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风霜苦,必赢他日春——景晓军先进事迹_北京时间

几经风霜苦,必赢他日春——景晓军先进事迹

因科研、学术成果突出,景晓军教授被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央组织部等部委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表彰大会于当年6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开始前受到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几经风霜苦,必赢他日春——景晓军先进事迹

(北京时间讯)景晓军,男,1965年9月出生,博士后,现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军事通信学学科带头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杰出科学家,国家863计划专家,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专家,国家军用电子元器件评估委员会专家,国家保密局技术委员会专家。

挑战自我,完成从小战士到博士后的飞跃

景晓军,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打小就梦想能穿上一身戎装保卫国家。他也不例外,青春年少、热血沸腾,初中还没毕业便应征入伍,成为“两弹一星”战线上的一名少年士兵。

景晓军所在部队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专业要求与自身文化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他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奋起直追。那时连队的学习环境与校园不同,没有专职的老师,只有靠连里指定年龄稍大、学习成绩较好的干部或战士来担任教员。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景晓军凭借坚强的毅力和近乎严苛的自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完全靠自学考上了大学,完成了从小战士到博士后这一常人难以完成的转变。

退役不褪色,继续为国家科研做贡献

2002年,景晓军从部队转业到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他的论文被美国某著名大学教授看中,邀他前往该校做第二期博士后研究。光明的科研前景、优越的实验条件、丰厚的生活待遇,这足以让每个有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心动。可就在他即将赴美留学时,时任北邮校长的林金桐教授找到了景晓军,希望他留下来。当时,北邮正准备申报“军事通信学”二级学科。作为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顶尖高校,但在军事通信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考虑到景晓军曾经在部队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既了解部队建设和人才需求,又对军事通信学科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挑起学科申报重担最合适的人选。近半个月的时间,景晓军与林校长反复商量,最终凭着为我国通信事业做些事情的报国之心和为北邮做点事情的感恩之心,他放弃了出国的机会。随后,按照学校安排,他组织了一支精英团队,踏上了学科申报之路。经过不懈努力,2006年景晓军和他的团队申报成功,北京邮电大学成为当时全国非军队院校中唯一一所申请到“军事通信学”硕士点的高校。景晓军教授以实际行动填补了北邮学科建设上的一个空白。

2009年5月,因科研、学术成果突出,景晓军教授被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央组织部等部委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表彰大会于当年6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开始前受到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合影留念。

同年10月1日,作为建国以来全军400万军队转业干部的20名代表之一,景晓军教授被邀请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观礼。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他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强盛,亲身体验到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幸福。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他深感骄傲,深感“中国力量”的不可战胜;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教授和科研工作者,他同样为祖国的伟大而喝彩。

2012年6月,景晓军教授被评为“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杰出青年科学家”。该奖项是被授予在2011年度对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多年潜心科研,团队屡创佳绩

2018年8月,景晓军教授率领其科研团队获得2018 KDD(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杯竞赛第一名,这也是北京邮电大学首次获得全世界第一的大奖。KDD杯是世界大数据挖掘领域的顶级竞赛,有“数据世界杯”之称,竞赛由美国计算机协会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竞赛组委会举办。此次竞赛全世界共49个国家,4180支队伍参加,包括卡内基美隆、香槟分校、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和IBM、微软、阿里、京东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团队参赛。2018 KDD杯大数据挖掘竞赛的内容是城市空气质量问题,组委会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手段预测北京和伦敦两个城市空气质量,从而帮助政府做出适当决策,以此减轻污染带来的损害,这一研究成果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将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景晓军带领他的团队一举夺冠,体现出他们科研团队为国争光、为国担当的情怀。

近年来,景晓军教授主持并完成的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由其所在团队研制的离子束溅射沉积薄膜系统,是我国研究及制造高端微、纳米薄膜,薄膜新材料研究等领域必备的核心技术,是现在我国高端非硅芯片的重大装备的基础,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该行业空白。目前,景晓军教授负责的科研团队在该领域产出的设备(芯片)上亿元,广泛服务于我国高端制造业,其价格仅为国际同类设备的十分之一,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成果在2019年1月荣获2018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景晓军教授排名第一。

因其在学术和科研上的突出成绩和影响力,国家“十二五”期间,景晓军教授受聘为军口863计划主题专家组专家,全国范围内仅二百余人获此聘任。国家“十三五”期间,景晓军教授被聘任为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专家组专家,全国范围内也只有二百余人获此聘任。景晓军教授不但自己承担着大量科研项目,还利用他的专家影响力,带动着一批全国优势单位和团队,推动着国家科研工作向前发展。

近年来,景晓军教授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300余篇,90余篇进入SCI、EI检索,出版著作8部,申请发明专利12项。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120余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100余名,教授本科生课程累计5门,研究生课程累计3门,共计2400学时。

因为景晓军教授传奇励志的成长经历和在学术与科研上的成就,2010年1月由阿丘主持的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为他制作了时长半小时的专题访谈节目;2011年10月由欧阳夏丹主持的中央电视台《财智论语》栏目专门为他制作了时长一小时的专题访谈节目。《中国报道》、《科技日报》、《科学中国人》、《科学时报》、《中国科技奖励》、《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香港有线电视台《聚焦中国》栏目等二十几家媒体专题报道。

景晓军在部队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转业到地方后继续为国家科研做贡献,他勇于挑战自我、勇于克服困难的传奇经历,使他在人生道路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成就了自己的靓丽人生。

几经风霜苦,必赢他日春——景晓军先进事迹

因科研、学术成果突出,景晓军教授被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央组织部等部委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表彰大会于当年6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开始前受到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几经风霜苦,必赢他日春——景晓军先进事迹

(北京时间讯)景晓军,男,1965年9月出生,博士后,现为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军事通信学学科带头人。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杰出科学家,国家863计划专家,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专家,国家军用电子元器件评估委员会专家,国家保密局技术委员会专家。

挑战自我,完成从小战士到博士后的飞跃

景晓军,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孩子,打小就梦想能穿上一身戎装保卫国家。他也不例外,青春年少、热血沸腾,初中还没毕业便应征入伍,成为“两弹一星”战线上的一名少年士兵。

景晓军所在部队对专业知识要求很高,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压力。专业要求与自身文化之间的巨大差距,让他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奋起直追。那时连队的学习环境与校园不同,没有专职的老师,只有靠连里指定年龄稍大、学习成绩较好的干部或战士来担任教员。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景晓军凭借坚强的毅力和近乎严苛的自律,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克服重重困难,完全靠自学考上了大学,完成了从小战士到博士后这一常人难以完成的转变。

退役不褪色,继续为国家科研做贡献

2002年,景晓军从部队转业到北京邮电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他的论文被美国某著名大学教授看中,邀他前往该校做第二期博士后研究。光明的科研前景、优越的实验条件、丰厚的生活待遇,这足以让每个有追求的科研工作者心动。可就在他即将赴美留学时,时任北邮校长的林金桐教授找到了景晓军,希望他留下来。当时,北邮正准备申报“军事通信学”二级学科。作为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顶尖高校,但在军事通信领域还是一片空白,考虑到景晓军曾经在部队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既了解部队建设和人才需求,又对军事通信学科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挑起学科申报重担最合适的人选。近半个月的时间,景晓军与林校长反复商量,最终凭着为我国通信事业做些事情的报国之心和为北邮做点事情的感恩之心,他放弃了出国的机会。随后,按照学校安排,他组织了一支精英团队,踏上了学科申报之路。经过不懈努力,2006年景晓军和他的团队申报成功,北京邮电大学成为当时全国非军队院校中唯一一所申请到“军事通信学”硕士点的高校。景晓军教授以实际行动填补了北邮学科建设上的一个空白。

2009年5月,因科研、学术成果突出,景晓军教授被国务院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中央组织部等部委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表彰大会于当年6月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开始前受到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合影留念。

同年10月1日,作为建国以来全军400万军队转业干部的20名代表之一,景晓军教授被邀请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观礼。站在天安门观礼台上,他亲眼目睹了祖国的强盛,亲身体验到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幸福。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他深感骄傲,深感“中国力量”的不可战胜;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教授和科研工作者,他同样为祖国的伟大而喝彩。

2012年6月,景晓军教授被评为“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杰出青年科学家”。该奖项是被授予在2011年度对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物。

多年潜心科研,团队屡创佳绩

2018年8月,景晓军教授率领其科研团队获得2018 KDD(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杯竞赛第一名,这也是北京邮电大学首次获得全世界第一的大奖。KDD杯是世界大数据挖掘领域的顶级竞赛,有“数据世界杯”之称,竞赛由美国计算机协会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竞赛组委会举办。此次竞赛全世界共49个国家,4180支队伍参加,包括卡内基美隆、香槟分校、清华、北大等著名大学和IBM、微软、阿里、京东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团队参赛。2018 KDD杯大数据挖掘竞赛的内容是城市空气质量问题,组委会希望通过数据分析手段预测北京和伦敦两个城市空气质量,从而帮助政府做出适当决策,以此减轻污染带来的损害,这一研究成果对改善我国大气环境污染将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景晓军带领他的团队一举夺冠,体现出他们科研团队为国争光、为国担当的情怀。

近年来,景晓军教授主持并完成的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预研等科研项目30余项。其中,由其所在团队研制的离子束溅射沉积薄膜系统,是我国研究及制造高端微、纳米薄膜,薄膜新材料研究等领域必备的核心技术,是现在我国高端非硅芯片的重大装备的基础,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填补了国内该行业空白。目前,景晓军教授负责的科研团队在该领域产出的设备(芯片)上亿元,广泛服务于我国高端制造业,其价格仅为国际同类设备的十分之一,且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该技术成果在2019年1月荣获2018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景晓军教授排名第一。

因其在学术和科研上的突出成绩和影响力,国家“十二五”期间,景晓军教授受聘为军口863计划主题专家组专家,全国范围内仅二百余人获此聘任。国家“十三五”期间,景晓军教授被聘任为国防科技创新特区专家组专家,全国范围内也只有二百余人获此聘任。景晓军教授不但自己承担着大量科研项目,还利用他的专家影响力,带动着一批全国优势单位和团队,推动着国家科研工作向前发展。

近年来,景晓军教授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文章300余篇,90余篇进入SCI、EI检索,出版著作8部,申请发明专利12项。累计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120余名,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100余名,教授本科生课程累计5门,研究生课程累计3门,共计2400学时。

因为景晓军教授传奇励志的成长经历和在学术与科研上的成就,2010年1月由阿丘主持的中央电视台《奋斗》栏目为他制作了时长半小时的专题访谈节目;2011年10月由欧阳夏丹主持的中央电视台《财智论语》栏目专门为他制作了时长一小时的专题访谈节目。《中国报道》、《科技日报》、《科学中国人》、《科学时报》、《中国科技奖励》、《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香港有线电视台《聚焦中国》栏目等二十几家媒体专题报道。

景晓军在部队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转业到地方后继续为国家科研做贡献,他勇于挑战自我、勇于克服困难的传奇经历,使他在人生道路上实现了一次又一次飞跃,成就了自己的靓丽人生。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