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上午,第二十六届“西检杯”西城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竞赛决赛在西城区文化中心缤纷剧场内拉开帷幕。

11月22日上午,第二十六届“西检杯”西城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法律知识竞赛决赛在西城区文化中心缤纷剧场内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由西城区人民检察院、西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西城区教育委员会、共青团西城区委员会主办,中国国家话剧院、西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协办。新华社北京分社副社长、总编辑叶前,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二级巡视员、少先队总辅导员郑雄,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赵小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岳向阳,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蒋星伟,西城区委常委、区委政法委书记高云飞,西城区副区长、区委教育工委书记邴浩,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出席。
比赛启幕前,全场灯光暗下,银幕上播放着西城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品牌“新起点”主题宣传片《蜕变》,镜头记录了一名曾经误入歧途的少年,如何在检察官的倾心帮教和温情感化下,冲破迷雾、破茧成蝶,踏上人生“新起点”。当宣传片定格在少年自信的笑容上,舞台灯光亮起,一场由中小学生自己演绎的法治叙事正式开始。
舞台之光
当法律遇见戏剧
在这里,法律不再是厚重典籍中的冰冷条文,而是变成了身边跌宕起伏的舞台剧。来自北京市西城区多所中小学的同学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反电信诈骗、知识产权保护等宏大的法律主题,演绎成八个引人入胜的青春故事。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的《看不见影子的黑手》带领观众思考虚拟世界的权责边界;北京市第十五中学的《青春代价》警示青少年警惕兼职陷阱;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的《我的画,不沉默》展现“维权天团”出征,让版权“流氓”寸草不生。
北京市西城区奋斗小学的《一张照片的背后》直面AI时代的新型侵权问题;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星途迷雾》揭开骗子“演技派”真面目;北京市西城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轻松”的陷阱》揭示“点点手机就赚钱”背后的骗局。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被守护的勇气》演绎现代版“东郭先生与狼”;北京小学广内分校的《小画家的彩虹“双胞胎”》直面版权保护难题。这些生动剧目让法律知识变得可知可感,让法治精神变得亲切可触。
问答风暴
法治精神的共鸣
灯光流转,舞台暂歇,“法治快问快答”如春雷乍响,点燃全场。当主持人抛出“你们知道‘六大保护’是什么吗?”等问题时,台下清脆响亮的声音如潮涌来,法言法语回荡在礼堂。
一问一答间,是法治精神与青春活力的交响。欢声笑语中,法律知识从“入耳”到“入心”。参赛选手们对法律知识的熟练掌握和深刻理解,让在场嘉宾连连称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磊现场点评时表示:“法治精神正从舞台走向内心,从认知走向生活。这种寓教于乐的普法形式,让抽象的法律概念变成了青少年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生活智慧。”
戏里戏外
法治照进现实
经过激烈角逐和五位评委的共同评议,比赛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最佳演员8名、最佳指导教师16名。最终,西城区奋斗小学《一张照片的背后》勇夺桂冠。
赛后,参赛选手们的感悟,比剧情本身更触动人心。北京市第十五中学萧云朗表示:“我饰演的是一位喜欢游戏和手办的青少年,这正是现实生活中很多未成年人的缩影。通过这次演绎,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要杜绝不良行为,提升法律意识。”
西城区奋斗小学周宸好激动地说:“我们获得第一名非常激动开心,这么多次的努力排练终于开花结果。我们演绎的是一个用AI制作视频侵犯他人肖像权的故事,教会我们不能随意使用、丑化、传播他人肖像。”
廿六载传承
法治星火汇聚成炬
走过二十六年历程的“西检杯”,早已超越了一场比赛本身的意义。她是连接无数青少年法律学习与青春生活的一座桥,是点燃一代又一代人追求公平正义的一团火。
自1997年创办以来,“西检杯”累计吸引超过3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成为西城区法治教育的金字招牌。这一赛事不断创新形式,从最初的法律知识竞赛,发展到如今融舞台剧、知识问答、案例分析于一体的综合性法治教育平台。“西检杯”在法治教育的最前端,为孩子们构建了一个认识法律、理解法律、信任法律的“新起点”,践行着西城未检人的初心:惩治与预防并举,护航与赋能同在。
展望未来
法治西城,青春启航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西城区将继续深化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创新,打造更多像“西检杯”这样具有影响力的法治教育品牌。
随着法治中国建设的不断深入,西城区将以“西检杯”二十六年的成功经验为基石,持续培育具有法治精神、法治素养的时代新人,为法治西城、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更多青春力量。让法治的种子在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最终汇聚成建设法治中国的磅礴青春力量。
部分市级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国家话剧院,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华社北京分社、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西城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媒体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