的王雷初尝了成功的滋味。走在大街上,终于有人认出自己了,甚至还有小孩儿跟在他后面管他叫“灰太狼”。“我太开心了,全国观众都认识我了,非常开心。连宋丹丹老师都夸我,认为我是少有的形象还不错又能演喜剧的男演员。我就打算在喜剧领域大展身手了。果不其然,随后就有很多相似的剧本来找我,都是相似的角色,都很有喜感。”

《平凡的世界》

真正走上了艺术道路

随后,一个剧本和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王雷的演艺道路。

2013年,王雷接到了导演毛卫宁的电话,邀请他出演《平凡的世界》。

王雷在电话里告诉导演,自己很小就看过这部小说,在艺校里排练也排练过片段。导演问他演的谁,他说孙少平。导演说:“我这次要让你来演孙少安”。

“我一下就愣了。孙少安在我脑海中就是一实实在在的农民,我完全感受不到啊。放下电话,我就感觉很蒙圈。我当时在厦门拍戏,旁边都是咖啡厅酒吧。晚上回到房间就开始看导演寄给我的《平凡的世界》剧本,里面全是黄土高坡、庄稼、分地、吃不上饭的情景。”

王雷在心里暗暗决定,一定要想方设法推掉这部戏。有一天,他又拿起电话打给导演。没想到这个电话一打就是三个小时。“电话中,导演一下就击中了我的要害。我不知道自己流了多少次泪。确实如他所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学生,没有人不想当艺术家的。如果真的热爱,就应该挑战自己。如果连这么好的挑战机会都放过了,何谈表演艺术呢!艺术就是要永远在挑战中进步和拓展的。”

学方言、饿肚子,王雷靠《平凡的世界》感悟了真正的农村

如今回忆起来,王雷都想深深感谢毛卫宁导演。“那段时间其实是我最容易迷失自己的时候。如果再去演一个金太郎,太容易了,还很挣钱。但导演在电话里帮我设计了一条正确的演艺之路。否则,我现在可能还要和年轻演员去拼颜值呢。”

谈未来

更愿意拿出自己的真诚投入其中

随后,王雷出演了改编自名著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其中饰演哥哥孙少安。为了塑造这个朴实平凡的农民形象,他倾尽所学,学语言,饿肚子,一切只为了贴近角色。

他说自己当时为这个角色倾尽所学。“我让我的助手帮我买纸、笔、橡皮擦,把这个村里的平面图画出来,由此来分析角色。我还在网上搜集了那个年代的照片。”此外,他还跟剧组的人也说好了,每天就给自己两个苞谷面饼子和一小碗萝卜丝咸菜。“我没法吃着水煮鱼和白米饭,扔下筷子就对着镜头说这一年我没吃过一顿饱饭。我真的不行。我怕我对不起孙少安。”

在最初的几天,他实在找不到孙少安的感觉。于是,他就开始苦练陕北话,疯了一样追着组里的演员学习。“没事的时候我就在村里溜达,去老乡家,坐在炕上拿着碗就能盛上一碗面条开吃。老乡家的院子里晒着很多干馍片,吃起来还有点牙碜,当我在嚼着干馍片的时候,一下子就找到了孙少安的感觉。”

如今的王雷,依旧不会忘了那一刻心里暖暖的感觉。面对角色时,他也更愿意拿出自己的真诚投入其中。“作为演员,我在意的不仅是自己,更要关注能够带给观众怎样的故事,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能够让我感到幸福的所在。”

作者:刘颖

王雷:三个小时的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花开山乡》从第一天就准备着最后一场戏电视剧《花开山乡》围绕乡村振兴展开,生动展示了第一书记白朗(王雷饰)领导村两委、带领村民克服种种困难,保卫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塑造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形象,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王雷:三个小时的电话改变了我的人生

演农村戏,让很多演员犯怵。而对于王雷来说,“走进农村”却是极享受的一件事。当年为了演好《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吃住在老乡家,一边嚼着干馍,一边琢磨出了自己的演法。而这次出演央视热播剧《花开山乡》中第一书记白朗,王雷也信心满满。“演员想要演好农村戏,必须要动真感情,要真正融入乡村、融入村民、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

《花开山乡》

从第一天就准备着最后一场戏

电视剧《花开山乡》围绕乡村振兴展开,生动展示了第一书记白朗(王雷饰)领导村两委、带领村民克服种种困难,保卫绿水青山,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塑造了新时代共产党员形象,描绘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说到白朗,王雷认为他是一位“凭着一股子韧劲,稳扎稳打,做实事,有责任有担当的好书记”。

拍这部戏之前,王雷也做了不少功课。“我在网上搜集了全国各地不同贫困地区驻村第一书记的采访视频和资料。每次看到第一书记离开乡村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些人跟当地村民的情感如此深厚,就像亲人、父子、兄弟姐妹一样,这样的感情是怎么产生的?这样的彼此信任和依赖是如何建立起来的?我很好奇这一点。”

幸亏剧本提供了不错的基础。要知道,《花开山乡》改编自国务院参事忽培元的小说《乡村第一书记》。40多年前,忽培元在陕北农村插队时就担任过大队党支部书记,同当地农民在同甘共苦中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几十年来,他坚持深入基层,走访了全国各地的村民,耳闻目睹、亲身经历了大量乡村书记的感人事迹,这也为创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和细节。小说《第一书记》出版后,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这样扎实的剧本基础也为王雷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蔬菜。“我特别感谢原著作者,读懂了这部小说后,我也终于明白一个城里来的干部,是如何一步步得到大家信任的。就像剧中那段白朗亲自在采石场背石头的情节,就特别让人印象深刻。”

王雷透露,从第一天进剧组,他就一直积蓄力量等待着最后一天那场戏。“最后白朗离开村子的时候,乡亲们都来跟他送别。我不知道自己流了多少眼泪,只感觉眼睛都哭肿了。那种离别的情绪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积蓄起来的。在拍戏这几个月中,我完全融入了那片土地和那群乡亲们,他们的影子深深地刻进了我的心里。”

《金太郎》

让他一战成名

出演农村剧,对于王雷来说并不陌生。

拍摄于2015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王雷的演艺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不仅因为这部戏让他收获了多项电视剧大奖,更让他真正开启了事业的起点。

2000年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王雷很幸运地进入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但是随后将近十年的龙套生活却让他饱尝冷板凳的艰辛与折磨。2011年,王雷出演了略带喜剧风格的电视剧《金太郎的幸福生活》,没想到一战成名。各大电视台轮番播出该剧,收视率也一路飙升。

《金太郎的幸福生活》让王雷初尝成功

当时的王雷初尝了成功的滋味。走在大街上,终于有人认出自己了,甚至还有小孩儿跟在他后面管他叫“灰太狼”。“我太开心了,全国观众都认识我了,非常开心。连宋丹丹老师都夸我,认为我是少有的形象还不错又能演喜剧的男演员。我就打算在喜剧领域大展身手了。果不其然,随后就有很多相似的剧本来找我,都是相似的角色,都很有喜感。”

《平凡的世界》

真正走上了艺术道路

随后,一个剧本和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王雷的演艺道路。

2013年,王雷接到了导演毛卫宁的电话,邀请他出演《平凡的世界》。

王雷在电话里告诉导演,自己很小就看过这部小说,在艺校里排练也排练过片段。导演问他演的谁,他说孙少平。导演说:“我这次要让你来演孙少安”。

“我一下就愣了。孙少安在我脑海中就是一实实在在的农民,我完全感受不到啊。放下电话,我就感觉很蒙圈。我当时在厦门拍戏,旁边都是咖啡厅酒吧。晚上回到房间就开始看导演寄给我的《平凡的世界》剧本,里面全是黄土高坡、庄稼、分地、吃不上饭的情景。”

王雷在心里暗暗决定,一定要想方设法推掉这部戏。有一天,他又拿起电话打给导演。没想到这个电话一打就是三个小时。“电话中,导演一下就击中了我的要害。我不知道自己流了多少次泪。确实如他所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的学生,没有人不想当艺术家的。如果真的热爱,就应该挑战自己。如果连这么好的挑战机会都放过了,何谈表演艺术呢!艺术就是要永远在挑战中进步和拓展的。”

学方言、饿肚子,王雷靠《平凡的世界》感悟了真正的农村

如今回忆起来,王雷都想深深感谢毛卫宁导演。“那段时间其实是我最容易迷失自己的时候。如果再去演一个金太郎,太容易了,还很挣钱。但导演在电话里帮我设计了一条正确的演艺之路。否则,我现在可能还要和年轻演员去拼颜值呢。”

谈未来

更愿意拿出自己的真诚投入其中

随后,王雷出演了改编自名著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其中饰演哥哥孙少安。为了塑造这个朴实平凡的农民形象,他倾尽所学,学语言,饿肚子,一切只为了贴近角色。

他说自己当时为这个角色倾尽所学。“我让我的助手帮我买纸、笔、橡皮擦,把这个村里的平面图画出来,由此来分析角色。我还在网上搜集了那个年代的照片。”此外,他还跟剧组的人也说好了,每天就给自己两个苞谷面饼子和一小碗萝卜丝咸菜。“我没法吃着水煮鱼和白米饭,扔下筷子就对着镜头说这一年我没吃过一顿饱饭。我真的不行。我怕我对不起孙少安。”

在最初的几天,他实在找不到孙少安的感觉。于是,他就开始苦练陕北话,疯了一样追着组里的演员学习。“没事的时候我就在村里溜达,去老乡家,坐在炕上拿着碗就能盛上一碗面条开吃。老乡家的院子里晒着很多干馍片,吃起来还有点牙碜,当我在嚼着干馍片的时候,一下子就找到了孙少安的感觉。”

如今的王雷,依旧不会忘了那一刻心里暖暖的感觉。面对角色时,他也更愿意拿出自己的真诚投入其中。“作为演员,我在意的不仅是自己,更要关注能够带给观众怎样的故事,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也是能够让我感到幸福的所在。”

作者:刘颖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