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彤:期待用更好的作品“歌唱北京”_北京时间

徐之彤:期待用更好的作品“歌唱北京”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徐之彤觉得歌唱北京这项赛事也为年轻人提供了舞台和机会,非常有意义。他也期盼着今年能够再有机会,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一起,用更好的作品“歌唱北京”。

徐之彤:期待用更好的作品“歌唱北京”

伴随着2019年“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的正式启幕,“期待”与“参与”又成为文艺界的“热词”。

对于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的徐之彤教授来说,他的期待便是能够再度遇到一首可以真正打动他内心的歌词,激发起他参与创作的热情。

为词动情谱出用心之作

2018年,当“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首度亮相时,便吸引徐之彤的目光。在最终的评比中,他和词作者宋青松、歌唱演员王莉、汤非合作的一曲《我在北京》,荣获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在北京、我爱北京,用我的智慧闯出一个美好前程;我在北京、我爱北京,用我的勤劳拼出一个幸福人生……第一次拿到《我在北京》这首歌词的时候,我就眼前一亮,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回忆起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徐之彤感慨道:歌词内容仿佛就是我自己的生活写照,展现了外地来京打拼的新北京人奋斗的身影。

作为一名17岁便离开长春老家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求学,随后又留校任教,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老北漂”来说,这首歌词将徐之彤在北京的荣誉感、喜悦感和成就感全部都表达了出来。

因为是有感而发,徐之彤谱起曲来也十分顺畅,仅用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创作,并找来同样有着“北漂”经历、能够感同身受的歌唱演员王莉、汤非演绎这首深情款款的歌曲。这首反映外地来京者奋斗身影的用心之作,最终也赢得了许多听众的共鸣和评委的青睐。

期盼有缘再度“歌唱北京”

在北京学习、工作、生活了整整30年,徐之彤从一名青春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业界的精英,对于他来说,北京这座城市给予了他很多,他对北京也有着无法言说的深厚情感。

“这么多年,为不少影视剧进行过主题曲创作,但是好像还从来没有专门为北京谱上一曲。”在徐之彤看来,“歌唱北京”这个主题赛事给了他重新梳理30年北京生活的契机,也让他有机缘为这座“哺育”他的城市用心创作一曲,表达他埋藏在心中的真情实感。就像《我在北京》歌曲开头响起的那段“电报大楼的钟声”,那是徐之彤少年时的深刻记忆,也是他和北京这座城市对话的“美妙音符”。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徐之彤也很关注大赛给予青年人的机会。在2018年的赛事征集过程中,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参加了比赛,徐之彤觉得歌唱北京这项赛事也为年轻人提供了舞台和机会,非常有意义。他也期盼着今年能够再有机会,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一起,用更好的作品“歌唱北京”。

徐之彤:期待用更好的作品“歌唱北京”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徐之彤觉得歌唱北京这项赛事也为年轻人提供了舞台和机会,非常有意义。他也期盼着今年能够再有机会,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一起,用更好的作品“歌唱北京”。

徐之彤:期待用更好的作品“歌唱北京”

伴随着2019年“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的正式启幕,“期待”与“参与”又成为文艺界的“热词”。

对于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的徐之彤教授来说,他的期待便是能够再度遇到一首可以真正打动他内心的歌词,激发起他参与创作的热情。

为词动情谱出用心之作

2018年,当“歌唱北京”原创歌曲征集活动首度亮相时,便吸引徐之彤的目光。在最终的评比中,他和词作者宋青松、歌唱演员王莉、汤非合作的一曲《我在北京》,荣获大赛第二名的好成绩。

“我在北京、我爱北京,用我的智慧闯出一个美好前程;我在北京、我爱北京,用我的勤劳拼出一个幸福人生……第一次拿到《我在北京》这首歌词的时候,我就眼前一亮,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回忆起这首歌的创作过程,徐之彤感慨道:歌词内容仿佛就是我自己的生活写照,展现了外地来京打拼的新北京人奋斗的身影。

作为一名17岁便离开长春老家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求学,随后又留校任教,走上艺术创作道路的“老北漂”来说,这首歌词将徐之彤在北京的荣誉感、喜悦感和成就感全部都表达了出来。

因为是有感而发,徐之彤谱起曲来也十分顺畅,仅用了四五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创作,并找来同样有着“北漂”经历、能够感同身受的歌唱演员王莉、汤非演绎这首深情款款的歌曲。这首反映外地来京者奋斗身影的用心之作,最终也赢得了许多听众的共鸣和评委的青睐。

期盼有缘再度“歌唱北京”

在北京学习、工作、生活了整整30年,徐之彤从一名青春的懵懂少年成长为业界的精英,对于他来说,北京这座城市给予了他很多,他对北京也有着无法言说的深厚情感。

“这么多年,为不少影视剧进行过主题曲创作,但是好像还从来没有专门为北京谱上一曲。”在徐之彤看来,“歌唱北京”这个主题赛事给了他重新梳理30年北京生活的契机,也让他有机缘为这座“哺育”他的城市用心创作一曲,表达他埋藏在心中的真情实感。就像《我在北京》歌曲开头响起的那段“电报大楼的钟声”,那是徐之彤少年时的深刻记忆,也是他和北京这座城市对话的“美妙音符”。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徐之彤也很关注大赛给予青年人的机会。在2018年的赛事征集过程中,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创作了100多部作品参加了比赛,徐之彤觉得歌唱北京这项赛事也为年轻人提供了舞台和机会,非常有意义。他也期盼着今年能够再有机会,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师生一起,用更好的作品“歌唱北京”。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