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饮食文化,传递生活观念,《京城美食地图》不仅影响了一大批受众的消费倾向和口味习惯,也深刻改变或塑形了节目主持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例如徐艺菲。
在越来越细分并专业化的资讯时代,一档电视节目足以改变很多人的生活,例如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名牌栏目《京城美食地图》。
推介饮食文化,传递生活观念,《京城美食地图》不仅影响了一大批受众的消费倾向和口味习惯,也深刻改变或塑形了节目主持人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例如徐艺菲。

熟悉《京城美食地图》的观众,应该都熟悉徐艺菲。镜头前的她,推介美食如数家珍,解读味蕾细致传神,但鲜为人知的是,当初接触美食电视节目的她,除了会做“西红柿炒鸡蛋”,对做菜几乎“一窍不通”。几年来,经过《京城美食地图》的历练,徐艺菲说自己已经深深爱上了美食,而且喜欢上厨艺,甚至戏言梦想将来能开一间“私房菜馆”……
日前,徐艺菲接受本刊记者专访,谈及个人的生活变化,她说这一切都要感谢自己的电视主持人职业生涯。

常言道:敬业源于兴趣。
其实,乐业亦会成就兴趣。
对徐艺菲而言,走上电视节目主持人之路,缘于自幼对于文艺的偏爱。追逐文艺梦想是自然而然的主动选择,但与“美食”结缘、进而爱上“美食”,则多少有些误打误撞、“崩溃”后擦干眼泪重装上阵越挫越勇渐入佳境的意味。
谈及当初进入《京城美食地图》的契机和机缘,徐艺菲回忆说:“2014年我在中国传媒大学读大三,参加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健康到家》的试镜,栏目组想找一个有亲和力的新主持人,当时跟了节目组半年的时间。突然有一天,《美食地图》的制片人和我联系,觉得我非常适合这个栏目。2015年毕业时,我就进入北京台工作,到今天主持《美食地图》六年时间。
还记得六年前第一次录制美食节目的时候,初出茅庐,青涩至极,不知道应该怎么点评菜品,对于各种美食知识也了解的很少,当时的我只会做西红柿炒鸡蛋。第一次录完节目就崩溃了,找制片人哭了一通,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这个工作,完全不知道要怎么录,摸不清主持需要什么风格。当时的我,对菜品知识不了解,也不会和食客及大厨进行自然沟通。很幸运的是,感谢领导的信任,让我坚持了下来。那一阵子,我自己私下疯狂做功课,看各种美食节目找感觉,并开始尝试着学习做饭……”


“美食”对于享受者或欣赏者而言,更多的是口腹之欲和身心愉悦,而对于“美食”从业者来讲,则有很多外人不得而知的“工伤”,例如肠胃不适和眼见发胖,对于这一点,徐艺菲可谓深有体会。
谈及主持“美食”节目过程中遇到的难忘的事情,她说:“一开始录制节目的时候,工作量非常的大,一个月要录20至30家餐厅,一天录两家餐厅是常有的事。很多人都觉得录制美食节目是一件幸福的工作,我想说的是,的确很幸福,但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艰辛。比如在拍摄过程中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拍摄的时间是不固定的,常常我们工作结束,都过了吃饭的时间。吃饭时间不固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肠胃负担,例如有时候中午录个辣火锅,晚上再录个湘菜,特写吃一遍,全景吃一遍,近景吃一遍,时间久了,肠胃都变得非常脆弱。记得有一次,为了赶节目进度,要拍一个串串香测评合集,一天要拍五家不同的串串香餐厅,早上八点开拍,到晚上十二点才能结束,这其中还要辗转不同的地点……回家连洗澡的力气都没有了,带着一身串串香的味道倒头就睡,第二天再接着拍四家不同的串串香。结果,第三天我就光荣的倒下了,睡眠不好加上肠胃紊乱,得了急性肠胃炎,在家躺了两天。
吃乎,肥也,不吃,馋也,主持六年的美食节目,我的体重也跟着涨了10斤。有很多观众和朋友都会问我,录制美食节目是不是要真吃?每一家都非常好吃吗?我觉得厨师用心做出的食物,一定要获得尊重,所以每次录制我都很认真的在吃,很认真的说一些自己真实的口感。
其实,主持美食节目也有非常荣耀的感觉,每当碰到热心观众跟我说‘特别爱看你们的节目,上次你推荐的那家餐厅,我还特意跑去尝了,还真不错!’每当听到这些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太值得了。”


对于很多人而言,事业和生活不仅息息相关,而且会因为事业而促成一种生活方式,成就一种生活观念,塑就一种生活态度。
除了《京城美食地图》,徐艺菲还担任另一档名牌栏目《迷尚北京》的主持人。谈及这两档节目,徐艺菲觉得对自己的影响很大,她说:“这两档节目都极其锻炼人,在《美食地图》演播室的直播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我要充当‘随时救场’的那个人,耳返里会突然有人和你说‘再撑三分钟’,可这三分钟说什么?稿子上什么都没有,只能自由发挥。这个时候会听到耳返里有不同的工作人员在说话‘片子弄好了吗?’‘等会,重启了!’‘再坚持两分钟!’那个时候才知道每一分钟是有多么的漫长,但这也是主持人的必备素养。
无论是《美食地图》还是《迷尚北京》,对我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财富。《美食地图》让我变成了个会吃的人,也变成了朋友的‘美食地图’。主持《美食地图》,我成了个很会做饭的人,喜欢做不同菜系的美食,只要是我喜欢吃的都试着研究,有时候录制节目碰到大厨,还会请教一番。
后来,主持《迷尚北京》,我又变成了朋友的‘娱乐地图’,朋友吃喝玩乐,都要先来问我。录制《迷尚北京》会接触到很多不同的主题,让我开拓了眼界,也改变了我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我现在有个小小的梦想,如果有一天我不当主持人了,那么我一定要开个私厨,每天就做一桌饭,把我自己研究出来的美食让朋友都能吃到。制作菜品的过程,是我非常享受的,我把食材变成了有生命的美食,赋予它新的意义,这种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超级幸福的。”


接触过徐艺菲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与电视节目中的状态相得益彰,她是一个乐天随性的人,随遇而安、安之若素、乐在其中,这种性格来自天性,也贯穿生活。
谈及自己的求学及从业经历,徐艺菲说:“我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学校的文艺骨干,但我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成为主持人。高二的时候,班主任跟我推荐中国传媒大学,说我很适合当一名主持人。我当时对这所大学一无所知,也不知如何去参加考试。后来,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我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和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主持专业。在没有经过艺考培训的情况下,就这样毫无任何准备地踏上了艺考之路,糊里糊涂参加了艺考。记得传媒大学出面试成绩的那一天是2011年的4月1号,我晚上九点多上网查了自己的成绩,永远都忘不了那个瞬间,‘恭喜你,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女生排名第10名的优异成绩’,我以为自己眼睛花了,看错了,是不是第100名?家里人看过之后逗我说‘今天是愚人节,要不然明天再重新查一遍吧’。结果我第二天真的早起又查了一遍,还是第十名!姥姥说‘是不是有重名的?’哈哈,就这样,我们全家在半信半疑又带着喜悦的心情下接受了这个大喜事。
非常幸运,我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开启了主持人之路。毕业时,通过校园招聘顺利进入了北京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主持人。六年的时间,经历了《京城美食地图》和《迷尚北京》,感恩这两档节目,见证了我的成长,让我成为了一名体验生活中各种美好幸福的主持人,让我成为一个懂生活爱生活的人。

生活中,我的性格虽然很女汉子,但是也有柔情的一面。我从三岁半开始学习古筝,后来又学习了声乐和钢琴。这几年,通过录制节目我更学习到了很多东西,例如接触到了茶、香和古琴,现在也都在慢慢的学习中。如今,做饭是我放松的一种方式,喜欢叫上三五好友一起品尝我研发的新菜品。制作美食的过程是一种治愈的方式,布置有仪式感的餐桌,买菜摘菜,煎炒蒸炸,和朋友小酌几杯红酒。无论是做菜,还是喝茶弹琴,对我而言,其实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一辈子不长,我希望自己能学会用最舒服的方式工作和生活。”
作者:邢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