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北陀寺的风》,道出了“人世间”的况味。其实它也是那代人对于诗歌的情感。原著梁晓声构建了《人世间》这部大作,塑造了冯化成这位诗人,而编剧王海鸰则是锦上添花,让这个人物更加的丰满。

北陀寺在哪里?有观众问。
网上有回答,也许指长春的北普陀寺,更有人透露,《人世间》中的北陀寺取景于吉林龙潭山的龙凤寺。于是有观众留言:有机会去那两个地方都看看。
为什么“北陀寺”出名了?电视剧《人世间》中诗人冯化成一首《北陀寺的风》让剧中陷入困境的北陀寺受到各方关注,很多人慕名而来,从而使得该寺走出困境。而这首诗也成为现实中的一首“网红诗”,被各年龄层的观众包括年轻观众所喜欢。
《北陀寺的风》
一一冯化成
风 钻入一截残垣
刺透着凋零
云低鸦鸣
风 送来阵阵炊烟
融没着香火
碎了钟声
风 怀着丝丝寒意
窜入毛孔
灭了心热
唤醒无上清凉
有人说,《北陀寺的风》,道出了“人世间”的况味。其实它也是那代人对于诗歌的情感。原著梁晓声构建了《人世间》这部大作,塑造了冯化成这位诗人,而编剧王海鸰则是锦上添花,让这个人物更加的丰满。据冯化成的饰演者演员成泰燊透露,《北陀寺的风》这首诗是编剧王海鸰所写,“写得太好了,但反复读来觉得好像没写完,当时王海鸰老师还在改编剧本,没有精力再续,我就试着加了四句,很开心能得到王海鸰老师的认可。”在成泰燊看来,这首诗就像冯化成心路历程的缩写,对人生真谛的追求,也仿佛《人世间》的注解。
可以说,是上述三人共同写了《北陀寺的风》这首现代诗,从而刻画出一位血肉丰满、真实的诗人形象。

看得出,王海鸰、成泰燊是爱诗之人,不是爱诗之人,写不出这样的诗。剧中,冯化成在北大与青年学生见面会的主题为:《诗与青春》,那时的他,风华正茂,挥斥方遒。确实,我们很多人都有过一个诗歌和青春相伴的时代。但也如剧中冯化成说的“突然就落伍”了,诗人以及现代诗歌遇到了问题,似乎跟不上社会飞速发展的速度了。
你多久没有读现代诗了?有多久没有念叨过现代诗人的名字了?《北陀寺的风》让观众喜欢,在网络上,有网友由此提出这样疑问。
中国是一个诗歌国度,自古以来就有无数的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好诗。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唐宋诗词,璀璨至极。直到现代,也有很多诗人的诗歌伴我们成长。
这些诗中,有艾青的——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也有王蒙的——
《青春万岁》序诗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缨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还有舒婷的——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余光中的——
《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当然还有海子的——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甚至余秀华的——
《我爱你》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你多久没有读现代诗了?
网友的问题勾起了我们对于诗歌的回忆。
确实,《人世间》中的这位诗人让我们想到了上世纪那段现代诗歌的辉煌,也感叹于如今,我们对于现代诗的淡忘。快节奏的工作,让很多人没有时间静下来,而现代多种方式的娱乐活动,也让很多人缺少深度阅读,于是,我们很长时间没有读诗,很长时间没有高声的朗诵,很长时间没有安静的思考。
其实,诗与远方是很多人的理想生活。就算我们一时间不能肆意旅行,但是诗歌应该陪伴我们左右,人不能缺少精神食粮。那么,让我们有时间多读点诗吧。

剧中,冯化成在北大给学生们做讲座时,激情朗读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鼓励了很多年轻人,今天也值得我们共勉,值得我们高声朗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作者:平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