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尚德润心伴成长,托举明天育未来”为核心主题的“家庭教育共育共建丰台行动”启动会在东高地第三小学西校区举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携手丰台区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推动该机制从理念走向实践、从零散走向系统。

近日,以“尚德润心伴成长,托举明天育未来”为核心主题的“家庭教育共育共建丰台行动”启动会在东高地第三小学西校区举行。中国家庭教育学会携手丰台区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推动该机制从理念走向实践、从零散走向系统。
“家庭、学校、社会是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三大主体,唯有凝聚三方合力、畅通协同渠道,让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扎根家庭、融入校园、浸润社会,才能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筑牢根基、保驾护航。”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会长赵东花说道。
打造贯通三级服务网络
学区实践激活家校社共育新动能
区妇联、区教委等部门创新构建“114N—FT”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打造贯通“区—街镇—社区(村)”的三级服务网络;通过“家庭教育进万家”等品牌项目,年开展活动2000余场,惠及30余万户家庭;编写丰台区中小学家校共育课程,分6个学段三个维度开发18本读本,在78所中小学推广使用;打造“云上课堂”,开展家长大讲堂……近年来,丰台区各部门始终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推动区域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性工程。
自2023年成立13个学区以来,丰台区各学区积极统筹家校社各方资源,探索学区制改革下教联体建设新路径,以需求为导向,为近万家庭提供亲子养育的服务指导。“学区制改革是我们落实教育强基工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学区制引导学校、街镇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教育治理,协同解决学校发展的实际问题。”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挖掘学区内航天一院、航天博物馆、档案馆、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排水展览馆等资源,形成5大类37条资源的“资源清单”与“课程地图”;打破校园围墙,在“乐学公园”创建中开发跨学科课程;联合多家资源单位共同开展“航天小讲解员”“科学小达人”等品牌活动……东南和学区主任王瑛琨汇报了学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丰硕成果。
从“经验驱动”到“专业引领”
共育共建行动计划绘就家庭教育“路线图”
启动仪式上,《家庭教育共育共建行动计划》正式发布,从课题研究、专业培训、资源整合与服务、宣传实践等方面,明确了家校社共育的目标、重点任务与实施路径,为“共育共建丰台行动”的开展提供科学指引。“我们将携手丰台区,融合双方学术优势和科研力量。”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会把平台课程和服务资源送到丰台,也会结合丰台共育共建需要,引入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亲子阅读、心理健康智能测试、传统文化和古典艺术等优质资源,为丰台教育新质发展助力。”
家庭教育的落地,离不开专业力量的引领。现场,19位经区教科院指导培训的各校教师组成学区家庭教育首批实践团队,将推动家校共育从“经验驱动”向“专业引领”转型。“过去站在讲台,核心是教知识、管班级;成为家庭指导教师后,核心变成了连接与赋能。”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丰台学校中学部教师李爽分享道,她的指导方向是改善家庭关系、引导家长科学沟通、制定个性化成长方案,让家长从焦虑的监督者转变为孩子的支持者。
62位家长组建“家长讲师团”
打破角色边界让家庭教育经验“活”起来
为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此次启动会还特别聘请东南和学区62个优秀家庭的家长组建 “家长讲师团”。这些家庭以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的优良家风传承,以读书传家、亲子共读的浓厚家庭氛围,为广大家庭树立了鲜活榜样,充分彰显了学区家庭教育的丰硕成果,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注入了温暖力量。
在家长圆桌沙龙上,来自东南和学区各校的家长代表们分享了经验心得。东高地三小家长通过“家长讲堂”“空天教育”等特色活动,深度参与孩子校园成长,助力航天特色育人落地;五爱屯小学家长在 “家长智汇堂” 平台中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东高地四小、和义学校家长分享了家风建设中包容沟通、互敬互谅的相处之道;槐房小学、钱学森中学家长则介绍了培育孩子阅读习惯的实用技巧与长效方法。
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启动会搭建起学术专业资源与基层教育实践深度融合的重要桥梁,标志着丰台区各校“家校共育教联体”正式迈入实体化运行阶段。未来,各校将持续依托智慧协同平台、多元资源库及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推动科学育儿理念精准触达每一个家庭,让孩子们在家校社的协同呵护下,健康快乐成长、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