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改革论坛 面向全球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_北京时间

接诉即办改革论坛  面向全球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

接诉即办改革论坛 面向全球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

接诉即办改革论坛  面向全球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

12月18日,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论坛永久主题为“人民城市 共创美好”,2024年度主题为“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现代化”。

论坛由开幕式和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闭幕式组成,期间举办接诉即办纪录电影观影、走进12345、城市参观考察、配套展示等活动。

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总编辑、CGTN总编辑范昀,联合国副秘书长徐浩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资深研究员奥马尔·拉扎兹,希腊雅典市副市长安德烈亚斯·格拉马蒂科吉安尼斯等国内外嘉宾致辞。中央单位相关领导,北京市相关领导,港澳台代表,兄弟城市相关负责人,高校专家,媒体代表,基层代表,企业和群众代表及相关国际组织等国内外嘉宾700余人参加开幕式,其中国际组织、驻华使节、友好城市、国际学术期刊、国际商协会和外资企业、国际友人等国际嘉宾约170人。

开幕式发布了论坛系列成果。发布的《北京接诉即办理论研究成果(2024)》,汇集了中文版、英文版研究成果。中文版成果突出“向深走”,重点阐释了“接诉即办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一核心命题;英文版成果突出“向外走”,运用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开展接诉即办国际比较研究,介绍接诉即办经验。发布的《城市治理典型案例(2024)》,面向全国城市和国际城市,征集城市治理典型案例40篇,分享推广城市治理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科学理念,促进世界城市治理的互学互鉴。发布的《全球城市热线服务与治理效能评测报告(2024)》,选取北京、上海、香港、纽约、多伦多、首尔、东京等20个城市和地区进行评测,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对国际代表性城市热线发展脉络与趋势的系统化研究。

在主论坛上,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纳维德·哈尼夫(Navid Hanif),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执行主任丽贝卡·玛利亚(Rebecca Maria),发表视频演讲。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等来自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要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嘉宾围绕城市治理现代化分享真知灼见,开展深入交流研讨。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纳维德·哈尼夫(Navid Hanif)在视频演讲中说,推进以人为本的政府治理,需从多方面入手。首先,确保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取关键信息至关重要,这些信息应全面覆盖健康、教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及司法等关键领域。其次,政府需向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无论是实体服务、数字服务还是二者的结合,如水电费在线缴纳、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服务等,均需提供详尽信息,以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和普及度。此外,公众参与和互动是构建信任、强化问责制并确保政策和服务贴合社区实际需求的关键。在数字化时代,提升居民的互动能力尤为关键,因此,城市应提供数字身份认证、公共互联网接入及隐私保护等支持性服务。

西班牙马德里市市政府总协调员英玛库拉达·桑切斯·赛尔维拉·巴尔德斯在演讲中介绍:“1982年,马德里创建了热线,提供快速、高效且包容的服务,旨在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她详细介绍了热线的三项创新举措:“我们为65岁以上的公民提供了增强的服务,推出了安全可靠的电话支付解决方案‘PAYbyCALL’,并且通过与X(前身为Twitter)的合作,为市民提供了家具搬运和物品收集等便利服务。”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江小涓说,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要求国家治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这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城市治理的根本遵循。她认为,网络与数字时代,许多问题快速闪现,敏捷治理、迭代治理是公共治理的时代要求。用好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能够及时感知和处置新问题,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及时服务、有效服务。

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执行主任丽贝卡·玛利亚(Rebecca Maria)在演讲时说:“本次论坛是为可持续城市治理打造创新解决方案的关键平台,亚太经合组织旨在分享优秀治理实践并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为城市和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城市在治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三个要点:一是技术的作用,二是包容性治理,三是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有机的生命系统、开放的社会系统,各种要素在有形的空间中相互交织、有序运转。面对城市发展中的现实难题,北京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接诉即办改革高效精准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范式、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新举措、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机制。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向波涛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需要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支撑,加速推进城市治理范式的全面革新,源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数据治理、数字治理与智能治理等新兴范式不断兴起,有力推动了城市治理向着更加精准、高效和智能的方向发展。”他表示,清华大学依托对接诉即办改革的长期参与式观察和对全球城市治理的比较研究,提出加快构建人感加物感相融合的城市治理模式,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新方法,深挖市民诉求数据富矿,助力改革持续纵深推进,实现全方位持续性赋能。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以“提升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应性”为题发表演讲时说:“当前,城市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应性,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人民是城市治理的核心,推动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指向了要提升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应性。”他表示,北京市的12345热线已成为北京市民表达诉求的主要渠道。北京市通过“接诉即办”改革,构建了一套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的机制,让市民的诉求能真正落地,得到有效解决。

2019年以来,北京市创新推进接诉即办改革,探索形成了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近6年来共受理了1.5亿件市民诉求,解决率、满意率均达到97%。接诉即办改革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面向全球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成为北京重要的开放交流平台之一。

据悉,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为加强学理性研究和国际化传播,邀请了国际学术期刊《比较政策分析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Research and Practice,JCPA)作为论坛协办机构。

来源: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网上新闻中心

记者|常乐涵 李雅琪 刘曼漪 赵景盛;值班主编|兰惠

接诉即办改革论坛  面向全球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

接诉即办改革论坛 面向全球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

接诉即办改革论坛  面向全球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

12月18日,2024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论坛永久主题为“人民城市 共创美好”,2024年度主题为“以人为本的城市治理现代化”。

论坛由开幕式和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闭幕式组成,期间举办接诉即办纪录电影观影、走进12345、城市参观考察、配套展示等活动。

在开幕式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副总编辑、CGTN总编辑范昀,联合国副秘书长徐浩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资深研究员奥马尔·拉扎兹,希腊雅典市副市长安德烈亚斯·格拉马蒂科吉安尼斯等国内外嘉宾致辞。中央单位相关领导,北京市相关领导,港澳台代表,兄弟城市相关负责人,高校专家,媒体代表,基层代表,企业和群众代表及相关国际组织等国内外嘉宾700余人参加开幕式,其中国际组织、驻华使节、友好城市、国际学术期刊、国际商协会和外资企业、国际友人等国际嘉宾约170人。

开幕式发布了论坛系列成果。发布的《北京接诉即办理论研究成果(2024)》,汇集了中文版、英文版研究成果。中文版成果突出“向深走”,重点阐释了“接诉即办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新时代‘枫桥经验’”这一核心命题;英文版成果突出“向外走”,运用国际学术话语体系开展接诉即办国际比较研究,介绍接诉即办经验。发布的《城市治理典型案例(2024)》,面向全国城市和国际城市,征集城市治理典型案例40篇,分享推广城市治理创新发展的成功实践、科学理念,促进世界城市治理的互学互鉴。发布的《全球城市热线服务与治理效能评测报告(2024)》,选取北京、上海、香港、纽约、多伦多、首尔、东京等20个城市和地区进行评测,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对国际代表性城市热线发展脉络与趋势的系统化研究。

在主论坛上,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纳维德·哈尼夫(Navid Hanif),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执行主任丽贝卡·玛利亚(Rebecca Maria),发表视频演讲。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等来自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要嘉宾发表了主旨演讲。嘉宾围绕城市治理现代化分享真知灼见,开展深入交流研讨。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纳维德·哈尼夫(Navid Hanif)在视频演讲中说,推进以人为本的政府治理,需从多方面入手。首先,确保居民能够便捷地获取关键信息至关重要,这些信息应全面覆盖健康、教育、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及司法等关键领域。其次,政府需向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无论是实体服务、数字服务还是二者的结合,如水电费在线缴纳、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服务等,均需提供详尽信息,以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和普及度。此外,公众参与和互动是构建信任、强化问责制并确保政策和服务贴合社区实际需求的关键。在数字化时代,提升居民的互动能力尤为关键,因此,城市应提供数字身份认证、公共互联网接入及隐私保护等支持性服务。

西班牙马德里市市政府总协调员英玛库拉达·桑切斯·赛尔维拉·巴尔德斯在演讲中介绍:“1982年,马德里创建了热线,提供快速、高效且包容的服务,旨在推动城市的快速发展。”她详细介绍了热线的三项创新举措:“我们为65岁以上的公民提供了增强的服务,推出了安全可靠的电话支付解决方案‘PAYbyCALL’,并且通过与X(前身为Twitter)的合作,为市民提供了家具搬运和物品收集等便利服务。”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顾问委员会主任江小涓说,国家治理与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要求国家治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这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城市治理的根本遵循。她认为,网络与数字时代,许多问题快速闪现,敏捷治理、迭代治理是公共治理的时代要求。用好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能够及时感知和处置新问题,让市民切实感受到及时服务、有效服务。

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执行主任丽贝卡·玛利亚(Rebecca Maria)在演讲时说:“本次论坛是为可持续城市治理打造创新解决方案的关键平台,亚太经合组织旨在分享优秀治理实践并促进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为城市和政府提供智力支持。城市在治理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三个要点:一是技术的作用,二是包容性治理,三是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有机的生命系统、开放的社会系统,各种要素在有形的空间中相互交织、有序运转。面对城市发展中的现实难题,北京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接诉即办改革高效精准地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新时代群众工作的新范式、超大城市基层治理的新举措、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新机制。

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向波涛说:“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需要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支撑,加速推进城市治理范式的全面革新,源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社会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数据治理、数字治理与智能治理等新兴范式不断兴起,有力推动了城市治理向着更加精准、高效和智能的方向发展。”他表示,清华大学依托对接诉即办改革的长期参与式观察和对全球城市治理的比较研究,提出加快构建人感加物感相融合的城市治理模式,利用大数据大模型等新方法,深挖市民诉求数据富矿,助力改革持续纵深推进,实现全方位持续性赋能。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以“提升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应性”为题发表演讲时说:“当前,城市治理已经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升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应性,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人民是城市治理的核心,推动城市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福祉。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指向了要提升城市治理中的政府回应性。”他表示,北京市的12345热线已成为北京市民表达诉求的主要渠道。北京市通过“接诉即办”改革,构建了一套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的机制,让市民的诉求能真正落地,得到有效解决。

2019年以来,北京市创新推进接诉即办改革,探索形成了以市民诉求驱动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之路,近6年来共受理了1.5亿件市民诉求,解决率、满意率均达到97%。接诉即办改革论坛每两年举办一次,面向全球讲好“中国之治”的北京故事,成为北京重要的开放交流平台之一。

据悉,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市委、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为加强学理性研究和国际化传播,邀请了国际学术期刊《比较政策分析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Research and Practice,JCPA)作为论坛协办机构。

来源:北京接诉即办改革论坛网上新闻中心

记者|常乐涵 李雅琪 刘曼漪 赵景盛;值班主编|兰惠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