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故事_北京时间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故事

第二段的音乐情绪逐渐变得悲愤,字字铿锵有力,声声如泣如诉,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故事

1963年,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活动。国防部将雷锋生前所在班命名为“雷锋班”,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这位共产主义战士学习。学雷锋的活动进入高潮。

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微信公众号“北京西城”)

1960年雷锋参军后不久就成为沈阳军区的一位英模人物。1960年12月,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摘录发表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雷锋殉职后,1963年1月,《前进报》又用近半版的篇幅摘登了雷锋32篇日记。1963年4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还结集出版了《雷锋日记》,成为学习雷锋的重要资料。

雷锋照片(微信公众号“北京西城”)

1963年初,作曲家朱践耳从雷锋日记中发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小诗,认为它很适合作为歌词,于是将其谱成一首女声独唱歌曲,并发表在《文汇报》上。

歌曲发表时的标题是《雷锋的歌——摘自〈雷锋日记〉》,由于《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小诗还在多个报刊上刊登过,因此许多人以为是雷锋生前创作的。后来,周恩来总理也对这首诗十分关注,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总编吴冷西,希望报社认真查查,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摘录别人的话,凡摘录别人的话则应注明出处。经过多番查证,才搞清楚了这首小诗的“来龙去脉”。

雷锋日记片段。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供图(人民日报)

原来,这首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小诗,最早发表在1959年5月26日陕西的一个小报上,署名“蕉萍”。“蕉萍”是当时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技术员姚筱舟,后来,雷锋看到了这首诗并摘抄在日记中,但雷锋将原诗中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成了“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将“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表达了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一个军人热爱党、把党比作生身母亲的真挚感情。

1960年雷锋与战友在文艺演出队的合影照片(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网)

歌曲呈“ABA”三部曲式,第一段具有山歌的抒情性,表达了一个革命战士对党的无限热爱。第二段的音乐情绪逐渐变得悲愤,字字铿锵有力,声声如泣如诉,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曲谱(微信公众号“CCTV4”)

随着旋律速度的不断加快,歌曲情绪变得激昂,一名革命战士对旧社会的满腔仇恨从内心迸发出来,充分表达了革命军人永远跟党走、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信念。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的热情和亲切之中,再次表达出“我把党来比母亲”的真挚情感。歌曲的结束句则使这一情感进一步得以升华。

《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完全运用“山歌”风格,而是采用了一种旨在体现戏剧性的写法,整个音乐充满了音区对立、力度对比、节奏对比、调性对比、情绪对比,这种对比正是歌曲的成功“密码”。

后来,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歌。当时她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一天在校园里听到后,瞬间感觉歌曲写到自己心里去了,简直就是为她这个翻身农奴写的,想演唱的心情异常强烈。于是,她在王品素教授的精心辅导下,成功演唱了这首歌曲。

才旦卓玛登台演唱(微信公众号“CCTV4”)

在1964年“上海之春音乐周”上,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歌,一鸣惊人。从此以后,许多人将才旦卓玛与《唱支山歌给党听》联系在一起。

这首抒情歌曲不仅赞颂雷锋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还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党的无限热爱。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编. 中国共产党简史[M]. 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02.

[2]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部编. 雷锋日记[M].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63.04.

[3]李诗原编著. 军歌史话[M]. 解放军出版社, 2009.09.

[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M].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12.

[5]《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 通鉴[M].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07.

供稿:前线杂志社

统稿:李诗原(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红色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责任编辑:刘卫东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北京西城”、新湖南客户端、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网、微信公众号“CCTV4”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故事

第二段的音乐情绪逐渐变得悲愤,字字铿锵有力,声声如泣如诉,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故事

1963年,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的活动。国防部将雷锋生前所在班命名为“雷锋班”,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发出开展宣传和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同时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这位共产主义战士学习。学雷锋的活动进入高潮。

毛泽东为雷锋同志题词(微信公众号“北京西城”)

1960年雷锋参军后不久就成为沈阳军区的一位英模人物。1960年12月,沈阳军区政治部《前进报》以《听党的话,把青春献给祖国》为题,摘录发表了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雷锋殉职后,1963年1月,《前进报》又用近半版的篇幅摘登了雷锋32篇日记。1963年4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还结集出版了《雷锋日记》,成为学习雷锋的重要资料。

雷锋照片(微信公众号“北京西城”)

1963年初,作曲家朱践耳从雷锋日记中发现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小诗,认为它很适合作为歌词,于是将其谱成一首女声独唱歌曲,并发表在《文汇报》上。

歌曲发表时的标题是《雷锋的歌——摘自〈雷锋日记〉》,由于《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小诗还在多个报刊上刊登过,因此许多人以为是雷锋生前创作的。后来,周恩来总理也对这首诗十分关注,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总编吴冷西,希望报社认真查查,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摘录别人的话,凡摘录别人的话则应注明出处。经过多番查证,才搞清楚了这首小诗的“来龙去脉”。

雷锋日记片段。辽宁抚顺雷锋纪念馆供图(人民日报)

原来,这首题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小诗,最早发表在1959年5月26日陕西的一个小报上,署名“蕉萍”。“蕉萍”是当时陕西铜川矿务局焦坪煤矿的技术员姚筱舟,后来,雷锋看到了这首诗并摘抄在日记中,但雷锋将原诗中的“母亲只能生我身”改成了“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将“党号召我们闹革命”改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

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表达了雷锋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和一个军人热爱党、把党比作生身母亲的真挚感情。

1960年雷锋与战友在文艺演出队的合影照片(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网)

歌曲呈“ABA”三部曲式,第一段具有山歌的抒情性,表达了一个革命战士对党的无限热爱。第二段的音乐情绪逐渐变得悲愤,字字铿锵有力,声声如泣如诉,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在旧社会所遭受的苦难: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揍敌人。共产党号召我闹革命,夺过鞭子,夺过鞭子揍敌人。

《唱支山歌给党听》的曲谱(微信公众号“CCTV4”)

随着旋律速度的不断加快,歌曲情绪变得激昂,一名革命战士对旧社会的满腔仇恨从内心迸发出来,充分表达了革命军人永远跟党走、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信念。第三段又回到第一段的热情和亲切之中,再次表达出“我把党来比母亲”的真挚情感。歌曲的结束句则使这一情感进一步得以升华。

《唱支山歌给党听》没有完全运用“山歌”风格,而是采用了一种旨在体现戏剧性的写法,整个音乐充满了音区对立、力度对比、节奏对比、调性对比、情绪对比,这种对比正是歌曲的成功“密码”。

后来,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歌。当时她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学习,一天在校园里听到后,瞬间感觉歌曲写到自己心里去了,简直就是为她这个翻身农奴写的,想演唱的心情异常强烈。于是,她在王品素教授的精心辅导下,成功演唱了这首歌曲。

才旦卓玛登台演唱(微信公众号“CCTV4”)

在1964年“上海之春音乐周”上,才旦卓玛演唱了这首歌,一鸣惊人。从此以后,许多人将才旦卓玛与《唱支山歌给党听》联系在一起。

这首抒情歌曲不仅赞颂雷锋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还表达了中华儿女对党的无限热爱。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编. 中国共产党简史[M]. 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02.

[2]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辑部编. 雷锋日记[M].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1963.04.

[3]李诗原编著. 军歌史话[M]. 解放军出版社, 2009.09.

[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M].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12.

[5]《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 通鉴[M].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07.

供稿:前线杂志社

统稿:李诗原(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红色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责任编辑:刘卫东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北京西城”、新湖南客户端、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网、微信公众号“CCTV4”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