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运即将来临,铁路即将迎来出行客流高峰。在出行中,车站和列车上是反诈的重点区域。使用手机打发时间时,如果接到陌生来电和短信链接,要做到不轻信、不点击,时刻防范电信诈骗。近日,铁路公安民警就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制止了多起电信诈骗。
乘车期间遭遇电信诈骗
乘警紧急制止
前不久,G7566次列车乘警在巡视车厢时,听到旅客葛女士在电话中反复提及账号、密码、大额资金等关键词,便立即上前制止葛女士继续通话,并询问具体情况。

南京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 严思齐:葛女士接到自称淘宝商家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其个人信息及购物记录,以商品损坏需要“高额理赔”为由,诱导她打开网址链接填写关键信息。

乘警迅速安抚葛女士情绪,要求其暂停一切手机操作,并仔细确认她尚未在不明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等关键信息,银行卡内的100多万元资金暂无异常转出。

民警介绍,葛女士遇到的正是冒充电商、快递理赔类诈骗。在网购中遇到物流延迟、包裹滞留本是常见现象,却被不法分子利用物流异常、用户急于解决的心理,以虚假理赔为诱饵,骗取个人信息实施盗刷。

还有的诈骗分子,冒充平台客服,以协助关闭付费服务为由实施诈骗。今年年初,K980次列车乘警接到乘务员报告,9车厢连接处有一名旅客王女士疑似遭遇电信网络诈骗,乘警立刻赶往现场,发现王女士正在按电话提示进行手机银行操作,被乘警及时制止。

王女士告诉乘警,其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告知其在某小说平台充值会员成功,每月在其银行卡内扣费800元,一年扣费9600元。王女士回复取消及退订等内容无果后,便拨打短信内提示的客服电话。客服让其下载安装一款名为“某客服”的手机软件,在软件内通过语音指导其在手机银行App平台进行操作。
在确认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后,乘警再次向旅客王女士进行了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相关知识的宣传,并指导其在手机内下载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
遇到“客服”不轻信
不下载 避免损失
据民警介绍,王女士遇到的是冒充平台客服类的电信诈骗,在近期较为多发。在此类骗局中,诈骗分子又用了哪些话术,我们遇到此类诈骗又该怎么办呢?继续来看。
关闭自动扣费、关闭免密支付、关闭会员服务,这些都是这类骗局中犯罪嫌疑人常用的说辞,为了让说法更有可信性,他们往往会自称是官方客服。而在此类诈骗中,中老年人又是最常见的被骗群体。

南京铁路公安处乘警支队民警 徐煜:一些中老年人接触互联网的时间较短,对智能手机和付费软件的订阅等操作不太熟悉。诈骗分子利用中老年群体对“官方”的信任,冒充所谓的“平台官方客服”或者“公检法人员”等实施诈骗。

在此类诈骗中,诈骗分子首先给自己编造一个平台客服的“官方身份”,骗取被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会以协助办理业务退订、身份认证等理由,要求被害人下载与官方App相同的图标和近似名称的手机软件进行操作,极具迷惑性。由于这些软件都是诈骗分子自己研发的,通常带有木马病毒,使用后会自动获取被害人手机权限,能够达到屏幕共享和远程控制手机的目的,从而进行转账、盗刷等操作。

齐齐哈尔铁路公安处齐齐哈尔站派出所民警:遇到陌生“客服”来电,并伴有下载远程协助、远程认证等陌生软件等指令,一定要高度警惕。如果发现自己的手机频繁黑屏,或者失去控制,应及时将手机拔卡断网,避免损失。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刘继葳
责编:刘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