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藏故事 | 寻找影片《上甘岭》的记忆_北京时间

展藏故事 | 寻找影片《上甘岭》的记忆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的《金刚川》备受关注,影片以抗美援朝时期一场重要战役为电影原型,讲述了当时志愿军在对己方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的英勇故事。

展藏故事 | 寻找影片《上甘岭》的记忆

藏品故事——《上甘岭》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的《金刚川》备受关注,影片以抗美援朝时期一场重要战役为电影原型,讲述了当时志愿军在对己方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的英勇故事。在60多年前也有一部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电影上映,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那部电影就是《上甘岭》。

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厅——电影《上甘岭》分镜头剧本原件

这是陈列在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展厅电影《上甘岭》的分镜头剧本原件。“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耳熟能详的曲调就出自于这部电影。影片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讲述的是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1特殊指示下的电影

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厅展品

《上甘岭》能呈现在观众面前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毛主席。当年毛主席在了解到上甘岭的英雄事迹后,当即指示有关部门一定要将此拍摄成电影,于是在毛主席的督促下,擅长拍军事题材片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这一光荣任务,并立即组成了创作班子,由沙蒙、林杉任导演,曹欣、沙蒙、肖矛、林杉负责剧本的写作。班子组建了起来,接下来就该出发到拍摄地进行考察,可这对该片导演之一的沙蒙来说并非易事。年近50的他,身患心脏病,身体一直不是特别好,要去上甘岭必须越过高达300多米的五圣山,作为影片核心的创作人员,把片子拍好是他的责任,于是他坚持与摄制组前往拍摄地,最终克服困难,来到了上甘岭。

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厅——导演沙蒙拍摄《上甘岭》的工作日记原件

出现在摄制组眼前的是一座寸草不生的山,几乎看不到树木和动物,山顶的石头被炸松翻起一米多深,岭上铺了厚厚一层子弹壳、炮弹皮,随手抓把土就能数出几十粒弹片,一截不到一米的树杆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虽然战争早已结束,但看到此情此景大家依旧能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与激烈。随后的两年里,摄制组又几度来到上甘岭,采访了100多位当年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战士,并且沙蒙与林杉还以志愿军战士的身份,在当地体验了200多天的“战地生活”,记录下来的材料多达数十万字,就是这些笔记和上甘岭上的焦土,让他们更加坚定要将此故事拍摄出来。

2刚中有柔

中国电影博物馆12号厅——影片《上甘岭》场景模型

战争是惨烈的,可导演沙蒙却并不想把它拍成一部完全悲愤的电影,他希望影片有一定的“史诗”气质,并且能给予人温暖,经过一番研究,他将视角放在了上甘岭战役中一条普通的坑道和参与战斗的其中一个连队上,用战士之间的情感以及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去打动人。基调定好,编剧林杉马不停蹄地开始创作,不久便完成了初稿,接过剧本的沙蒙很是满意,但林杉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但具体是什么他又说不上来,直到他看到一篇关于志愿军女卫生员的报道,一下子醍醐灌顶,终于找到了剧本中缺失的东西。

中国电影博物馆12号厅——影片《上甘岭》场景模型

女性角色的加入无疑能让剧本更加饱满,可塑造这一角色并不简单,这么多的女志愿军到底写谁的故事?踌躇不前时,一位当时年龄不到16岁的女护士王清珍的故事引起了林杉的注意。1950年秋,贵州当地匪患严重,一天早晨,铁路工人王基庚拉着13岁的女儿王清珍,赶到解放军第45师后勤部医院送她参军。可部队领导并不愿意接受,说年龄实在太小,王基庚一听立马急了,说:“我的闺女你们不带走,就要被人抢去做小老婆了!”部队领导闻听此言,决定留下王清珍,分配她在师后勤部医院当卫生员。之后,王清珍就一直跟随大部队辗转各地,1952年,她所在的收容所就设在五圣山后面的几个坑道里,每天为伤员打针、换药、喂饭,不管工作多累,脸上依旧挂满笑容。为了鼓舞伤员战胜病魔,还用干哑的嗓子为战士们唱歌,战士们就是在这歌声中站了起来,走上战场。

电影《上甘岭》中王兰的扮演者——刘玉茹

王清珍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林杉脑海之中,于是,电影《上甘岭》以她为原型创作了“王兰”一角,由刘玉茹来扮演,她的精彩演出让“王兰”深入人心,影片中她为战士们演唱的那首《我的祖国》依旧传唱至今。

3我的电影将来没人看了 你的歌照样有人唱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么好听的旋律,却是被逼出来的。电影拍完了摄制组并没有解散,因为导演觉得既然拍的是一部讲情感的战争片,那么一定得有一首有情怀的插曲。于是,正在南昌写电影剧本的乔羽被火速请往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歌词创作,看完影片,他大为赞叹,真正的考验也随之而来。

乔羽

面对眼前的战争片他无从下手,虽然之前他与作曲家刘炽合作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大受欢迎,但那描绘的是生活美好的景象,而这次写战争歌曲,让他倍感压力。采访时,乔羽回忆道:“因为我写歌的时候,电影已经拍好了,他停工待料,整个摄制组不能解散,就等着我写,导演急得不得了,但我硬是写不出来。”虽然沙蒙每日都会来找乔羽,但也就是看看,对要写什么怎么写并没有给出限定,只是提出:“如果我的电影将来没人看了,希望你的歌照样有人唱。”如此宽容的态度让乔羽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

中国电影博物馆展品——电影《上甘岭》中的道具

时间一天天过去,乔羽依旧没有思绪,正当他焦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使事情发生了转机,他漫步小河边,看到雨后孩子们在小河中欢笑玩耍,突然一句话涌上心头:“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没多久歌词就随着这条大河流淌而出,写完之后他拿给沙蒙看,沙蒙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反反复复地看,临走时回头望了一下乔羽说:“就是它了!”

刘炽

从沙蒙手中接过歌词的刘炽一下子被其中所描绘的诗意情境打动了,他决心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首歌的曲谱好。整整一个星期,刘炽足不出户,把自己关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吟唱,最后,他终于捕捉到了根据《小放牛》改写的《卢沟问答》中的头两句旋律,他将此稍加改动后作为新歌的引子,引子一打开,旋律便接踵而至。很快,一首优美的歌曲《我的祖国》便诞生了。歌曲完成后,沙蒙找来了郭兰英演唱录音,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闻讯马上拿去播出,立即在听众中引起了不小反响,以至于电影《上甘岭》还未公映,人们就已经开始传唱。

4电影《上甘岭》的影响

《上甘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早出现的具有“史诗”气质的战争题材电影作品,其制作精良、影响广泛,它将战争宏大而逼真的场面展示了出来,将战士与战士之间的革命友谊真实地流露出来,它是唯美的、质朴纯真的,它对以后战争片的拍摄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方向。《上甘岭》中女主角王兰领唱的那首《我的祖国》成为了一代人的观影记忆。经历了60多年的光阴,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仍未褪色,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每一寸国土都洒满了革命先烈的热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部分资料来源:

还是当年的王兰——访电影《上甘岭》王兰的原型王清珍 赵启洪

电影《上甘岭》诞生始末 袁成亮

一条大河波浪宽——电影《上甘岭》诞生记 袁成亮

展藏故事 | 寻找影片《上甘岭》的记忆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的《金刚川》备受关注,影片以抗美援朝时期一场重要战役为电影原型,讲述了当时志愿军在对己方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的英勇故事。

展藏故事 | 寻找影片《上甘岭》的记忆

藏品故事——《上甘岭》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日。管虎、郭帆、路阳共同执导的《金刚川》备受关注,影片以抗美援朝时期一场重要战役为电影原型,讲述了当时志愿军在对己方十分不利的情况下,顶着敌人的炮火,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的英勇故事。在60多年前也有一部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电影上映,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那部电影就是《上甘岭》。

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厅——电影《上甘岭》分镜头剧本原件

这是陈列在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展厅电影《上甘岭》的分镜头剧本原件。“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首耳熟能详的曲调就出自于这部电影。影片取材于真实的上甘岭战役,讲述的是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坚守阵地,与敌人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1特殊指示下的电影

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厅展品

《上甘岭》能呈现在观众面前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毛主席。当年毛主席在了解到上甘岭的英雄事迹后,当即指示有关部门一定要将此拍摄成电影,于是在毛主席的督促下,擅长拍军事题材片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承担了这一光荣任务,并立即组成了创作班子,由沙蒙、林杉任导演,曹欣、沙蒙、肖矛、林杉负责剧本的写作。班子组建了起来,接下来就该出发到拍摄地进行考察,可这对该片导演之一的沙蒙来说并非易事。年近50的他,身患心脏病,身体一直不是特别好,要去上甘岭必须越过高达300多米的五圣山,作为影片核心的创作人员,把片子拍好是他的责任,于是他坚持与摄制组前往拍摄地,最终克服困难,来到了上甘岭。

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厅——导演沙蒙拍摄《上甘岭》的工作日记原件

出现在摄制组眼前的是一座寸草不生的山,几乎看不到树木和动物,山顶的石头被炸松翻起一米多深,岭上铺了厚厚一层子弹壳、炮弹皮,随手抓把土就能数出几十粒弹片,一截不到一米的树杆上嵌进了一百多个弹头和弹片,虽然战争早已结束,但看到此情此景大家依旧能感受到当时战争的残酷与激烈。随后的两年里,摄制组又几度来到上甘岭,采访了100多位当年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战士,并且沙蒙与林杉还以志愿军战士的身份,在当地体验了200多天的“战地生活”,记录下来的材料多达数十万字,就是这些笔记和上甘岭上的焦土,让他们更加坚定要将此故事拍摄出来。

2刚中有柔

中国电影博物馆12号厅——影片《上甘岭》场景模型

战争是惨烈的,可导演沙蒙却并不想把它拍成一部完全悲愤的电影,他希望影片有一定的“史诗”气质,并且能给予人温暖,经过一番研究,他将视角放在了上甘岭战役中一条普通的坑道和参与战斗的其中一个连队上,用战士之间的情感以及他们大无畏的精神去打动人。基调定好,编剧林杉马不停蹄地开始创作,不久便完成了初稿,接过剧本的沙蒙很是满意,但林杉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但具体是什么他又说不上来,直到他看到一篇关于志愿军女卫生员的报道,一下子醍醐灌顶,终于找到了剧本中缺失的东西。

中国电影博物馆12号厅——影片《上甘岭》场景模型

女性角色的加入无疑能让剧本更加饱满,可塑造这一角色并不简单,这么多的女志愿军到底写谁的故事?踌躇不前时,一位当时年龄不到16岁的女护士王清珍的故事引起了林杉的注意。1950年秋,贵州当地匪患严重,一天早晨,铁路工人王基庚拉着13岁的女儿王清珍,赶到解放军第45师后勤部医院送她参军。可部队领导并不愿意接受,说年龄实在太小,王基庚一听立马急了,说:“我的闺女你们不带走,就要被人抢去做小老婆了!”部队领导闻听此言,决定留下王清珍,分配她在师后勤部医院当卫生员。之后,王清珍就一直跟随大部队辗转各地,1952年,她所在的收容所就设在五圣山后面的几个坑道里,每天为伤员打针、换药、喂饭,不管工作多累,脸上依旧挂满笑容。为了鼓舞伤员战胜病魔,还用干哑的嗓子为战士们唱歌,战士们就是在这歌声中站了起来,走上战场。

电影《上甘岭》中王兰的扮演者——刘玉茹

王清珍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林杉脑海之中,于是,电影《上甘岭》以她为原型创作了“王兰”一角,由刘玉茹来扮演,她的精彩演出让“王兰”深入人心,影片中她为战士们演唱的那首《我的祖国》依旧传唱至今。

3我的电影将来没人看了 你的歌照样有人唱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么好听的旋律,却是被逼出来的。电影拍完了摄制组并没有解散,因为导演觉得既然拍的是一部讲情感的战争片,那么一定得有一首有情怀的插曲。于是,正在南昌写电影剧本的乔羽被火速请往长春电影制片厂进行歌词创作,看完影片,他大为赞叹,真正的考验也随之而来。

乔羽

面对眼前的战争片他无从下手,虽然之前他与作曲家刘炽合作的《让我们荡起双桨》大受欢迎,但那描绘的是生活美好的景象,而这次写战争歌曲,让他倍感压力。采访时,乔羽回忆道:“因为我写歌的时候,电影已经拍好了,他停工待料,整个摄制组不能解散,就等着我写,导演急得不得了,但我硬是写不出来。”虽然沙蒙每日都会来找乔羽,但也就是看看,对要写什么怎么写并没有给出限定,只是提出:“如果我的电影将来没人看了,希望你的歌照样有人唱。”如此宽容的态度让乔羽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了。

中国电影博物馆展品——电影《上甘岭》中的道具

时间一天天过去,乔羽依旧没有思绪,正当他焦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雨使事情发生了转机,他漫步小河边,看到雨后孩子们在小河中欢笑玩耍,突然一句话涌上心头:“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没多久歌词就随着这条大河流淌而出,写完之后他拿给沙蒙看,沙蒙一句话也没说,只是反反复复地看,临走时回头望了一下乔羽说:“就是它了!”

刘炽

从沙蒙手中接过歌词的刘炽一下子被其中所描绘的诗意情境打动了,他决心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首歌的曲谱好。整整一个星期,刘炽足不出户,把自己关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反复吟唱,最后,他终于捕捉到了根据《小放牛》改写的《卢沟问答》中的头两句旋律,他将此稍加改动后作为新歌的引子,引子一打开,旋律便接踵而至。很快,一首优美的歌曲《我的祖国》便诞生了。歌曲完成后,沙蒙找来了郭兰英演唱录音,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闻讯马上拿去播出,立即在听众中引起了不小反响,以至于电影《上甘岭》还未公映,人们就已经开始传唱。

4电影《上甘岭》的影响

《上甘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较早出现的具有“史诗”气质的战争题材电影作品,其制作精良、影响广泛,它将战争宏大而逼真的场面展示了出来,将战士与战士之间的革命友谊真实地流露出来,它是唯美的、质朴纯真的,它对以后战争片的拍摄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方向。《上甘岭》中女主角王兰领唱的那首《我的祖国》成为了一代人的观影记忆。经历了60多年的光阴,电影中的英雄形象仍未褪色,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苦难,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每一寸国土都洒满了革命先烈的热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部分资料来源:

还是当年的王兰——访电影《上甘岭》王兰的原型王清珍 赵启洪

电影《上甘岭》诞生始末 袁成亮

一条大河波浪宽——电影《上甘岭》诞生记 袁成亮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