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首次将芯片植入人类大脑:电子设备思考即可控_北京时间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首次将芯片植入人类大脑:电子设备思考即可控

美国知名企业家马斯克29日表示,他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Neuralink)28日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移植,移植者目前恢复良好。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首次将芯片植入人类大脑:电子设备思考即可控

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29日表示,他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Neuralink)28日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移植,首次将芯片植入到了人类大脑之中,移植者目前恢复良好。初步结果显示,神经元尖峰检测很有希望。

马斯克在旗下社交平台X(前推特)上补充说,“只需思考即可控制你的手机或计算机,并通过它们来控制几乎任何设备。最初的使用者将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史蒂芬·霍金的沟通速度比打字员或拍卖师更快。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马斯克还介绍说,Neuralink的首个产品名叫“心灵感应”(Telepathy)。

威斯康星大学神经工程研究所联席主任Kip Ludwig认为,马斯克所说的Neuralink在神经元尖峰检测方面取得良好结果,这意味着该公司正在从患者的大脑中获取记录。

Neuralink估值已超50亿美元

由于应用前景广阔,无论是在科研界还是在工业界,脑机接口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

所谓脑机接口(BCI),是在人脑与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交流和控制通道。通过这种通道,一方面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大脑活动来表达思想或操控设备;另一方面,外部设备则不断地给大脑发送各种反馈信息,让大脑及时调整控制策略,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大多数脑机接口研发公司都采用“非侵入式技术”,而Neuralink采用更激进的“侵入式技术”。官网介绍,Neuralink正在开发一种“完全植入、无线、高通道数的脑机接口”,目标是使瘫痪患者能够直接利用其神经活动快速、轻松地操作计算机和移动设备。

其实在Neuralink成立初期,其研究团队就研发出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即通过动脉将设备及相关信号传输至大脑。但2019年公司否定了上述技术路线,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激进”的侵入式脑机通信。

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现拥有100多名员工,旨在通过手术向大脑中植入计算机芯片,将人类大脑和电子设备相连,再利用电流让计算机和脑细胞产生“互动”,最终使瘫痪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治愈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病,以及帮助恢复失明患者的视力等。

该公司2019年首次宣布在猴子身上测试其设备。第二年,他们展示了一头植入其设备的猪,并对设备进行了一些设计更改。2021年,Neuralink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一只植入其设备的猴子通过心灵感应玩电子游戏,引起巨大轰动。

2019年以来,马斯克多次表示,Neuralink将很快开始脑机接口的人体试验,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安全风险为由拒绝了Neuralink的人体试验申请。直到2023年5月25日,Neuralink宣布,已获得FDA的批准,将启动首次脑植入物人体临床研究。

2023年9月19日,Neuralink公告称,开始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的招募,招募的对象为因颈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也称为“渐冻症”)而四肢瘫痪的人。

据外媒报道,早在2023年6月,Neuralink估值已超过50亿美元。在两年前的一轮2.05亿美元的私募融资中,Neuralink估值接近20亿美元。

商业化落地尚需时日

对于脑机接口的未来,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前景光明但落地尚需时日。

马斯克曾多次表达对Neuralink前景的乐观态度,称其芯片将使健康人和残疾人都能更方便地生活,以快速手术插入治疗肥胖、孤独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设备。他甚至预测,这些产品将被用于用户上网和心灵感应。

有分析称,通常情况下,首次人体试验(Neuralink刚刚启动的研究类型)会招募5到10人,需要大约六个月的时间。如果进展顺利,Neuralink可以开始所谓的“可行性研究”。去年,Neuralink表示预计到2024年将进行11例手术。

尽管实验取得了进展,但脑机接口的商业化的人脑芯片植入尚需时日。“我确实认为过度炒作是有危险的,”Neuralink顾问、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教授Jaimie Henderson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这项技术感到兴奋,但他认为获得批准的设备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上市。

Kip Ludwig则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提到,他乐观估计,Neuralink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才能将其大脑植入物商业化。

此外,包括Neuralink在内的脑机接口公司还面临着来自动物权益保护组织的挑战。例如Neuralink已经在动物身上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在这些测试中,猴子能够仅用大脑来玩电脑游戏等,但这些实验已经引起了一些动物权益保护组织的注意。

来源:新华社、澎湃新闻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首次将芯片植入人类大脑:电子设备思考即可控

美国知名企业家马斯克29日表示,他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Neuralink)28日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移植,移植者目前恢复良好。

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首次将芯片植入人类大脑:电子设备思考即可控

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29日表示,他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神经连接”(Neuralink)28日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移植,首次将芯片植入到了人类大脑之中,移植者目前恢复良好。初步结果显示,神经元尖峰检测很有希望。

马斯克在旗下社交平台X(前推特)上补充说,“只需思考即可控制你的手机或计算机,并通过它们来控制几乎任何设备。最初的使用者将是那些失去四肢的人。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史蒂芬·霍金的沟通速度比打字员或拍卖师更快。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马斯克还介绍说,Neuralink的首个产品名叫“心灵感应”(Telepathy)。

威斯康星大学神经工程研究所联席主任Kip Ludwig认为,马斯克所说的Neuralink在神经元尖峰检测方面取得良好结果,这意味着该公司正在从患者的大脑中获取记录。

Neuralink估值已超50亿美元

由于应用前景广阔,无论是在科研界还是在工业界,脑机接口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关注。

所谓脑机接口(BCI),是在人脑与计算机或其它电子设备之间建立的直接交流和控制通道。通过这种通道,一方面用户可以直接通过大脑活动来表达思想或操控设备;另一方面,外部设备则不断地给大脑发送各种反馈信息,让大脑及时调整控制策略,维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目前,大多数脑机接口研发公司都采用“非侵入式技术”,而Neuralink采用更激进的“侵入式技术”。官网介绍,Neuralink正在开发一种“完全植入、无线、高通道数的脑机接口”,目标是使瘫痪患者能够直接利用其神经活动快速、轻松地操作计算机和移动设备。

其实在Neuralink成立初期,其研究团队就研发出一种“更温和”的方式,即通过动脉将设备及相关信号传输至大脑。但2019年公司否定了上述技术路线,取而代之的是“更为激进”的侵入式脑机通信。

Neuralink成立于2016年,现拥有100多名员工,旨在通过手术向大脑中植入计算机芯片,将人类大脑和电子设备相连,再利用电流让计算机和脑细胞产生“互动”,最终使瘫痪患者恢复运动功能,治愈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脑部疾病,以及帮助恢复失明患者的视力等。

该公司2019年首次宣布在猴子身上测试其设备。第二年,他们展示了一头植入其设备的猪,并对设备进行了一些设计更改。2021年,Neuralink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一只植入其设备的猴子通过心灵感应玩电子游戏,引起巨大轰动。

2019年以来,马斯克多次表示,Neuralink将很快开始脑机接口的人体试验,然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以安全风险为由拒绝了Neuralink的人体试验申请。直到2023年5月25日,Neuralink宣布,已获得FDA的批准,将启动首次脑植入物人体临床研究。

2023年9月19日,Neuralink公告称,开始首次人体临床试验的招募,招募的对象为因颈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也称为“渐冻症”)而四肢瘫痪的人。

据外媒报道,早在2023年6月,Neuralink估值已超过50亿美元。在两年前的一轮2.05亿美元的私募融资中,Neuralink估值接近20亿美元。

商业化落地尚需时日

对于脑机接口的未来,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前景光明但落地尚需时日。

马斯克曾多次表达对Neuralink前景的乐观态度,称其芯片将使健康人和残疾人都能更方便地生活,以快速手术插入治疗肥胖、孤独症、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设备。他甚至预测,这些产品将被用于用户上网和心灵感应。

有分析称,通常情况下,首次人体试验(Neuralink刚刚启动的研究类型)会招募5到10人,需要大约六个月的时间。如果进展顺利,Neuralink可以开始所谓的“可行性研究”。去年,Neuralink表示预计到2024年将进行11例手术。

尽管实验取得了进展,但脑机接口的商业化的人脑芯片植入尚需时日。“我确实认为过度炒作是有危险的,”Neuralink顾问、斯坦福大学神经外科教授Jaimie Henderson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对这项技术感到兴奋,但他认为获得批准的设备还需要数年时间才能上市。

Kip Ludwig则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提到,他乐观估计,Neuralink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才能将其大脑植入物商业化。

此外,包括Neuralink在内的脑机接口公司还面临着来自动物权益保护组织的挑战。例如Neuralink已经在动物身上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在这些测试中,猴子能够仅用大脑来玩电脑游戏等,但这些实验已经引起了一些动物权益保护组织的注意。

来源:新华社、澎湃新闻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