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细则事关你我!跨省异地就医新规出台,一招教你手机在线备案→_北京时间

这些细则事关你我!跨省异地就医新规出台,一招教你手机在线备案→

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跨省异地就医新规出台,这些细则事关你我→

这些细则事关你我!跨省异地就医新规出台,一招教你手机在线备案→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7月2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统一规范参保人外地就医备案、基金支付、协同业务等细则,将对每一名有外出就医需求的参保人产生重要影响。

如何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简单来说,就是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

异地就医前,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途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开通备案后,参保人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就医时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

5月23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预约上门治疗的患者扫描电子医保卡。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支付政策可以理解为“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

也就是说,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执行参保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有关政策。

如何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除了异地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备案,无需提交材料外,其他人员均需提供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以及备案表。

另外,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需提供“户口簿首页”和本人“常住人口登记卡”或个人承诺书;异地长期居住人员需提供居住证明或个人承诺书;常驻异地工作人员需提供参保地工作单位派出证明、异地工作单位证明、工作合同任选其一或个人承诺书;异地转诊人员需提供参保地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转诊转院证明材料。

目前,所有统筹地区开通了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等线上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服务,参保地经办机构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办结。

此外,全国120个统筹地区实现了自助备案,参保人员可以即时办理、即时生效。

备案后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的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只要没有申请变更备案信息或者参保状态没发生改变,那么备案长期有效,没有就医次数限制。对于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人员,临时备案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在有效期内可以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直接结算,不需要就诊一次备案一次。

6月7日,贵州省龙里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田广通过远程诊断系统查看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目前,有些统筹地区要求备案后1年以上才能取消或变更。根据通知中的新要求,2023年1月1日起,各地变更或取消备案时限将不超过6个月。

对于来不及办理备案的参保人,通知明确,在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应为参保人员办理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若参保人出院自费结算后按规定补办备案手续的,也可以按参保地规定办理医保手工报销。

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如何结算?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国200多个统筹地区实现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据介绍,具备门诊慢特病资格的参保人员需要完成5个步骤,即可享受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包括:第一步,了解个人享受门诊慢特病待遇的资格;第二步,主动了解参保地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相关政策;第三步,选择并开通相关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第四步,主动告知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自己具备门诊慢特病资格;第五步,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按要求进行结算。

5月9日,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陈鑫(左一)和志愿者陪伴听障人士老陈(右二)挂号就医。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报销费用有哪些扩围?

针对群众关心的异地就医外伤、急诊抢救、住院期间院外发生费用问题,通知明确符合就医地管理规定的无第三方责任外伤费用可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因病情需要到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治疗或到定点药店购药的,相关费用纳入本次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此外,通知允许跨省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待遇。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有效期内确需回参保地就医的,可以在参保地享受医保结算服务,原则上不低于参保地跨省转诊转院待遇水平。

相关政策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流程指南

线上备案

目前,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手机APP

或“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微信小程序,

方便快捷地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01 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

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下载安装。

或长按下方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快速进行下载。

02 激活医保电子凭证

参保人注册登录后,根据提示进行实名和实人认证,激活医保电子凭证。

03 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可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首页,

点击在线办理下的“异地备案”进入“异地就医”页面,

点击“异地就医备案申请”。

04 备案记录查询

申请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后,

可在“异地备案”页面下方找到备案记录,

点击即可查询备案结果及详情。

查询定点

参保人在“异地备案”页面,可查询统筹地及定点医药机构的开通情况。

前往就医

备案成功的参保人员,

前往本人备案的就医地已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功能的医保定点医院就医,

可凭医保电子凭证或持实体卡直接结算医疗费用。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执行。

未按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急诊除外),

或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报销。

结算费用查询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医保APP“异地备案”页面下方,

找到并点击“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查询”可查询异地就医费用明细。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医保北京

编辑:周俊皓

责编:李颖

这些细则事关你我!跨省异地就医新规出台,一招教你手机在线备案→

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跨省异地就医新规出台,这些细则事关你我→

这些细则事关你我!跨省异地就医新规出台,一招教你手机在线备案→

国家医保局、财政部7月26日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统一规范参保人外地就医备案、基金支付、协同业务等细则,将对每一名有外出就医需求的参保人产生重要影响。

如何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简单来说,就是先备案、选定点、持码卡就医。

异地就医前,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途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开通备案后,参保人在备案地开通的所有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均可享受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就医时需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等有效凭证。

5月23日,在北京市丰台区卢沟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工作者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为预约上门治疗的患者扫描电子医保卡。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支付政策可以理解为“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

也就是说,执行就医地规定的支付范围及有关规定,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等支付范围;执行参保地规定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起付标准、支付比例、最高支付限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等有关政策。

如何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除了异地急诊抢救人员视同已备案,无需提交材料外,其他人员均需提供医保电子凭证、有效身份证件或社会保障卡以及备案表。

另外,异地安置退休人员需提供“户口簿首页”和本人“常住人口登记卡”或个人承诺书;异地长期居住人员需提供居住证明或个人承诺书;常驻异地工作人员需提供参保地工作单位派出证明、异地工作单位证明、工作合同任选其一或个人承诺书;异地转诊人员需提供参保地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开具的转诊转院证明材料。

目前,所有统筹地区开通了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等线上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服务,参保地经办机构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办结。

此外,全国120个统筹地区实现了自助备案,参保人员可以即时办理、即时生效。

备案后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的人员办理登记备案后,只要没有申请变更备案信息或者参保状态没发生改变,那么备案长期有效,没有就医次数限制。对于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人员,临时备案有效期不少于6个月,在有效期内可以在就医地多次就诊并享受直接结算,不需要就诊一次备案一次。

6月7日,贵州省龙里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田广通过远程诊断系统查看患者的医学影像资料。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目前,有些统筹地区要求备案后1年以上才能取消或变更。根据通知中的新要求,2023年1月1日起,各地变更或取消备案时限将不超过6个月。

对于来不及办理备案的参保人,通知明确,在出院结算前补办异地就医备案的,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应为参保人员办理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若参保人出院自费结算后按规定补办备案手续的,也可以按参保地规定办理医保手工报销。

门诊慢特病异地就医如何结算?

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国200多个统筹地区实现了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据介绍,具备门诊慢特病资格的参保人员需要完成5个步骤,即可享受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包括:第一步,了解个人享受门诊慢特病待遇的资格;第二步,主动了解参保地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相关政策;第三步,选择并开通相关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第四步,主动告知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自己具备门诊慢特病资格;第五步,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按要求进行结算。

5月9日,在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北院区,陈鑫(左一)和志愿者陪伴听障人士老陈(右二)挂号就医。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报销费用有哪些扩围?

针对群众关心的异地就医外伤、急诊抢救、住院期间院外发生费用问题,通知明确符合就医地管理规定的无第三方责任外伤费用可纳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因病情需要到其他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治疗或到定点药店购药的,相关费用纳入本次住院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此外,通知允许跨省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待遇。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备案有效期内确需回参保地就医的,可以在参保地享受医保结算服务,原则上不低于参保地跨省转诊转院待遇水平。

相关政策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流程指南

线上备案

目前,参保人员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手机APP

或“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微信小程序,

方便快捷地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01 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

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下载安装。

或长按下方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快速进行下载。

02 激活医保电子凭证

参保人注册登录后,根据提示进行实名和实人认证,激活医保电子凭证。

03 跨省异地就医备案

可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首页,

点击在线办理下的“异地备案”进入“异地就医”页面,

点击“异地就医备案申请”。

04 备案记录查询

申请跨省异地就医备案后,

可在“异地备案”页面下方找到备案记录,

点击即可查询备案结果及详情。

查询定点

参保人在“异地备案”页面,可查询统筹地及定点医药机构的开通情况。

前往就医

备案成功的参保人员,

前往本人备案的就医地已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功能的医保定点医院就医,

可凭医保电子凭证或持实体卡直接结算医疗费用。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按照“就医地目录,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管理”执行。

未按规定办理登记备案手续(急诊除外),

或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不予报销。

结算费用查询

“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医保APP“异地备案”页面下方,

找到并点击“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费用查询”可查询异地就医费用明细。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医保北京

编辑:周俊皓

责编:李颖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