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父爱常令我们痛彻心扉李保田的好友曾这样评价他:李保田深居简出,不善和人交际,并恪守着自己的处世原则。沉默的父爱给我们做人的骨气2004年去世的父亲,在黄志忠心里有着山一样的分量、水一般的广博。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朱自清《背影》)
对父亲,我们常常是这样。
父爱像无声的雪花,父爱像沉默的山峦,父爱像闪亮的矿石……
沉默的父爱是最有分量的
唐国强说,父亲话不多,沉默的父爱是最有分量的。父亲的沉默让他学会了审视自己,不断让自己变得更好。你要坚持自己的想法就必须付出努力,有所成果。
“我当年演戏,我爸就不同意。那时候我也没什么远大理想,说要当个艺术家,只是出于一种职业的考虑,因为那个年代只有上山下乡。我的从艺过程是‘先结婚后恋爱’,先有了职业再培养兴趣,最后由职业变成事业。那时候工作由不得你来选择,而演员这个工作又是个很好的机会。”

当年父亲反对他演戏,而轮到自己要帮女儿选择时,唐国强的选择是顺其自然,“我不能说让她演,也不能说不让她演,要顺其发展,不能强求。”
沉默的父爱常令我们痛彻心扉
李保田的好友曾这样评价他:李保田深居简出,不善和人交际,并恪守着自己的处世原则。有一定共鸣基础的朋友,也都是清水之交。他不因功利择友,绝无酒肉之朋。
父亲是李保田一生的痛,他拍的《丑角爸爸》,里面就有父亲的影子。
李保田13岁时就很叛逆,想“弃学从演”。父亲一听便大怒,将他一顿暴打后说:“就当我没你这个孩子了!”那会儿李保田年轻气盛,跑出家门8年没回过家。他最艰难的时候,因为没饭吃,饿得将腐乳冲水喝,被送到医院时全身浮肿,护士都找不到血管。
就算这样他都没有回家求过父亲。当听说此事的父亲千里迢迢赶过来看他时,爷俩却什么话都没说。父亲一边摇头一边叹息着离开了病房,没多久就离世了……李保田才知道父亲是来看他最后一面的。

沉默的父爱,让李保田痛彻心扉。父亲去世后,李保田唯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演戏上……
沉默的父爱给我们做人的骨气
2004年去世的父亲,在黄志忠心里有着山一样的分量、水一般的广博。
“父亲是我的偶像,他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工程师,但在我心里他是男人中的楷模,他的性格为人直接影响着我的人生,比如对家庭的态度,那是一种强烈的敬畏感、责任感。”

拍《底牌》时,正是黄志忠的父亲检查出癌症的时候。“我接连选了两个在天津拍的戏,就是为了能多陪陪他。拍《以朋友的名义》时,我父亲已经到了癌症晚期。而我的‘临终关怀’,是拍《深喉》时父亲把我叫回去,让我伺候他几天。现在想想这是我爸给我的机会,不让我留遗憾,他说:‘老二啊,爸可能不行了,把你叫回来,陪我几天,咱俩说说话。’我每天给他擦身,和他聊天,恨不得把这辈子的话都说完,把所有的心事都告诉他……”
伺候了父亲4天,黄志忠回到剧组,在镜头前嬉笑怒骂,回到房间就泪流满面。
“3天后,2004年11月23日,我哥给我打电话,说咱爸不行了,赶紧回来。我挂了电话就奔机场,在厦门机场给家里打电话,已经不接了。到北京后,在去天津的路上我不停地给家里打电话,还是不接……到了灵堂,我给父亲磕头,一滴眼泪没流,然后开车到太平间,把我爸从‘大抽屉’里拉出来,我说:爸,我爱你,你是一个好男人、有个性的男人,我以你为骄傲!”
说完话,黄志忠扭头就走,所有在场的人都流泪了。为父亲办完丧事,黄志忠回厦门继续拍戏,表面上一切如常,实则是内心如刀割。回到驻地,就把自己一个人关起来,“离剧组驻地不远的山上有一座大佛,我常去烧香,祈祷父亲的亡灵原谅我。他这一辈子像一头老黄牛,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工作,从来不给任何人留负担,他甚至从不给我托梦……”
沉默的父爱像矿石一样闪亮
传统的父子关系,使李光洁从小养成了内向的性格。小时候,矿工父亲与他的交流似乎仅限于“回来了”“吃饭吧”“做作业去”这样的短句中。
李光洁上大二时,父母已先后下岗。对于一个有两个孩子上学的普通家庭而言,这种经济上的困窘是可想而知的。“我妈在我上艺校时就下岗了,我爸是在我上大二、拍《走向共和》时下岗的。因为煤矿没有煤了,所有人不得不失去工作。那会儿,我一下子就成熟了,突然懂得了父亲的严厉。记得我上艺校时,父亲的好多同事、朋友都说:让你儿子上那玩意儿干吗?将来到矿上多好,都是熟人!父亲没有吭声。后来考中戏时,父亲曾跟我谈过一次话,他说:‘只要你喜欢,好好念书,我就供你。一旦你不学了,你就要对你的决定负责。’有一年,父亲到外地出差,回来给妈妈、弟弟都买了吃的穿的,唯独给我带回一块三峡石,上面写着:好男儿志在四方。”

父母下岗后,很少和李光洁谈及家里的经济状况。那时候,李光洁已经接戏挣钱了,可母亲总是把他寄回家的钱一分不动地攒起来。有一年,李光洁开车回家,下高速路后有一条新修的大道,李光洁进家后连声夸这条路修得好、绿化也好。这时,父亲自豪地说:“那条路中间隔离带的草是我和你妈种的。”
李光洁登时愣住了,那可是好几公里的草啊!后来李光洁才知道,父亲下岗后还卖过报纸、摆过地摊、给寄宿学校看过大门……“其实,当时我完全养得了他们,可他们觉得自己有劳动能力,不能只靠我。”
沉默的父爱是希望儿女过得比自己好
赵文卓说东北的地域文化对他的性格有很深的影响,比如重视家庭,讲情义,喜欢直来直去。当年,赵文卓考上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坐火车去北京上学时,父母到车站送他——
“火车要开了,妈妈还在车窗外不停地嘱咐,其实好多话都说过了。相反,爸爸站在一旁,什么话都没说,但我现在依然记得他当时的表情和眼神,那种好像含着特殊意味的沉默,让我心酸,更让我坚强。”
春节,在赵文卓心中的分量格外重,每年几乎都是雷打不动地回哈尔滨和老爹老娘一起守岁、包饺子。赵文卓的两个哥哥一直做生意,每次回家,兄弟三人都有唠不完的嗑。不过比起两位兄长,赵文卓身上好像少了一些东北汉子外在的东西。

父母也许在他身上寄托了不一样的期盼。赵文卓腼腆地说:“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我可能走的地方比较多,为了便于和人沟通,可能少了一些东北人外在的东西,但我的根在东北,我喜欢直来直去,我希望别人知道我是哈尔滨人,更希望家乡的人喜欢我。”

作者;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