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文物】油画《西湖会议》记录的红色记忆_北京时间

【遇见文物】油画《西湖会议》记录的红色记忆

西湖不仅有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更有中国共产党负重前行的百年印记。

【遇见文物】油画《西湖会议》记录的红色记忆

8月29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特别会议——“西湖会议”召开101周年。“西湖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一次富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处理党内重大分歧的可贵尝试。今天,丹丹带您瞻仰北大红楼中的油画作品《西湖会议》,了解其背后的故事,重温那段不可或缺的红色记忆。

文物展示

油画《西湖会议》

在北大红楼的展厅中,有一幅油画颇为传神——在西湖的一只画舫上,马林和李大钊居中而坐,陈独秀傲然而立,蔡和森手中拿着长长的稿子,张国焘手持一把折扇翘腿坐在一边,张太雷立于马林身后在准备记录,高君宇夹着一个硕大的文件夹……窗外西湖的平静更加衬托了会议的暗潮涌动。1922年8月29日到30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相比盛夏烈日的炙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们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形式的辩论,似乎更为热烈。

会场外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1922年6月,成立还不到一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发表对时局的主张,主张同国民党以及其他革命民主派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共同推翻军阀统治。

而当时,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正经历着建党以来最大的挫折。由于陈炯明背叛,孙中山避居上海,情绪低落,他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就这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外在条件已经很充分了,但是还差一位穿针引线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这位老资格的社会主义者。

马林

当时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围攻,苏俄多次对华“输出革命”并展开多层次的外交,马林就曾出席中共一大,这是这项外交战略重要一环。1922年7月18日共产国际同意了马林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马林带着“尚方宝剑”来到了中国,在他的提议下,1922年8月29到30日中共在西湖召开了特别会议,商讨国共合作的问题。

会议刚开始就激烈地争论起来了,对于马林的建议,陈独秀、蔡和森等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人加入进去就会丧失其独立性,只能建立党外的联合。而李大钊和张太雷支持马林的建议。李大钊解释说:国民党是一个松懈的组织,共产党人很容易加入进去,帮助国民党从内部改造。并且他也支持张国焘等人强调国共合作后共产党保持独立性的主张。对于陈独秀极力反对加入国民党时需要打手摸(按手印)、宣誓服从孙中山这种做法,李大钊也表示了赞同。他又解释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是现在那样的国民党所担负得了的,必须加入新鲜血液,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不过,由共产党来担当这个使命,恐怕为时尚早,只要国民党有改造的可能,孙中山有改造的决心,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战线就是有可能的。”

最终在李大钊的协调与劝说之下,会议统一了认识,决定在保持党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后李大钊更是率先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作为第一位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李大钊成为国民党、共产党、共产国际之间的纽带。

这是我党成立后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杭州之行。这次会议,确定了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政策策略,开启了国共合作的先河,为党的三大确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基础。这样既有利于国民党的改造,使国民党获得新生,也使得共产党走上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1922年的杭州西湖

西湖不仅有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更有中国共产党负重前行的百年印记。温柔且刚毅的西湖水,怀抱青春的火红,汇入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成长、奔涌,照亮山河。这一百年,是无数先驱抛头颅、洒热血奋斗出来的,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这红色之火代代相传!

【遇见文物】油画《西湖会议》记录的红色记忆

西湖不仅有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更有中国共产党负重前行的百年印记。

【遇见文物】油画《西湖会议》记录的红色记忆

8月29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特别会议——“西湖会议”召开101周年。“西湖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一次富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组成部分,亦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处理党内重大分歧的可贵尝试。今天,丹丹带您瞻仰北大红楼中的油画作品《西湖会议》,了解其背后的故事,重温那段不可或缺的红色记忆。

文物展示

油画《西湖会议》

在北大红楼的展厅中,有一幅油画颇为传神——在西湖的一只画舫上,马林和李大钊居中而坐,陈独秀傲然而立,蔡和森手中拿着长长的稿子,张国焘手持一把折扇翘腿坐在一边,张太雷立于马林身后在准备记录,高君宇夹着一个硕大的文件夹……窗外西湖的平静更加衬托了会议的暗潮涌动。1922年8月29日到30日,在美丽的西子湖畔,相比盛夏烈日的炙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的高层领导们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形式的辩论,似乎更为热烈。

会场外的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黑暗之中。1922年6月,成立还不到一年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发表对时局的主张,主张同国民党以及其他革命民主派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共同推翻军阀统治。

而当时,孙中山所领导的国民党正经历着建党以来最大的挫折。由于陈炯明背叛,孙中山避居上海,情绪低落,他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

就这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外在条件已经很充分了,但是还差一位穿针引线的人,而这个人就是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这位老资格的社会主义者。

马林

当时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围攻,苏俄多次对华“输出革命”并展开多层次的外交,马林就曾出席中共一大,这是这项外交战略重要一环。1922年7月18日共产国际同意了马林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马林带着“尚方宝剑”来到了中国,在他的提议下,1922年8月29到30日中共在西湖召开了特别会议,商讨国共合作的问题。

会议刚开始就激烈地争论起来了,对于马林的建议,陈独秀、蔡和森等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人加入进去就会丧失其独立性,只能建立党外的联合。而李大钊和张太雷支持马林的建议。李大钊解释说:国民党是一个松懈的组织,共产党人很容易加入进去,帮助国民党从内部改造。并且他也支持张国焘等人强调国共合作后共产党保持独立性的主张。对于陈独秀极力反对加入国民党时需要打手摸(按手印)、宣誓服从孙中山这种做法,李大钊也表示了赞同。他又解释说:“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不是现在那样的国民党所担负得了的,必须加入新鲜血液,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力量;不过,由共产党来担当这个使命,恐怕为时尚早,只要国民党有改造的可能,孙中山有改造的决心,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战线就是有可能的。”

最终在李大钊的协调与劝说之下,会议统一了认识,决定在保持党自身独立性的前提下,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后李大钊更是率先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作为第一位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人,李大钊成为国民党、共产党、共产国际之间的纽带。

这是我党成立后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杭州之行。这次会议,确定了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政策策略,开启了国共合作的先河,为党的三大确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策略奠定了基础。这样既有利于国民党的改造,使国民党获得新生,也使得共产党走上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

1922年的杭州西湖

西湖不仅有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更有中国共产党负重前行的百年印记。温柔且刚毅的西湖水,怀抱青春的火红,汇入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成长、奔涌,照亮山河。这一百年,是无数先驱抛头颅、洒热血奋斗出来的,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这红色之火代代相传!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