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京津冀①|去年GDP破十万亿 如何跑出加速度?_北京时间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经济增长极,也是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经济增长极,也是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三场座谈会,先后多次在京津冀地区考察调研,为三地协同发展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9年前的早春,带着这一建设首都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奋斗目标,发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

近年来,京津冀重点区域协同持续推进,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2022年,三地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常住人口总量增至1.1亿人。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经济发展、产业协作、生态治理三方面带你看京津冀蝶变“三部曲”,透过数据探寻城市群发展新路径。第一篇我们梳理了近十年经济“成绩单”,看京津冀地区如何跑出经济加速度?

1.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京津冀第三产业比重超70%

过去9年,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平稳增长,2022年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关口,相较2014年名义增长70.6%。2021年,京津冀三地增速突破两位数,经济总量达9.63万亿元。也是在这一年,北京、河北双双进入“GDP四万亿”时代,天津GDP突破1.5万亿元。

细看京津冀各地历年经济增长情况,三地经济增长都有“高光时刻”。2014年-2016年,天津GDP增速保持在9%及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北京GDP增速达8.8%,领跑京津冀三地。

从今年第一季度京津冀各地产业分布来看,第三产业崛起,正成为京津冀地区产业调整的主要动能。

2023年一季度,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0%,相较2014年,第三产业占比提升11.3%。过去,第二产业是河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14年,河北第二产业占比达45.5%,超过第三产业3.6个百分点。随着京津冀地区整体产业调整,河北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到2023年第一季度,河北第三产业占比达55.1%,相比2014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此外,2014年至今,北京第三产业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今年一季度,其占比达到87.5%;天津第三产业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0.2个百分点。

2.京津冀A股企业总市值超25万亿元上市央企数量居首

截至5月23日,京津冀地区A股企业共613家,总市值超25万亿元,位于四大城市群之首。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近两千家A股企业,但总市值较京津冀地区少1.9万亿元,这意味着,京津冀地区A股企业的平均市值远高于其他地区。

京津冀地区是央企总部集聚地,因此A股企业整体市值较高。

Wind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有143家A股上市央企,居四大城市群首位。其中,北京成为上市央企聚集地,A股市场共有121家央企上市公司位居北京,而数量位居第二的广东省有40家。北京A股市值最高企业前三分别为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

区域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也代表着区域产业集聚度,从行业分布来看,京津冀地区计算机、医药生物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105家和65家。在计算机领域,京津冀地区不仅仅拥有金山办公、三六零等民营企业代表,还有中科曙光、中国软件等央企子公司。而从市值来看,银行、石油石化、通信三大行业市值最高,占京津冀地区A股企业总市值的44.56%。

3.科创引领赋能京津冀

北京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居全国第一

作为全国科研高地,京津冀地区研发投入领先全国。

数据显示,2021年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3949.1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4.1%。《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曾指出北京发展定位,要做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中,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是成为重要抓手,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曾表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是推动京津冀三省市高端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总体考虑。

2022年,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定在6%以上,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居全国第一。

2017年至2021年,北京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加大,2021年北京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2629.30 亿元,约是2014年的2.1倍。2014年,研发经费占当年GDP的5.53%;到2021年,这一比重增至6.53%,较2014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超过全国水平4.09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为研发投入最大的领域,2021年北京共投入1329.96亿元,占经费一半以上。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的同时,信息技术产业也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动力。今年一季度,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2%,成为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此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21.5%,超过金融业,成为占GDP比重最大行业。

4.京津冀将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2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北京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用科技赋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2022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17330.2亿元,同比增长4.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41.6%。其中云计算、人工智能加快布局,2022年,北京新基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

天津围绕集成电路、车联网等12条重点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7%,相比2022年末上涨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25.3%。

河北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转型试验区建设,2022年八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长5.8%。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1.8%,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9.9%。此外,河北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与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一同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经济增长极,也是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经济增长极,也是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近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三场座谈会,先后多次在京津冀地区考察调研,为三地协同发展领航指路、把脉定向。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9年前的早春,带着这一建设首都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奋斗目标,发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

近年来,京津冀重点区域协同持续推进,在交通、环境、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2022年,三地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常住人口总量增至1.1亿人。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经济发展、产业协作、生态治理三方面带你看京津冀蝶变“三部曲”,透过数据探寻城市群发展新路径。第一篇我们梳理了近十年经济“成绩单”,看京津冀地区如何跑出经济加速度?

1.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京津冀第三产业比重超70%

过去9年,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平稳增长,2022年京津冀地区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关口,相较2014年名义增长70.6%。2021年,京津冀三地增速突破两位数,经济总量达9.63万亿元。也是在这一年,北京、河北双双进入“GDP四万亿”时代,天津GDP突破1.5万亿元。

细看京津冀各地历年经济增长情况,三地经济增长都有“高光时刻”。2014年-2016年,天津GDP增速保持在9%及以上,远超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北京GDP增速达8.8%,领跑京津冀三地。

从今年第一季度京津冀各地产业分布来看,第三产业崛起,正成为京津冀地区产业调整的主要动能。

2023年一季度,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占比超过70%,相较2014年,第三产业占比提升11.3%。过去,第二产业是河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2014年,河北第二产业占比达45.5%,超过第三产业3.6个百分点。随着京津冀地区整体产业调整,河北产业结构从“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到2023年第一季度,河北第三产业占比达55.1%,相比2014年提高13.2个百分点。

此外,2014年至今,北京第三产业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今年一季度,其占比达到87.5%;天津第三产业占比上升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比下降10.2个百分点。

2.京津冀A股企业总市值超25万亿元上市央企数量居首

截至5月23日,京津冀地区A股企业共613家,总市值超25万亿元,位于四大城市群之首。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近两千家A股企业,但总市值较京津冀地区少1.9万亿元,这意味着,京津冀地区A股企业的平均市值远高于其他地区。

京津冀地区是央企总部集聚地,因此A股企业整体市值较高。

Wind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有143家A股上市央企,居四大城市群首位。其中,北京成为上市央企聚集地,A股市场共有121家央企上市公司位居北京,而数量位居第二的广东省有40家。北京A股市值最高企业前三分别为工商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

区域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也代表着区域产业集聚度,从行业分布来看,京津冀地区计算机、医药生物企业数量最多,分别为105家和65家。在计算机领域,京津冀地区不仅仅拥有金山办公、三六零等民营企业代表,还有中科曙光、中国软件等央企子公司。而从市值来看,银行、石油石化、通信三大行业市值最高,占京津冀地区A股企业总市值的44.56%。

3.科创引领赋能京津冀

北京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居全国第一

作为全国科研高地,京津冀地区研发投入领先全国。

数据显示,2021年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达3949.1亿元,占全国比重为14.1%。《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曾指出北京发展定位,要做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其中,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是成为重要抓手,科技部副部长李萌曾表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是推动京津冀三省市高端创新要素合理配置、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总体考虑。

2022年,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定在6%以上,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居全国第一。

2017年至2021年,北京研发投入强度持续加大,2021年北京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2629.30 亿元,约是2014年的2.1倍。2014年,研发经费占当年GDP的5.53%;到2021年,这一比重增至6.53%,较2014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超过全国水平4.09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成为研发投入最大的领域,2021年北京共投入1329.96亿元,占经费一半以上。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的同时,信息技术产业也成为北京经济增长的动力。今年一季度,北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2%,成为服务业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此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21.5%,超过金融业,成为占GDP比重最大行业。

4.京津冀将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2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要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把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着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北京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用科技赋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2022年,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达17330.2亿元,同比增长4.4%,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至41.6%。其中云计算、人工智能加快布局,2022年,北京新基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5%。

天津围绕集成电路、车联网等12条重点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4.7%,相比2022年末上涨0.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25.3%。

河北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转型试验区建设,2022年八大主导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增长5.8%。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增速最快,同比增长11.8%,新材料产业同比增长9.9%。此外,河北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与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一同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