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以及特殊环境,各国发展空间探测大都从探月开始。


“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以及特殊环境,各国发展空间探测大都从探月开始。党中央把握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大势,做出实施探月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了绕月探测、落月探测和月球采样返回探测的三步走规划。到2021年,中国探月工程成功完成6次发射任务,孕育了“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带回了近2公斤的月球样品,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是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中国国家博物馆以月球样品001号为中心举办的“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展出了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40余件,系统回顾中国探月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全面展示中国人民实现“上九天揽月”梦想的伟大奋斗历程,充分反映新型举国体制对于推动自主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重要作用,彰显科技自立自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根本支撑作用。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党中央对探月工程的支持和关心以及探月工程的理想和规划;第二部分展示嫦娥系列的科技成就;第三部分展示月球样品,是最重要的部分;第四部分展示未来航天事业的后续发展情况。



此次展出的月球样品001号,被放置在一个精美的月壤容器中。月球样品的容器材质为人造水晶,整体造型借鉴自国博馆藏的系列青铜“尊”造型,以体现稳重大方之感。整体外部造型高38.44cm,象征地球与月亮间的平均间距384400km;整体外部造型宽22.89cm,象征嫦娥五号自发射到返回的任务时长22.89天。



月壤容器内部造型由地球、中国地图、月球、月壤等组成,月壤储存在中心部位的空心夹层球体造型之中,通过填满在其中的月壤,得以呈现形似月球的造型特征。下部地球造型磨砂透光,其上中国地图造型透光突出,象征华夏大地对月亮的长久情意。容器内设计了地球与月球间相隔9.9cm,取意古人所描绘的“天有九霄”,寓意中国探月突破极限、跨越“九重”。
与月壤同时展出的还有“嫦娥五号”返回器和降落伞原件,和探月工程相关大量图片资料、动态图片和视频资料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运用VR全景技术打造了“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展览线上虚拟展厅,实现展览永不谢幕,让身处各地的观众可随时随地“云端”观展。

扫描上方二维码
查看VR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