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V《味道掌门》讲述:李记白水羊头掌门人的两样“法宝”_北京时间

BRTV《味道掌门》讲述:李记白水羊头掌门人的两样“法宝”

如果扳着手指头历数传统京味儿美食,那么“白水羊头”一定排名前列。对老北京人而言,说起白水羊头,那么多数人一定首推李记白水羊头。 说到李记白水羊头,就不能不提王红杰,他是李记老掌柜的女婿,同时也是李记白水羊头如今的味道掌门。

BRTV《味道掌门》讲述:李记白水羊头掌门人的两样“法宝”

天下美食,尽在京城!美食故事,尽在《味道掌门》!

每一道美食背后,是很多人的坚守和匠心,是他们点亮了北京这座城的烟火——日前,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大型城市美食人文纪录片栏目《味道掌门》开播一周年!

《味道掌门》以北京最具特色的餐厅、最顶尖的厨师、最有代表性的菜肴作为切入点,用极致精美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展示美味佳肴及其背后的故事。节目开播以来,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以美食述人生,以美食绘城市,以美食见精神,以美食打造北京城市名片!

每一期《味道掌门》的视点,都会以一道餐厅的招牌菜、一位味道掌门人、一份独特的城市记忆展开……

如果扳着手指头历数传统京味儿美食,那么“白水羊头”一定排名前列。

对老北京人而言,说起白水羊头,那么多数人一定首推李记白水羊头。

说到李记白水羊头,就不能不提王红杰,他是李记老掌柜的女婿,同时也是李记白水羊头如今的味道掌门。

品尝王红杰烹制的白水羊头前,非常有必要介绍一下王红杰秉持的两样东西:一把用了二十多年的刀、一支牦牛角。

讲述王红杰的故事前,还是先说说李记白水羊头的历史渊源。

白水羊头是京华十大名吃之一,切成薄片的羊头肉,质地软烂又筋道,脆嫩又细腻,味道浓厚醇香,没有膻腥气,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羊头独特的口感再搭配特制的椒盐,在爱吃的人眼中,是山珍海味也比不上的。

早年间,羊头肉是一种民间小吃,都是小贩挑担沿街叫卖,清代《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曾有诗描述:十月燕京冷朔风,羊头上市味无穷,盐花洒得如雪飞,薄薄切片与纸同。

传承百余年的李记白水羊头也是挑担走街串巷起家,到了1985年,李记白水羊头第三代传人李庆芝开设了固定店面,并成为京城美食的一个地标。李记白水羊头的门匾是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写的,对联是老舍的夫人胡絜青题的,这两位当年都是李记的食客。李记白水羊头的门脸儿最早开在虎坊桥,三十多年间经历三次搬家却依然有一众拥趸追随着,人气可见一斑。

王红杰和李记白水羊头的缘分很深,作为一个老北京人,他打小就常吃白水羊头。二十八年前,王红杰和李老爷子的女儿,也就是王红杰现在的爱人结识相恋。

谈及这段缘分,王红杰回忆说:“当年我在西四上班,单位旁边就是西四小吃胡同,李记白水羊头就是在那。我这人好吃,常去李记白水羊头,与店里的人慢慢就熟了。那时,我爱人她正好在家待着没事儿干,说找个工作,特巧的是去我们单位应聘了,就这样我们俩成了同事……”

常言说一个女婿半个儿,老爷子有意将白水羊头的手艺和买卖传给王红杰,为了不辜负老人的期望,王红杰毅然决然辞去了原本的工作,一头扎进了“白水羊头”的世界。最终,经过了李老爷子的层层“审查”,2002年王红杰正式接手了李记白水羊头珠市口的店铺,也成为了李记白水羊头新一代的掌门人。

白水羊头的烹饪只用一桶白水,但往往越是简单的食材越考验厨师的功力,尤其是羊头这种腥膻味重的食材。李记做白水羊头在处理羊头时,必须在冷水中浸泡12小时以上,期间最少要换四遍水,以保证羊头中残留的血红蛋白冲洗干净,祛除腥膻味。

刀功是李记白水羊头最关键的工序,也是最难的一步。煮好的羊头,切出来的肉片得有肉、有筋、还有皮,入嘴该嫩的嫩,该弹牙的地儿弹牙。

如今,得到老掌柜的真传、外加自己的勤学苦练,王红杰已经练就了一手绝活,他不但能把羊头片切得薄如纸,而且还能片的十分有型……这一过人功夫离不开他手里的一件“法宝”、从学徒到如今用了二十年的一把刀,如今这把刀已经成了李记白水羊头的镇店之宝。

除了一把“宝刀”,王红杰还有一件独门“法宝”——牦牛角。

白水羊头上桌前的最后一步就是撒椒盐。李记的椒盐也是老掌门人专门研制的独家秘方,由七味中草药先烤再磨,再加上小茴香、花椒和炒熟的盐制成。撒上椒盐的白水羊头,入口先吃到的是浓郁咸香,然后才是绵长的肉味儿。

撒椒盐的器具是李记白水羊头的招牌——牦牛角,对于这件东西,王红杰介绍说:“椒盐放牛角里头,有几个好处,第一是不容易受潮,再一个牦牛角本身就是有药用作用。更重要的一点,过去人们做买卖都要有仪式感,拿牛角撒椒盐的架势十足,充满了仪式感。”

作者:邢大军

BRTV《味道掌门》讲述:李记白水羊头掌门人的两样“法宝”

如果扳着手指头历数传统京味儿美食,那么“白水羊头”一定排名前列。对老北京人而言,说起白水羊头,那么多数人一定首推李记白水羊头。 说到李记白水羊头,就不能不提王红杰,他是李记老掌柜的女婿,同时也是李记白水羊头如今的味道掌门。

BRTV《味道掌门》讲述:李记白水羊头掌门人的两样“法宝”

天下美食,尽在京城!美食故事,尽在《味道掌门》!

每一道美食背后,是很多人的坚守和匠心,是他们点亮了北京这座城的烟火——日前,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大型城市美食人文纪录片栏目《味道掌门》开播一周年!

《味道掌门》以北京最具特色的餐厅、最顶尖的厨师、最有代表性的菜肴作为切入点,用极致精美的镜头语言为观众展示美味佳肴及其背后的故事。节目开播以来,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以美食述人生,以美食绘城市,以美食见精神,以美食打造北京城市名片!

每一期《味道掌门》的视点,都会以一道餐厅的招牌菜、一位味道掌门人、一份独特的城市记忆展开……

如果扳着手指头历数传统京味儿美食,那么“白水羊头”一定排名前列。

对老北京人而言,说起白水羊头,那么多数人一定首推李记白水羊头。

说到李记白水羊头,就不能不提王红杰,他是李记老掌柜的女婿,同时也是李记白水羊头如今的味道掌门。

品尝王红杰烹制的白水羊头前,非常有必要介绍一下王红杰秉持的两样东西:一把用了二十多年的刀、一支牦牛角。

讲述王红杰的故事前,还是先说说李记白水羊头的历史渊源。

白水羊头是京华十大名吃之一,切成薄片的羊头肉,质地软烂又筋道,脆嫩又细腻,味道浓厚醇香,没有膻腥气,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羊头独特的口感再搭配特制的椒盐,在爱吃的人眼中,是山珍海味也比不上的。

早年间,羊头肉是一种民间小吃,都是小贩挑担沿街叫卖,清代《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曾有诗描述:十月燕京冷朔风,羊头上市味无穷,盐花洒得如雪飞,薄薄切片与纸同。

传承百余年的李记白水羊头也是挑担走街串巷起家,到了1985年,李记白水羊头第三代传人李庆芝开设了固定店面,并成为京城美食的一个地标。李记白水羊头的门匾是书法家刘炳森先生写的,对联是老舍的夫人胡絜青题的,这两位当年都是李记的食客。李记白水羊头的门脸儿最早开在虎坊桥,三十多年间经历三次搬家却依然有一众拥趸追随着,人气可见一斑。

王红杰和李记白水羊头的缘分很深,作为一个老北京人,他打小就常吃白水羊头。二十八年前,王红杰和李老爷子的女儿,也就是王红杰现在的爱人结识相恋。

谈及这段缘分,王红杰回忆说:“当年我在西四上班,单位旁边就是西四小吃胡同,李记白水羊头就是在那。我这人好吃,常去李记白水羊头,与店里的人慢慢就熟了。那时,我爱人她正好在家待着没事儿干,说找个工作,特巧的是去我们单位应聘了,就这样我们俩成了同事……”

常言说一个女婿半个儿,老爷子有意将白水羊头的手艺和买卖传给王红杰,为了不辜负老人的期望,王红杰毅然决然辞去了原本的工作,一头扎进了“白水羊头”的世界。最终,经过了李老爷子的层层“审查”,2002年王红杰正式接手了李记白水羊头珠市口的店铺,也成为了李记白水羊头新一代的掌门人。

白水羊头的烹饪只用一桶白水,但往往越是简单的食材越考验厨师的功力,尤其是羊头这种腥膻味重的食材。李记做白水羊头在处理羊头时,必须在冷水中浸泡12小时以上,期间最少要换四遍水,以保证羊头中残留的血红蛋白冲洗干净,祛除腥膻味。

刀功是李记白水羊头最关键的工序,也是最难的一步。煮好的羊头,切出来的肉片得有肉、有筋、还有皮,入嘴该嫩的嫩,该弹牙的地儿弹牙。

如今,得到老掌柜的真传、外加自己的勤学苦练,王红杰已经练就了一手绝活,他不但能把羊头片切得薄如纸,而且还能片的十分有型……这一过人功夫离不开他手里的一件“法宝”、从学徒到如今用了二十年的一把刀,如今这把刀已经成了李记白水羊头的镇店之宝。

除了一把“宝刀”,王红杰还有一件独门“法宝”——牦牛角。

白水羊头上桌前的最后一步就是撒椒盐。李记的椒盐也是老掌门人专门研制的独家秘方,由七味中草药先烤再磨,再加上小茴香、花椒和炒熟的盐制成。撒上椒盐的白水羊头,入口先吃到的是浓郁咸香,然后才是绵长的肉味儿。

撒椒盐的器具是李记白水羊头的招牌——牦牛角,对于这件东西,王红杰介绍说:“椒盐放牛角里头,有几个好处,第一是不容易受潮,再一个牦牛角本身就是有药用作用。更重要的一点,过去人们做买卖都要有仪式感,拿牛角撒椒盐的架势十足,充满了仪式感。”

作者:邢大军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