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记录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_北京时间

这首歌记录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身处大别山麓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被誉为安徽“最美公路”和“大别山最美旅游环线”(人民网)这首歌传递出人民群众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缅怀之情,表现了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走出的老战士回到故乡的喜悦,以及大别山人...

这首歌记录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1979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挺进中原》记录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伟大的战略行动。插曲《歌唱大别山》,由傅庚辰、王遵焘作词、傅庚辰作曲,作为一首女声独唱歌曲曾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

身处大别山麓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被誉为安徽“最美公路”和“大别山最美旅游环线”(人民网)

这首歌传递出人民群众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缅怀之情,表现了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走出的老战士回到故乡的喜悦,以及大别山人民欢迎当年的红军回到家乡:大别山高过天,小路弯弯绕云间。亲爱的同志哥,他离家上前线,家乡的一草一木多留恋。大别山烈火燃,创建了根据地鄂豫皖。亲爱的同志哥,他离家上前线,冲锋陷阵把敌杀,为人民打江山。大别山鲜血染,培育了英雄千千万。亲爱的同志哥,他杀敌上前线。待到胜利的那一天,亲人再相见。

1947年8月30日,第二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和参谋长潘焱共同签署的《大别山创建基本命令》(人民网)

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战略进攻方针,我军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歼敌,开辟新解放区,同时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之敌,收复失地,形成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鏖战鲁西南,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1947年8月,邓小平、刘伯承率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中原解放区时的照片(视觉中国)

在鲁西南战役胜利后,刘邓大军于1947年8月7日突然甩开敌军,兵分三路南进,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那里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雄视南京和武汉,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的发祥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故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刘伯承曾说:“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

在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同时,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于8月22日、23日在晋东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转战豫陕鄂边区,往返机动作战。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视觉中国)

9月,在取得鲁西南沙土集战役胜利后,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歼敌10余万人,建立了地方民主政权,使中原根据地得以重建。

正是通过重建中原根据地,人民解放军占据了有利地势,取得了战场主动权,使战争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编. 中国共产党简史[M]. 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02.

[2]张一执导, 挺进中原[EB/OL].峨眉电影制片厂, 1979.

[3]李诗原编著. 军歌史话[M]. 解放军出版社, 2009.09.

[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M].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12.

[5]《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M].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07.

供稿:前线杂志社

统稿:李诗原(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红色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责任编辑:小林

图片来源:人民网、视觉中国

这首歌记录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身处大别山麓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被誉为安徽“最美公路”和“大别山最美旅游环线”(人民网)这首歌传递出人民群众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缅怀之情,表现了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走出的老战士回到故乡的喜悦,以及大别山人...

这首歌记录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

1979年,峨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挺进中原》记录了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伟大的战略行动。插曲《歌唱大别山》,由傅庚辰、王遵焘作词、傅庚辰作曲,作为一首女声独唱歌曲曾由著名歌唱家朱逢博演唱。

身处大别山麓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被誉为安徽“最美公路”和“大别山最美旅游环线”(人民网)

这首歌传递出人民群众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缅怀之情,表现了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时,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走出的老战士回到故乡的喜悦,以及大别山人民欢迎当年的红军回到家乡:大别山高过天,小路弯弯绕云间。亲爱的同志哥,他离家上前线,家乡的一草一木多留恋。大别山烈火燃,创建了根据地鄂豫皖。亲爱的同志哥,他离家上前线,冲锋陷阵把敌杀,为人民打江山。大别山鲜血染,培育了英雄千千万。亲爱的同志哥,他杀敌上前线。待到胜利的那一天,亲人再相见。

1947年8月30日,第二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勇、政治委员苏振华和参谋长潘焱共同签署的《大别山创建基本命令》(人民网)

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战略进攻方针,我军将战争引向国统区,在外线歼敌,开辟新解放区,同时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之敌,收复失地,形成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鏖战鲁西南,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1947年8月,邓小平、刘伯承率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中原解放区时的照片(视觉中国)

在鲁西南战役胜利后,刘邓大军于1947年8月7日突然甩开敌军,兵分三路南进,千里跃进大别山。大别山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那里是鄂、豫、皖三省交界处,雄视南京和武汉,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的发祥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故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刘伯承曾说:“这一战略行动恰似一把利剑,插进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心脏。”

在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同时,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于8月22日、23日在晋东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转战豫陕鄂边区,往返机动作战。

1947年,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视觉中国)

9月,在取得鲁西南沙土集战役胜利后,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豫皖苏地区。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歼敌10余万人,建立了地方民主政权,使中原根据地得以重建。

正是通过重建中原根据地,人民解放军占据了有利地势,取得了战场主动权,使战争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为战略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编. 中国共产党简史[M]. 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2021.02.

[2]张一执导, 挺进中原[EB/OL].峨眉电影制片厂, 1979.

[3]李诗原编著. 军歌史话[M]. 解放军出版社, 2009.09.

[4]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八十年[M]. 军事科学出版社;2007.12.

[5]《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编辑委员会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通鉴[M].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7.07.

供稿:前线杂志社

统稿:李诗原(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红色音乐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责任编辑:小林

图片来源:人民网、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