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共聚北京 共探AI时代智慧教育发展趋势_北京时间

海内外专家共聚北京 共探AI时代智慧教育发展趋势

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ISO/IEC JTC1/SC36第32届全会及工作组会议,于2019年6月24日—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召开。开放论坛作为SC36工作会议重要组成部分,于6月26日下午顺利举行。

海内外专家共聚北京 共探AI时代智慧教育发展趋势

海内外专家共聚北京 共探AI时代智慧教育发展趋势——第32届国际标准化组织教育信息技术分委员会开放论坛

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ISO/IEC JTC1/SC36第32届全会及工作组会议,于2019年6月24日—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召开。开放论坛作为SC36工作会议重要组成部分,于6月26日下午顺利举行。

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挪威等10余个国家近70名中外专家及近100名教育、技术领域知名人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为教育、学习和培训领域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新思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标准处刘大山副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傅永宝调研员、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中心主任黄荣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美国孟菲斯大学胡祥恩教授、智利天主教大学Miguel Nussbaum教授、Innovation公司创始人兼CEO Bruce E. Peoples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卢宇副教授等出席开放论坛。

当前,人工智能一方面有望加速实现更加公平和有质量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打破知识获取的边界,分析学习模式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改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伴随着人们对道德、安全和人权等问题的担忧。为此本届开放论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

黄荣怀教授在论坛致辞中提到,人工智能时代,应形成全球性联动的工作和研究社区,通过建立各项国际标准,从而跨越数据鸿沟,协同推进未来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刘大山副处长表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持保障,中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希望继续加强与ISO各国有关方面组织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框架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将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新兴技术在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应用,发掘潜在的标准化需求,有效组织推动有关单位参与SC36国际会议,高质量完成国际标准投票,积极推动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的相互转化。

傅永宝调研员指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基础。中国正努力在探索如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公民提供更加开放、便捷、公平、有效的学习环境,提升国家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打破知识获取的边界,优化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成果,同时思考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于学习、教育和培训时可能带来的道德、安全和人权等问题。

会后,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接受了北京时间采访,对“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做了阐释和预测,他认为,当前信息化发展对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变化。教育是一项全社会关注的公共事业,在社会对智慧教育的呼声高涨的背景下,教育不仅需要随机应变,而且需要定力,需要坚持教育本身的规律。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智慧教育的核心要义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探索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

海内外专家共聚北京 共探AI时代智慧教育发展趋势

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ISO/IEC JTC1/SC36第32届全会及工作组会议,于2019年6月24日—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召开。开放论坛作为SC36工作会议重要组成部分,于6月26日下午顺利举行。

海内外专家共聚北京 共探AI时代智慧教育发展趋势

海内外专家共聚北京 共探AI时代智慧教育发展趋势——第32届国际标准化组织教育信息技术分委员会开放论坛

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与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共同主办的ISO/IEC JTC1/SC36第32届全会及工作组会议,于2019年6月24日—2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召开。开放论坛作为SC36工作会议重要组成部分,于6月26日下午顺利举行。

来自中国、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法国、日本、韩国、挪威等10余个国家近70名中外专家及近100名教育、技术领域知名人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为教育、学习和培训领域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工作提供新思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标准处刘大山副处长、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傅永宝调研员、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中心主任黄荣怀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美国孟菲斯大学胡祥恩教授、智利天主教大学Miguel Nussbaum教授、Innovation公司创始人兼CEO Bruce E. Peoples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卢宇副教授等出席开放论坛。

当前,人工智能一方面有望加速实现更加公平和有质量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打破知识获取的边界,分析学习模式优化学习过程,从而改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应用伴随着人们对道德、安全和人权等问题的担忧。为此本届开放论坛的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未来教育”。

黄荣怀教授在论坛致辞中提到,人工智能时代,应形成全球性联动的工作和研究社区,通过建立各项国际标准,从而跨越数据鸿沟,协同推进未来教育的信息化水平。

刘大山副处长表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工作的支持保障,中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希望继续加强与ISO各国有关方面组织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框架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中国将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新兴技术在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的应用,发掘潜在的标准化需求,有效组织推动有关单位参与SC36国际会议,高质量完成国际标准投票,积极推动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的相互转化。

傅永宝调研员指出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和建立终身教育体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基础。中国正努力在探索如何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借助新兴的信息技术为公民提供更加开放、便捷、公平、有效的学习环境,提升国家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尝试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打破知识获取的边界,优化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成果,同时思考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于学习、教育和培训时可能带来的道德、安全和人权等问题。

会后,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接受了北京时间采访,对“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做了阐释和预测,他认为,当前信息化发展对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重大变化。教育是一项全社会关注的公共事业,在社会对智慧教育的呼声高涨的背景下,教育不仅需要随机应变,而且需要定力,需要坚持教育本身的规律。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成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格品性、较强的行动能力、较好的思维品质、较深的创造潜能的人才。智慧教育的核心要义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探索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