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明晚开幕!探秘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看他们准备的如何?_北京时间

冬奥会明晚开幕!探秘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看他们准备的如何?

今天距离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仅剩1天,一起走近“北大人民医院2022年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就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探秘。

冬奥会明晚开幕!探秘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看他们准备的如何?

今天距离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仅剩1天,一起走近“北大人民医院2022年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就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探秘。

揭秘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

作为场馆保障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负责位于延庆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橇、雪车及钢架雪车3个体育项目的医疗保障工作,同时还承担兴奋剂检验、外交医疗防疫保障、高山滑雪救援等相关医疗保障任务。

1、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哪里?

位于延庆西大庄科村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National Sliding Centre),建在京北第一高峰的小海陀山的半山腰,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2017年2月选址确定,2019年11月19日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1年7月14日交付使用。这里承担冬奥会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全部比赛项目,将产生10块金牌。在小海坨山的最高点,是高山滑雪赛道的起点。

2、“雪游龙”是个什么样的赛道?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中国国内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由于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因其外形尤如一条银龙盘绕在山脊之上,大家形象的称之为“雪游龙”。

它是世界第17条、亚洲第3条、中国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全长1975米,垂直落差121米,由16个角度、倾斜度各异的弯道组成,包括非常少见的360°回旋弯。

3、这里有冬奥会中速度最快项目?

是的。雪车雪橇比赛被誉为“冰上F1”,是冬奥会雪上竞赛中速度最快、危险性系数高、专业性强的项目,时速可达134.4km /h。因其速度“飞快”,运动员一旦冲出赛道或撞击围栏,重者有生命危险,轻者出现骨科的损伤,例如,肩部和四肢的损伤、脊柱的外伤、头外伤,在头外伤中脑震荡的发生率也是非常高的,以往比赛中,也曾出现过运动员飞出赛道的死亡事故。因此除了佩戴头盔等保护装置外,运动员也需要精确控制自己的身体来保障自身安全。

4、雪车雪橇,傻傻的分不清?

雪车、雪橇、钢架雪车,最早这三个项目分别叫做有舵雪橇,无舵雪橇和俯身雪橇,此次冬奥会,这三个项目使用同一赛道——“雪游龙”,钢架雪车与雪车共用一个起点。

雪车,离不开“车”,舵手通过车内两个把手控制滑轮系统驾驶雪车,尾部还装有制动器。运动员在起点推车加速后,跳进雪车内向终点前进。该项目将产生男子四人、双人,女子单人、双人共4枚金牌。

雪橇,运动员是躺着的,是唯一设有接力比赛的项目。雪橇的器材很“简单”,只有供运动员坐或躺的撬体,运动员通过腿和身体力量控制滑行方向。本次雪橇项目设置男女单人、双人及团体接力共4枚金牌。

钢架雪车,运动员是趴着的,设备与雪橇相似,该项目设男女各一块金牌。

5、上F1”服务的医疗保障团队来自哪里?

作为冬奥赛场上的“速度担当”,雪车雪橇项目的危险性可想而知,对医疗保障团队的能力要求极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一所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在严重创伤、多发伤的急救和重症感染、传染病救治,以及多学科联动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此,结合各学科优势和比赛项目特点,合理匹配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出征的54名医疗队员来自27个临床、医技等学科的核心骨干,各学科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即侧重于运动员受伤的创伤救治、骨外伤领域,还兼顾工作人员和观众的需求,安排了包括创伤、骨科、外科、急诊、内科等领域的专家,以满足整个场馆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医疗处理。赛事期间,将分布于FOP10、FOP15、出发区、结束区、工作人员、观众区6个医疗站参加保障工作。

两年多来,队员们从了解比赛项目开始,反复模拟演练,用双脚丈量出宝贵的救援地图。并顺利完成三次赛事医疗保障任务,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具备圆满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首席医疗官克里斯蒂安施耐德医生及国际医疗官尤金先生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6、医疗站为何要设立在这几个弯道附近?

雪游龙,从上往下共设置了16个弯道,其中第11个弯道为全球独具特色的360度回旋

弯道。首先是出发区医疗站,这里是运动员做准备和出发的地方,要求运动员是要有爆发力,所以运动员会出现一些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意外;再往下是FOP10医疗站,如果在螺旋弯的高点之前发生事故,这个运动员可能会停留在第10号弯的附近;再往下就是在15号弯的位置,是整个赛场的最低点,也就是速度最快的点,运动员时速可达每小时130到140公里,这也是整个比赛医疗保障的重中之重;再往下就是结束区医疗站,运动员在此属于爬坡的过程,速度在减慢的过程中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翻车翻撬的事故。

7、在雪游龙上救人,为什么难?

整个赛道非常狭窄,仅有1.5米宽,在如此狭窄的赛道,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速度,可想而知,如果要出现意外的话,运动员所面临的危险是非常大的。同时,救治医疗队员要迅速赶到出事运动员的地点,但超长的弯道,让寻找运动员变得不易;加之疫情要求,需要穿着二级防护朝着运动员跑;整个赛道从上至下都是斜坡,又是冰面,队员们需要套上冰爪,站在坡地的冰面上,用担架把百十公斤重的运动员抬出赛道,对队员的体力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8、队员为什么要穿防护服?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预认证保障活动及世界杯赛均是首次大批境外人员入境参与的重要测试活动,要求闭环内的医疗保障队员全程保持二级防护。队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医疗站点,全场都需要穿防护服,随时待命。一旦赛道发生事故需要救援,至少要6-8人最快时间赶到现场。这几项比赛均在户外完成,对于医疗保障队员们,寒冷是面临的又一个考验。

赛道医疗保障任务,按早晚两班分成两组人员进行。早班一大早6点就出门,晚班回到驻地已是凌晨。医疗站没有卫生间,需要回到总指挥部,被队员称作“大本营”的地方解决,为减少上厕所,就出发前尽量不喝水。对于“披星赶月早出晚归、防护服的闷热不适、口罩留在脸上深深的压痕,不能按时吃饭”等等困难,队员们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完成工作。

9、医疗站的卫生,谁来搞?

由医疗保障队员全权负责。每一个医疗站点一般都分为三区两通道,三区就是清洁区、半污染区(缓冲区)和污染区,在穿好防护服后,队员们需要将站点区域所有的物品、药品规范摆放、核查名称数量,还包括打扫卫生,如:擦桌子、擦地、收垃圾、封箱、倒垃圾,都是队员遵循流程自己完成的。

10、都在一个场馆,队员为何难相见?

54名队员中,按照高低风险医疗保障不同人物分为两组,即赛道和观众医疗保障区,两组队员的工作生活区域不在一起,承担闭环外观众医疗站的医疗保障任务的8名队员,在保障期间,吃住和服务均不能与闭环内为赛道服务的46位同事接触。工作期间可能偶遇到,就会出现遥遥相望、激动万分的情景。

采写:宣传中心 钟艳宇

冬奥会明晚开幕!探秘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看他们准备的如何?

今天距离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仅剩1天,一起走近“北大人民医院2022年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就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探秘。

冬奥会明晚开幕!探秘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看他们准备的如何?

今天距离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仅剩1天,一起走近“北大人民医院2022年冬奥会医疗保障团队”,就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探秘。

揭秘北大人民医院冬奥医疗保障团

作为场馆保障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负责位于延庆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的雪橇、雪车及钢架雪车3个体育项目的医疗保障工作,同时还承担兴奋剂检验、外交医疗防疫保障、高山滑雪救援等相关医疗保障任务。

1、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在哪里?

位于延庆西大庄科村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National Sliding Centre),建在京北第一高峰的小海陀山的半山腰,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建设难度最大的赛区。2017年2月选址确定,2019年11月19日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1年7月14日交付使用。这里承担冬奥会雪车、钢架雪车、雪橇全部比赛项目,将产生10块金牌。在小海坨山的最高点,是高山滑雪赛道的起点。

2、“雪游龙”是个什么样的赛道?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中国国内第一条,也是唯一一条符合冬奥会标准的雪车雪橇赛道。由于采用了中华文化图腾“龙”的创意,因其外形尤如一条银龙盘绕在山脊之上,大家形象的称之为“雪游龙”。

它是世界第17条、亚洲第3条、中国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全长1975米,垂直落差121米,由16个角度、倾斜度各异的弯道组成,包括非常少见的360°回旋弯。

3、这里有冬奥会中速度最快项目?

是的。雪车雪橇比赛被誉为“冰上F1”,是冬奥会雪上竞赛中速度最快、危险性系数高、专业性强的项目,时速可达134.4km /h。因其速度“飞快”,运动员一旦冲出赛道或撞击围栏,重者有生命危险,轻者出现骨科的损伤,例如,肩部和四肢的损伤、脊柱的外伤、头外伤,在头外伤中脑震荡的发生率也是非常高的,以往比赛中,也曾出现过运动员飞出赛道的死亡事故。因此除了佩戴头盔等保护装置外,运动员也需要精确控制自己的身体来保障自身安全。

4、雪车雪橇,傻傻的分不清?

雪车、雪橇、钢架雪车,最早这三个项目分别叫做有舵雪橇,无舵雪橇和俯身雪橇,此次冬奥会,这三个项目使用同一赛道——“雪游龙”,钢架雪车与雪车共用一个起点。

雪车,离不开“车”,舵手通过车内两个把手控制滑轮系统驾驶雪车,尾部还装有制动器。运动员在起点推车加速后,跳进雪车内向终点前进。该项目将产生男子四人、双人,女子单人、双人共4枚金牌。

雪橇,运动员是躺着的,是唯一设有接力比赛的项目。雪橇的器材很“简单”,只有供运动员坐或躺的撬体,运动员通过腿和身体力量控制滑行方向。本次雪橇项目设置男女单人、双人及团体接力共4枚金牌。

钢架雪车,运动员是趴着的,设备与雪橇相似,该项目设男女各一块金牌。

5、上F1”服务的医疗保障团队来自哪里?

作为冬奥赛场上的“速度担当”,雪车雪橇项目的危险性可想而知,对医疗保障团队的能力要求极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为一所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在严重创伤、多发伤的急救和重症感染、传染病救治,以及多学科联动等方面都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此,结合各学科优势和比赛项目特点,合理匹配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出征的54名医疗队员来自27个临床、医技等学科的核心骨干,各学科间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即侧重于运动员受伤的创伤救治、骨外伤领域,还兼顾工作人员和观众的需求,安排了包括创伤、骨科、外科、急诊、内科等领域的专家,以满足整个场馆内可能发生的各种医疗处理。赛事期间,将分布于FOP10、FOP15、出发区、结束区、工作人员、观众区6个医疗站参加保障工作。

两年多来,队员们从了解比赛项目开始,反复模拟演练,用双脚丈量出宝贵的救援地图。并顺利完成三次赛事医疗保障任务,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具备圆满完成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国际雪车、雪橇联合会首席医疗官克里斯蒂安施耐德医生及国际医疗官尤金先生的高度赞扬和肯定。

6、医疗站为何要设立在这几个弯道附近?

雪游龙,从上往下共设置了16个弯道,其中第11个弯道为全球独具特色的360度回旋

弯道。首先是出发区医疗站,这里是运动员做准备和出发的地方,要求运动员是要有爆发力,所以运动员会出现一些肌肉拉伤、关节损伤等意外;再往下是FOP10医疗站,如果在螺旋弯的高点之前发生事故,这个运动员可能会停留在第10号弯的附近;再往下就是在15号弯的位置,是整个赛场的最低点,也就是速度最快的点,运动员时速可达每小时130到140公里,这也是整个比赛医疗保障的重中之重;再往下就是结束区医疗站,运动员在此属于爬坡的过程,速度在减慢的过程中会因失去平衡,而出现翻车翻撬的事故。

7、在雪游龙上救人,为什么难?

整个赛道非常狭窄,仅有1.5米宽,在如此狭窄的赛道,达到一个非常高的速度,可想而知,如果要出现意外的话,运动员所面临的危险是非常大的。同时,救治医疗队员要迅速赶到出事运动员的地点,但超长的弯道,让寻找运动员变得不易;加之疫情要求,需要穿着二级防护朝着运动员跑;整个赛道从上至下都是斜坡,又是冰面,队员们需要套上冰爪,站在坡地的冰面上,用担架把百十公斤重的运动员抬出赛道,对队员的体力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8、队员为什么要穿防护服?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预认证保障活动及世界杯赛均是首次大批境外人员入境参与的重要测试活动,要求闭环内的医疗保障队员全程保持二级防护。队员到达自己服务的医疗站点,全场都需要穿防护服,随时待命。一旦赛道发生事故需要救援,至少要6-8人最快时间赶到现场。这几项比赛均在户外完成,对于医疗保障队员们,寒冷是面临的又一个考验。

赛道医疗保障任务,按早晚两班分成两组人员进行。早班一大早6点就出门,晚班回到驻地已是凌晨。医疗站没有卫生间,需要回到总指挥部,被队员称作“大本营”的地方解决,为减少上厕所,就出发前尽量不喝水。对于“披星赶月早出晚归、防护服的闷热不适、口罩留在脸上深深的压痕,不能按时吃饭”等等困难,队员们毫无怨言,兢兢业业的完成工作。

9、医疗站的卫生,谁来搞?

由医疗保障队员全权负责。每一个医疗站点一般都分为三区两通道,三区就是清洁区、半污染区(缓冲区)和污染区,在穿好防护服后,队员们需要将站点区域所有的物品、药品规范摆放、核查名称数量,还包括打扫卫生,如:擦桌子、擦地、收垃圾、封箱、倒垃圾,都是队员遵循流程自己完成的。

10、都在一个场馆,队员为何难相见?

54名队员中,按照高低风险医疗保障不同人物分为两组,即赛道和观众医疗保障区,两组队员的工作生活区域不在一起,承担闭环外观众医疗站的医疗保障任务的8名队员,在保障期间,吃住和服务均不能与闭环内为赛道服务的46位同事接触。工作期间可能偶遇到,就会出现遥遥相望、激动万分的情景。

采写:宣传中心 钟艳宇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