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属于工作,夜晚属于生活。日落之后,让我们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白天属于工作,夜晚属于生活。日落之后,让我们去看看不一样的世界。
今天是周四,丧气满满!

2018十大网络用语出炉啦,这几个你用过吗?




【今日话题】
辟谣了!
这两天,一条名为“小偷偷电瓶被电死 家属索赔车主20万”的新闻在网络上被讨论的沸沸扬扬,今天,武汉中院辟谣了:
【武汉中院:未受理过充电电瓶车被盗触电身亡赔偿案】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有人在盗窃我市刘先生停放在楼下充电的电动车时,意外触电身亡,“小偷家属”向刘先生索赔20万赔偿金;经法院调解,车主赔偿“小偷家属”5万元精神损失费。
媒体报道后,我市两级法院高度重视,立即对媒体报道、评述的“案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核查。经查,我市两级法院近年来没有受理过媒体所报道、评述的相关案件或类似案件。我们注意到,报道该“案件”的首发媒体已自行删除了相关文章。
武汉两级法院感谢媒体、读者和网民对法院工作的关心、监督和支持;同时,我们将与媒体、读者和网民一起共同抵制虚假信息,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空间。
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2018年12月20日
我们先来看下这条新闻是怎样骗人的:

文章称:
近日,武汉的刘先生感到很倒霉——小偷来偷东西身亡,自己却被小偷的家属告了还索赔20万。最后,经过法院调解,小偷的家属获赔5万元。
据刘先生描述,他居住的小区是个老小区,电动车乱停乱放的现象特别严重,住户为了方便都将电动车随意地停放在别人单元或者自己单元门口。
案发前一天,刘先生和往常一样将电动车停在单元楼门口,因为电动车没有电了,所以刘先生把家中的插座拉下来给电动车充上了电。

结果第二天早上刘先生准备骑电动车去上班的时候,却发现在自己电动车旁倒着一名男子。随后110和120都赶到了,发现男子已经死亡。
110民警调取了监控,发现这名男子是一个小偷,他本来是打算偷走刘先生电动车的,但是由于当天晚上下雨,且电瓶接触插座上的电源,小偷因电瓶漏电被电死。
死者家属要求刘先生赔偿20万元,最后经过法院调解,小偷的家属获赔5万元。
最近的假新闻、反转新闻实在太多!
有人想搏眼球,有人想看热闹,有人想赚流量… 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炒作,随意捏造虚假新闻……
小编真心的希望,以后能够杜绝这样的无良新闻!
各位汇友,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留言。

【今日看点】
【"狼爸"让11岁儿子顶冷风骑行150公里回家:考验他】
一般来说,11岁孩子如今还在读小学,很多还都躺在父母怀里撒娇,自理能力很差。
然而辽宁葫芦岛有这样一个“狼爸”竟然狠心让儿子吃苦受罪,给在沈阳读书的儿子,设计了特别的回家方式,让11岁少年骑行150公里回家,为的是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和磨炼意志。然而此举却引发争议。

谈起让儿子骑行回家这件事,父亲李永生说:就是想锻炼儿子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更想考验他的体力和毅力。
骑行回家的少年叫李明钊,出生于2007年3月,目前在沈阳一家学校读小学6年级。在学校日常生活都要靠自己。学校每月会放几天月假,以往他都是自己坐火车回家。

李明钊与同龄孩子相比长得并不高大,甚至有些瘦弱。由于经常参加各种学习和实践培训,李永生积累了很多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想法,经常带儿子骑行健身。
1个月前,他决定给儿子设计一趟特别的骑行回家方式。当征求意见敢不敢骑自行车从沈阳回家时,不料儿子竟然爽快答应。
为此他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等设计了骑行路线:由学校出发先游览沈阳故宫和大帅府,再乘火车到盘锦,之后从盘锦骑自行车走滨海大道回葫芦岛。

毕竟孩子还太小,骑行150公里回家最担心的是路上安全问题。李永生决定让孩子的堂哥在盘锦等待,然后陪同骑回家。当学校老师得知李永生的这个想法后都表示反对,都为11岁孩子的安全考虑,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说不清责任。
因不放心孩子的安全,李永生也于当晚开车来到大洼县,但并没有告诉孩子。

按照孩子给发的地址找到了旅店,从工作人员处获悉两个孩子已经办理完入住手续后,他偷偷来到小哥俩吃饭的小吃部,在窗外看到兄弟俩正在吃饭后这才放心离开。
次日早上,哥俩叠好被褥退了房,吃完早饭骑上自行车上了滨海大道。此时,李永生开车偷偷跟在后面。

11月29日滨海大道上,哥俩开始了艰难的骑行回家。当天气温下降,风也比较大,尤其是滨海大道盘锦段风更大。按照计划还要看看盘锦红海滩,可因旅游季节已过目前景区封闭。站在景区门口照两张照片后,他们又开始了骑行。
驾车跟随在后的李永生亲眼目睹了儿子在滨海大道上的艰难骑行:风大又赶上上坡,有时实在骑不动就必须下车推着走。就这样骑骑走走,一直坚持4个多小时才走40多公里。

12月1日,得知李明钊成功骑行回家后,葫芦岛一家教育机构特地举行个仪式:欢迎小英雄骑行归来,并为李明钊颁发奖状,称赞其骑行壮举勇气十足、毅力非凡,特授予其“神勇小骑士”称号。
面对11岁少年独自骑行回家,很多人都给予褒奖:“相信他的人生会与众不同”;“孩子是好样的!身后无疑是父母给孩子插上一双助力的翅膀”。
但也有人提出了担忧和质疑,更有知情人指出,未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人力车。

【新郎接亲途中觉得太冷 带新娘吃火锅后继续办婚礼】
12月18日,一位新郎原计划在重庆接亲出外景,因觉得户外太冷,爱吃辣的贵州新娘突然想吃火锅了。
新郎二话不说就把亲友团带到附近火锅店,吃完后中午回到酒店继续办婚礼。





小编想问一下,竟然可以这么任性吗?
【男子20年后拦路扇老师耳光 媒体:这不算"君子报仇"】
近日,一则题为“毕业后,他用耳光报答当年的老师”的视频在网上热传,也引发广泛关注。
字幕显示,事发河南洛阳栾川县。视频中,自称常某的男子在当年的老师骑电动车经过时将其拦住,让同伴在旁持手机拍摄,自己一边扇老师耳光一边骂,“以前咋削我你还记得不记得?”该老师未还手,仅是嘴里诺诺地说“对不起”。

12月18日,栾川县官方和栾川实验中学都证实了此事,当地警方已对此立案。
20年前被老师削,20年后拦路再打回去,乍看这翻旧账的情节,将矛头对准打人者是许多人的本能反应,斥其太记仇、用拳头说话或是对老师不敬。

但有些“彩蛋”却推动了网友态度的扭转,也推高了此事的舆情热度——疑似打人男子常某16日晚在网上“解释”,自己今年33岁,打老师时既没喝酒也没失去理智,只因20年前(1998年)在栾川县实验中学读书时,因家里没钱没权,被该老师欺负,多次把他踩在脚底下连踹十几脚并踹头,对他的心灵造成了一辈子的伤害。
一时间,很多人为其套上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剧情框架,许多网友秉持着“没有无缘无故的被打”的论调,认为施暴者“打人有理”、被打者“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加害者被怜悯、受害者成“活该”,自然有其社会心理基础:因果报论向来是公众心理“找平衡”的重要价值支点,更何况,该事件能激起很多人的共情——在体罚尚未被禁止的上世纪90年代,很多人都曾被老师辱骂或虐打、遭遇势利眼的经历。
问题是,20年后报复当年的老师,“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真的就是“君子报仇”吗?

首先,需要被重复的常识是,暴力不该被推崇,也不应被抹上“快意恩仇”的色彩。在该事件中,打人者对昔日的老师连扇耳光,据当地人说,现场还不只是打脸,该学生还推翻了老师的摩托车,对其拳打脚踢。
如果说,昔日老师施暴极不可取,那现在“以暴制当年之暴”同样不可取。
其次,“卯算寅账”绝非讨说法的正确打开方式,只会显出个人的器量促狭、格局不够。

时间纵然不能抚平一切,也足以熨平绝大多数创伤,因为经历得越多,格局眼界也会被撑得越大,包容度也会越高。
都20年过去了,还对被老师羞辱耿耿于怀,没法忘却也罢了,还拦路施暴就为了出口气,这大概也是心理长期失衡以至于有些病态——有多少人会时隔20年后,还能对伤害者痛下毒手?
都说仇恨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虽然我们未必能做到“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可多些对暴力的克制,少用施暴代价“惩罚”自己,多用时间抹平伤害,却并不难做到。
“20年前被老师削,如今拦路打回去”是病态做法。为这种“行私刑”喝彩,更是是非的倒置、价值的混乱,带来的只能是戾气,而不是正义。

【2018最大“惨剧”:上了大学才发现根本毕不了业】
“原本打算先上完大学,没想到先被大学给上了。”网友调侃中带着一丝无奈。
大学的天,2018年突变,各种各样的“威胁”,让学生毕不了业。眼下,大学生一脸懵逼:不是说上大学就跟玩儿似的么?
学生嘛,学业为主,成绩不过关,毕业老大难。

2018年云南大学共有4119名毕业生,有220人因为学分未修满等原因无法按时毕业,还有6名学生被要求退学。云南大学还要求,学生总平均分必须达到70分,才能拿到学位证。大学,已不再是60分万岁了。
纵使毕业了,也不见得就能拿到该有的学历,不少大学生享受了本科的待遇,最后却拿着大专的文凭。

华中科技大学2018届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从985本科淘汰成了专科。这源于华中科技大学2017年7月20日出台的一项新政,自2018年起施行。毕业时卡人也就罢了,平时放松放纵放浪一点可不可以?哭到绝望。
上了12年的语文课,大学生还被逼着写作文,谁让写论文时逻辑不通、复制粘贴、东抄西抄。
2018年秋季入学的清华大学新生,面临首次开设的“写作与沟通”课。2018年浙江农林大学《大学写作》课程也正式开讲,被教务处列入学校重点建设的通识课程。

不上行不行呢?对不起,这些都是自带学分的必修课程,不学完毕不了业。
跨过了写作这道坎,又一座大山——体育课轰然压顶。
学生如果体测不合格,安庆师范大学就不予颁发毕业证书。跑步、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每个项目都能挂掉一批学生。这是动真格的。安庆师范大学官方微博称,不信,明年6月见分晓。

大学四年严格的不仅仅是学业,生活管理也是事无巨细。酒是放松神器,学生一上大学,全面解禁。然而多所高校的“禁酒令”,在2018年接连上热搜。
西安翻译学院不仅禁止学生在校内喝酒,而且校外喝酒也被禁止。学校不仅在校门口设门卫检查,周末或节假日还会不定期到街道巡查,带回那些醉酒的学生。
永远不要低估大学禁酒的决心。在西安翻译学院的校规里,还清楚载明了“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的条例,喝酒是真有可能毕不了业。

禁酒还只是冰山一角,南国的深圳大学有给家长寄成绩单的王炸操作,北国的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则有封寝室不让学生睡懒觉的大招……
盘点2018年的案例,就到这吧,反正也说不完。都说忍一忍,上了大学就轻松了,现在来看,真是信了个邪。
【脑洞大开】

【上期答案】

【上墙plus】

小编觉得你感情世界很丰富嘛~

还好小编只是小学毕业!

同祝福~

可以这样说,医生写的字,除了我的名字,别的没有看懂过!

我们好像都这样被父母骗过!
夜深了,北京时间与你共同期待全新的一天,晚安!
“汇友”们可以点击夜总汇专题浏览往期精彩内容哦!
-北京时间出品-
看你爱看,为你精选。北京时间用户群现已开放,欢迎大家扫小编微信,进群和北京时间核心用户一起聊新闻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