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特稿|不止电影,走进长津湖,还有这些作品你看过吗?_北京时间

时间特稿|不止电影,走进长津湖,还有这些作品你看过吗?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热映,令无数观众“破防”,也令无数观众热血沸腾。《长津湖》取材于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

时间特稿|不止电影,走进长津湖,还有这些作品你看过吗?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热映,令无数观众“破防”,也令无数观众热血沸腾。《长津湖》取材于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

截至10月10日16时,电影《长津湖》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总观影人次达到8282万人次,排在中国影史总票房第七名,已打破包括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累计票房纪录在内的25项影史纪录。影片中的惨烈的战争情节引得众多观众泪洒现场。事实上,当年志愿军战士们所经历的战役,比影片中展现出来的更为艰苦卓绝!

除了《长津湖》,国内还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纪录片、书籍,全景式呈现、深度解读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全面而具体讲述战役始末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参战老兵真人讲述还原战场的电影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全景式呈现抗美援朝浴血奋战的史诗篇章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作为电影《长津湖》剧本基底的小说《冬与狮》;非虚构军事历史作品《围猎美军“王牌师”——抗美援朝长津湖战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作品,走进71年前那场震撼人心的生死之战。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高达9.2分的经典之作】

它用黑白影像记录下这样一个珍贵瞬间:1950年11月,一列北上的火车满载着斗志昂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官兵,风驰电掣般驶向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老战士杨德盛回忆,出发时,许多官兵并不知道,他们首战的目的地将是朝鲜北部的长津湖……

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2011年出品的一部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9.2分,其中五星好评占比就约为70%。这部作品采访了大量的亲历者,全面而具体地讲述了长津湖战役的始末,包括作战的战术和行军的过程等。亲历者在描述战斗的惨烈和气候的恶劣之余,更讲述了志愿军官兵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质朴的话语间再现当时战争的惨烈场面。该片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

电影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首部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纪录片

该片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26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平均年龄88岁的老英雄在影片中口述他们的青春和梦想,还原真实的战争细节。他们中有侦察兵、炮手、话务员,也有文工团、军医、驾驶员……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战争历史。

这部电影是一场抢救。和时间赛跑,和记忆赛跑,和衰老的速度赛跑。历时四年拍摄时长,拍摄记录了近50位抗美援朝老兵的珍贵影像。最终成片中,出现了26位志愿军老兵战士,里面年纪最小的85岁,最大的98岁。片中用许多生动的小细节呈现了老兵们现在的生活状况,也有多年未见的老兵重新联络上的激动瞬间。观众可以跟随这些爷爷奶奶,回到1950年属于他们的青春时光。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全景式呈现抗美援朝浴血奋战的史诗篇章

这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抗美援朝战争剧,首次全景式展现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和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的整个过程,热情讴歌英雄儿女,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其中第18、19集完整呈现出长津湖战役的惨烈状况。杨根思连爬冰卧雪,提前好几天坚守在阵地上,每晚都有战士被冻死,终于得到第二天进攻的消息,全连战士兴奋异常:他们宁愿战场牺牲,也不愿活活冻死在阵地上。一位牺牲在连长怀里的战士,临死前说:我好想喝一口热水;阵地上的战士们,一天的口粮就是每人一颗土豆,冻得比石头都硬。杨根思连长说:老规矩,把石头放进胳肢窝,捂着,第二天再慢慢啃......

纪录片英雄用大量影像资料塑造抗美援朝英雄群像

这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制的纪录片。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不止展现英雄的光辉时刻,更深入挖掘英雄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感细节,并运用大量的影像资料,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该片不同于传统的抗美援朝题材纪录片,人物选取不仅有作战英雄和功臣,还将后勤人员、医护人员、随军翻译、文艺兵等英雄人物囊括其中,并采用影视化的叙事手法贯穿整个抗美援朝的历程,全面塑造鲜活立体的英雄群像。

其中第二集以位于加拿大阿尔伯特市一位美国老兵的邀请切入,以美国老兵和中国军人李刚林一段酒馆对话为结构,以第九兵团东线战场的最高指挥员宋时轮每天最关注的温度计,展开一段关于第二次战役的英雄故事。

【专题片《记忆的力量·抗美援朝》:回望尘封岁月、破解军事谜团】

《记忆的力量·抗美援朝》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影视剧汇编特别节目,共20集,以“记忆的力量”为主题,以抗美援朝历史中的关键事件为线索,调用了不同年代、不同主题的优秀影视作品。加以专家访谈、亲历者口述等创新剪辑,完整展现抗美援朝整个历史。

其中第六集《长眠》主体反映第二次战役中,以血战长津湖为代表的东线战场作战历史。1950年11月末,朝鲜长津湖地区气温降至零下30多度。极寒天气里,志愿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最终击溃敌人。

小说《冬与狮》电影《长津湖》的剧本基底

1950年,刚从硝烟滚滚的战场下来,连长伍千里带伍百里的骨灰回乡,又要火速归队,七连这次要跨过鸭绿江出战。那是一片极寒的战场,十八岁的弟弟伍万里尾随他登上了军列。目睹哥哥和战友们用人命推进出零距离、将肉身当做炮弹,万里体验到弹尽粮绝、难以归家的刻骨绝望……他会经受怎样的灵魂洗礼?千里能带他“回家”吗?

《冬与狮》是作家兰晓龙最新作品,讲述让钢七连几乎全员阵亡的长津湖战役,该书也被誉为《士兵突击》前传,讲述了伍千里、伍万里兄弟的热血故事。伍千里、伍万里、梅生、雷公、谈子为、余从戎、平河……以人物群像,铭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牺牲。该书将于近日出版。

小说长津湖》:集二十年研究的第一部关于长津湖战役文学作品

军旅作家王筠曾经在长津湖战役中主力部队20军服役,从那时起,他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二十多年。长篇小说《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集20年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成果和对长津湖战役幸存将士的采访,以气势恢宏的笔调全景式再现了这场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战争。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关于长津湖战役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长津湖》不是简单地站在历史,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讴歌了人在极度艰难环境下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传递了无坚不摧强大人生的信仰力量。小说出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奖项。

《围猎美军“王牌师”——抗美援朝长津湖战记》:全面反映长津湖之战的专题性历史著作】

这部作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邵志勇写作,是一部非虚构军事历史作品,全书共九章、23万字,并有二十多幅珍贵的长津湖战场照片,是全面反映长津湖之战的专题性历史著作。在挖掘战争原始材料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战史回忆著作,对长津湖之战的全过程进行了科学考证与事实性还原,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作战的全过程,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业绩彰显于世,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历史,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时间特稿|不止电影,走进长津湖,还有这些作品你看过吗?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热映,令无数观众“破防”,也令无数观众热血沸腾。《长津湖》取材于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

时间特稿|不止电影,走进长津湖,还有这些作品你看过吗?

国庆期间,电影《长津湖》热映,令无数观众“破防”,也令无数观众热血沸腾。《长津湖》取材于真实的抗美援朝战争,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一路追击,奋勇杀敌,扭转了战场态势。

截至10月10日16时,电影《长津湖》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总观影人次达到8282万人次,排在中国影史总票房第七名,已打破包括中国影史国庆档影片累计票房纪录在内的25项影史纪录。影片中的惨烈的战争情节引得众多观众泪洒现场。事实上,当年志愿军战士们所经历的战役,比影片中展现出来的更为艰苦卓绝!

除了《长津湖》,国内还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影视作品、纪录片、书籍,全景式呈现、深度解读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全面而具体讲述战役始末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参战老兵真人讲述还原战场的电影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全景式呈现抗美援朝浴血奋战的史诗篇章的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作为电影《长津湖》剧本基底的小说《冬与狮》;非虚构军事历史作品《围猎美军“王牌师”——抗美援朝长津湖战记》……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作品,走进71年前那场震撼人心的生死之战。

纪录片冰血长津湖》:高达9.2分的经典之作】

它用黑白影像记录下这样一个珍贵瞬间:1950年11月,一列北上的火车满载着斗志昂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官兵,风驰电掣般驶向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志愿军第九兵团第20军老战士杨德盛回忆,出发时,许多官兵并不知道,他们首战的目的地将是朝鲜北部的长津湖……

这是八一电影制片厂2011年出品的一部纪录片,豆瓣评分高达9.2分,其中五星好评占比就约为70%。这部作品采访了大量的亲历者,全面而具体地讲述了长津湖战役的始末,包括作战的战术和行军的过程等。亲历者在描述战斗的惨烈和气候的恶劣之余,更讲述了志愿军官兵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质朴的话语间再现当时战争的惨烈场面。该片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片。

电影纪录片《1950他们正年轻》:首部抗美援朝老兵口述史纪录片

该片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26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平均年龄88岁的老英雄在影片中口述他们的青春和梦想,还原真实的战争细节。他们中有侦察兵、炮手、话务员,也有文工团、军医、驾驶员……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战争历史。

这部电影是一场抢救。和时间赛跑,和记忆赛跑,和衰老的速度赛跑。历时四年拍摄时长,拍摄记录了近50位抗美援朝老兵的珍贵影像。最终成片中,出现了26位志愿军老兵战士,里面年纪最小的85岁,最大的98岁。片中用许多生动的小细节呈现了老兵们现在的生活状况,也有多年未见的老兵重新联络上的激动瞬间。观众可以跟随这些爷爷奶奶,回到1950年属于他们的青春时光。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全景式呈现抗美援朝浴血奋战的史诗篇章

这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抗美援朝战争剧,首次全景式展现了艰苦卓绝的抗美援朝战争和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景展现了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的整个过程,热情讴歌英雄儿女,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其中第18、19集完整呈现出长津湖战役的惨烈状况。杨根思连爬冰卧雪,提前好几天坚守在阵地上,每晚都有战士被冻死,终于得到第二天进攻的消息,全连战士兴奋异常:他们宁愿战场牺牲,也不愿活活冻死在阵地上。一位牺牲在连长怀里的战士,临死前说:我好想喝一口热水;阵地上的战士们,一天的口粮就是每人一颗土豆,冻得比石头都硬。杨根思连长说:老规矩,把石头放进胳肢窝,捂着,第二天再慢慢啃......

纪录片英雄用大量影像资料塑造抗美援朝英雄群像

这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北京广播电视台承制的纪录片。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不止展现英雄的光辉时刻,更深入挖掘英雄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情感细节,并运用大量的影像资料,走进英雄的内心世界。该片不同于传统的抗美援朝题材纪录片,人物选取不仅有作战英雄和功臣,还将后勤人员、医护人员、随军翻译、文艺兵等英雄人物囊括其中,并采用影视化的叙事手法贯穿整个抗美援朝的历程,全面塑造鲜活立体的英雄群像。

其中第二集以位于加拿大阿尔伯特市一位美国老兵的邀请切入,以美国老兵和中国军人李刚林一段酒馆对话为结构,以第九兵团东线战场的最高指挥员宋时轮每天最关注的温度计,展开一段关于第二次战役的英雄故事。

【专题片《记忆的力量·抗美援朝》:回望尘封岁月、破解军事谜团】

《记忆的力量·抗美援朝》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影视剧汇编特别节目,共20集,以“记忆的力量”为主题,以抗美援朝历史中的关键事件为线索,调用了不同年代、不同主题的优秀影视作品。加以专家访谈、亲历者口述等创新剪辑,完整展现抗美援朝整个历史。

其中第六集《长眠》主体反映第二次战役中,以血战长津湖为代表的东线战场作战历史。1950年11月末,朝鲜长津湖地区气温降至零下30多度。极寒天气里,志愿军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牺牲,最终击溃敌人。

小说《冬与狮》电影《长津湖》的剧本基底

1950年,刚从硝烟滚滚的战场下来,连长伍千里带伍百里的骨灰回乡,又要火速归队,七连这次要跨过鸭绿江出战。那是一片极寒的战场,十八岁的弟弟伍万里尾随他登上了军列。目睹哥哥和战友们用人命推进出零距离、将肉身当做炮弹,万里体验到弹尽粮绝、难以归家的刻骨绝望……他会经受怎样的灵魂洗礼?千里能带他“回家”吗?

《冬与狮》是作家兰晓龙最新作品,讲述让钢七连几乎全员阵亡的长津湖战役,该书也被誉为《士兵突击》前传,讲述了伍千里、伍万里兄弟的热血故事。伍千里、伍万里、梅生、雷公、谈子为、余从戎、平河……以人物群像,铭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牺牲。该书将于近日出版。

小说长津湖》:集二十年研究的第一部关于长津湖战役文学作品

军旅作家王筠曾经在长津湖战役中主力部队20军服役,从那时起,他研究抗美援朝战争史二十多年。长篇小说《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集20年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成果和对长津湖战役幸存将士的采访,以气势恢宏的笔调全景式再现了这场惊天动地、艰苦卓绝的战争。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关于长津湖战役的第一部大型文学作品,《长津湖》不是简单地站在历史,而是站在人性的角度讴歌了人在极度艰难环境下的意志力和忍耐力,传递了无坚不摧强大人生的信仰力量。小说出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奖项。

《围猎美军“王牌师”——抗美援朝长津湖战记》:全面反映长津湖之战的专题性历史著作】

这部作品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教授邵志勇写作,是一部非虚构军事历史作品,全书共九章、23万字,并有二十多幅珍贵的长津湖战场照片,是全面反映长津湖之战的专题性历史著作。在挖掘战争原始材料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战史回忆著作,对长津湖之战的全过程进行了科学考证与事实性还原,比较完整地揭示了作战的全过程,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业绩彰显于世,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的历史,讴歌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