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甲是尿酸水平的“显示器”,3种变化或提示尿酸超标了。

最近,62岁的孙阿姨发现自己的手指甲变厚了,颜色也暗了不少,偶尔还有点隐隐作痛。她以为是年纪大了没太在意,但邻居王阿姨提醒她:“你这别是尿酸高了吧?我有个朋友痛风,指甲跟你这特别像。”
孙阿姨一听,赶紧到医院检查,没想到还真是尿酸高,并且已经严重超标了。
1指甲是尿酸水平的“显示器”3种变化或提示尿酸超标了
中国医学科学院曾追踪3200名高尿酸患者,发现75%的人在发病前半年,指甲就出现了异常。
原因很简单——尿酸过多地堆积在血液里,会影响血液循环,让处于肢体末端的指甲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给,从而出现异常。
如果你发现指甲有以下3种变化,就可能是血尿酸水平在“报警”了:
1指甲颜色变暗发黄
血尿酸水平太高,影响了指尖毛细血管的血液供应,指甲就会“饿”得失去光泽,慢慢变暗发黄。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的数据显示,高尿酸人群指甲变暗的几率比普通人高48.2%。
2指甲变厚粗糙,有“波浪纹”
尿酸高了,干扰到正常的新陈代谢,指甲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慢慢变厚变粗糙。还会出现一道一道的横沟,像波浪一样凹凸不平,这正是身体代谢负担加重的型号。
北京协和医院的数据就显示,痛风性肾损伤患者中,53.7%的人都有指甲横沟和甲板增厚的情况。
3指甲边缘翘起,还隐隐作痛
更极端的情况下,尿酸结晶还可能损伤甲根,导致甲床和指甲慢慢分离,指甲边缘容易翘起来,甚至有轻微的坠痛、胀痛、触碰不适。
相比起指甲变化,痛风是更容易被发现的高尿酸信号,但有的人尿酸超标却并没有引发痛风,这是怎么回事?不痛风的高尿酸需要引起重视吗?
2尿酸超标未必都会诱发痛风但同样不容忽视
1尿酸超标并不一定都会痛风
事实上,高尿酸是否会引发痛风,与很多因素相关,比如:
①身体比较温暖,尿酸在血液中溶解度较高,不容易形成结晶沉积在关节处,就不会引发痛风;而像脚趾、脚踝温度较低,尿酸更容易结晶沉积,痛风就更容易在这些部位发作。
②如果尿酸超标不多、持续时间也还不长,发生痛风的几率就比较小;反之,尿酸越高、高尿酸持续时间越长,结晶引发痛风的可能性就越大。
③即使有尿酸盐结晶沉积,只要没有“招惹”到免疫系统,也可能相安无事,直到饮酒、大吃大喝、受凉等诱因导致结晶脱落,免疫系统以为外敌入侵,引发急性炎症,也就是痛风发作。
④由于遗传、肾脏功能、代谢状况等差异,每个人对尿酸的耐受度也不同,有的人刚超标就可能诱发痛风,也有的人尿酸长期高达600-700μmol/L却毫无症状。
总而言之,尿酸高只是痛风发作的基础条件,并不能直接画等号,很多高尿酸血症患者甚至终生都不会痛风。
2不痛风的高尿酸,也不能放松警惕
即使没有痛风发作也不能放任不管,它就像是一个“沉默的杀手”,与多种疾病息息相关:
①肾脏损害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当血尿酸超标时,肾脏就首当其冲。
一方面过量的尿酸会直接在肾组织中结晶沉积,诱发慢性炎症和纤维化,损害肾脏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另一方面会增加尿酸性肾结石的风险,引发肾绞痛、肾积水甚至肾功能损害。
②心血管疾病
高尿酸一方面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另一方面会通过复杂的机制导致血管收缩,升高血压;还会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
这些因素共用作用,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几率。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也已证实,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③代谢综合征
高尿酸血症很少“单打独斗”,它常常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胰岛素抵抗)和高血脂等代谢问题结伴出现,共同构成“代谢综合征”,它们之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
3稳住尿酸远离疾病3件事天天都要做
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12.4%,而且日益年轻化,情况不容乐观。怎样才能做好日常管理,把尿酸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呢?
1管住嘴:少吃高嘌呤、高果糖食物
大多数人的高尿酸都是吃出来的!
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部分海鲜、新鲜豆类、菌菇等)吃太多,经过人体代谢会产生大量尿酸,导致尿酸水平升高。
高果糖的食物(如:高糖水果、含果葡糖浆的饮料)吃太多,一方面会导致尿酸生成增多,另一方面会妨碍尿酸排泄,从而升高血尿酸水平。
所以,这2类食物都要控制食用量,特别是已经由高尿酸的人。
2多喝水:每天至少1500毫升
多喝水、多排尿,有助于促进尿酸排出,降低血尿酸水平。建议每天至少喝水1500毫升,活动量大、出汗多的话更要加大饮水量。
还可以在水中加入玉米须,或者菊苣+栀子,更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平稳血尿酸水平。
3睡好觉:别熬夜,睡够7~9小时
科学资料显示,长期熬夜人群高尿酸风险提升19.4%。所以睡好觉也非常重要,最好每晚23点前入睡,睡够7~9小时。
来源: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