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风味讲究脍不厌细_北京时间

三晋风味讲究脍不厌细

要做北京最地道的山西风味

三晋风味讲究脍不厌细

——老陈醋酱焖黄河大鲤鱼——

三晋风味脍不厌细

请晋·乔家大院(建外大街店)

店铺地址:建华南路11号

人均消费:105元/人

打卡山西地上文物去年开始风行,其实在北京,有一家山西风味餐厅,已经火了十年,这就是长安街附近的乔家大院。这里让山西人感受到家乡风味抚慰异乡人的满足,也让更多人惊艳于山西味道的独特魅力。老陈醋酱焖黄河大鲤鱼是乔家大院的镇店招牌菜,也是掌门人国宝的拿手菜。

俞国宝

这道菜是山西过年过节才有的大菜,必须得用公的黄河大鲤鱼,因为公鲤鱼身子长、肉质厚 ,母鲤鱼肚子大肉质薄,吃起来远不如公鲤鱼过瘾。做好这道菜,第一步就是要去掉鲤鱼的腥气并激发出香味。俞国宝用的是山东吕梁交城的一种非遗五香粉,据说这种五香粉由明末清初山西书法家、医学家傅山研制。相传,有一次傅山见自家的管账先生面容憔悴,通过诊脉,发现他是脾胃有疾,便用小茴香、花椒、良姜、丁香等十多味中药配了个方子,管账先生吃三副就好了,因为这药方香味独特,后来逐渐演变成烹调作料。腌制鲤鱼的方法也很特殊,讲究水腌。去腥、去粘液、去血水,放五香粉在水里给鲤鱼按摩,让香料味道充分融入鱼肉。

腌制好的黄河大鲤鱼到了炸的环节就更讲究了,要先放头,再炸身子,先小火充分脱水后,再大火,这样才能让肉厚的大鲤鱼外皮酥脆,鱼肉鲜嫩,形状好看。炸鱼,俞国宝选用的是老字号品牌古船出品的花生油,靠物理压榨直接将油脂从果实中压榨出来,色泽清亮、口感浓香,是天然的非转基因食品。

老陈醋酱焖黄河大鲤鱼,从名字就能看出,除了山西特有的老陈醋,“酱”,也是这道菜风味的主要来源。这道菜在掌门人俞国宝手里,味道更加丰富,因为俞掌门是学粤菜出身,正是调制酱料的高手。调制酱料要用广东的两三款酱,加上东北的大酱、黄豆酱、甜面酱等,是十多种酱的融合升华过程。

炸制定型的鲤鱼加入高汤和俞国宝调制的酱料,文火焖制20分钟,最后烹入山西老陈醋,鱼鲜、醋香、与多重风味的酱香,在火力的加持下,完美融合,再配上绵糯的山西素糕,尽显晋菜粗犷豪迈中,又不乏精雕细琢的独特韵味。

这些年,俞国宝一有时间就往山西各地跑,看食材、了解当地的老菜制作技艺或者创新做法,尽可能多的把山西特色的大菜、小吃带到北京,再通过北京本地食客的反馈,调整口味。比如俞国宝从几百公里外的山西大同带回来新鲜的六瓣七蕊黄花菜,凉拌、炒制,口感鲜脆,非常好,让北京的食客颠覆了黄花菜只有干菜的印象。

俞国宝还带回了山西运城的特色小吃风葫芦。风葫芦原名凤葫芦,据说是慈禧太后逃难至山西运城,当地官员进献的一道美食,味道香甜,有点像满族的萨其马。葫芦,有吉祥之意,凤,则象征着慈禧的身份,让慈禧很是喜欢。后来传着传着,凤葫芦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风葫芦”。虽是一道小吃,但是制作步骤相当讲究,要用烫面,还要在面粉里先加入一点花生油,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出面香味。炸的时候,要像炸肉丸的手法一般,一边挤出形状,一边用勺子挖出来放入油锅里,期间还要根据面皮颜色的变化,调整“葫芦”的状态,确保受热均匀。炸好的风葫芦像金黄色的乒乓球,吃起来外硬内软,外焦里嫩,香甜可口。

——国宝——

求味之道贵以专

北京著名山西风味餐厅的掌门人俞国宝是安徽人,今年57岁,学粤菜出身。20年前,年轻的俞国宝到太原一家大型的粤菜酒楼从厨,待得时间久了,耳濡目染,他慢慢感受到了山西菜的魅力。不光是香酥鸡、烩菜、过油肉这些本土的特色菜品吸引了他,山西的醋,也勾起了老俞浓浓的好奇心。就这样,这位来自安徽的粤菜厨师,在山西,就着随手可得的食材,随时可以请教的师傅,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山西菜的各种制作技艺。2014年,乔家大院筹备在北京开店,老板找到了俞国宝,他来到北京,正式成为了一名晋菜餐厅的味道掌门。

做了十多年山西菜,俞国宝依旧对山西的醋充满好奇,临近春节,老俞听说在北京今年的年货大集上,山西老陈醋出了新口味,他特意去赶集,看看能不能为新菜设计带来些灵感。俞国宝有个梦想,他想做好菜品,让乔家大院在自己手里成为北京最好的山西风味餐厅。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心扑在餐厅,自然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今年春节,俞国宝又决定不回去了,他要留在北京,带领团队,备战年夜饭。这已经是他第五个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新春佳节了。古人讲忠孝不能两全,既然选择了梦想,俞国宝决定就要努力向着梦想奔跑,自己也会成为家人的骄傲。

三晋风味讲究脍不厌细

要做北京最地道的山西风味

三晋风味讲究脍不厌细

——老陈醋酱焖黄河大鲤鱼——

三晋风味脍不厌细

请晋·乔家大院(建外大街店)

店铺地址:建华南路11号

人均消费:105元/人

打卡山西地上文物去年开始风行,其实在北京,有一家山西风味餐厅,已经火了十年,这就是长安街附近的乔家大院。这里让山西人感受到家乡风味抚慰异乡人的满足,也让更多人惊艳于山西味道的独特魅力。老陈醋酱焖黄河大鲤鱼是乔家大院的镇店招牌菜,也是掌门人国宝的拿手菜。

俞国宝

这道菜是山西过年过节才有的大菜,必须得用公的黄河大鲤鱼,因为公鲤鱼身子长、肉质厚 ,母鲤鱼肚子大肉质薄,吃起来远不如公鲤鱼过瘾。做好这道菜,第一步就是要去掉鲤鱼的腥气并激发出香味。俞国宝用的是山东吕梁交城的一种非遗五香粉,据说这种五香粉由明末清初山西书法家、医学家傅山研制。相传,有一次傅山见自家的管账先生面容憔悴,通过诊脉,发现他是脾胃有疾,便用小茴香、花椒、良姜、丁香等十多味中药配了个方子,管账先生吃三副就好了,因为这药方香味独特,后来逐渐演变成烹调作料。腌制鲤鱼的方法也很特殊,讲究水腌。去腥、去粘液、去血水,放五香粉在水里给鲤鱼按摩,让香料味道充分融入鱼肉。

腌制好的黄河大鲤鱼到了炸的环节就更讲究了,要先放头,再炸身子,先小火充分脱水后,再大火,这样才能让肉厚的大鲤鱼外皮酥脆,鱼肉鲜嫩,形状好看。炸鱼,俞国宝选用的是老字号品牌古船出品的花生油,靠物理压榨直接将油脂从果实中压榨出来,色泽清亮、口感浓香,是天然的非转基因食品。

老陈醋酱焖黄河大鲤鱼,从名字就能看出,除了山西特有的老陈醋,“酱”,也是这道菜风味的主要来源。这道菜在掌门人俞国宝手里,味道更加丰富,因为俞掌门是学粤菜出身,正是调制酱料的高手。调制酱料要用广东的两三款酱,加上东北的大酱、黄豆酱、甜面酱等,是十多种酱的融合升华过程。

炸制定型的鲤鱼加入高汤和俞国宝调制的酱料,文火焖制20分钟,最后烹入山西老陈醋,鱼鲜、醋香、与多重风味的酱香,在火力的加持下,完美融合,再配上绵糯的山西素糕,尽显晋菜粗犷豪迈中,又不乏精雕细琢的独特韵味。

这些年,俞国宝一有时间就往山西各地跑,看食材、了解当地的老菜制作技艺或者创新做法,尽可能多的把山西特色的大菜、小吃带到北京,再通过北京本地食客的反馈,调整口味。比如俞国宝从几百公里外的山西大同带回来新鲜的六瓣七蕊黄花菜,凉拌、炒制,口感鲜脆,非常好,让北京的食客颠覆了黄花菜只有干菜的印象。

俞国宝还带回了山西运城的特色小吃风葫芦。风葫芦原名凤葫芦,据说是慈禧太后逃难至山西运城,当地官员进献的一道美食,味道香甜,有点像满族的萨其马。葫芦,有吉祥之意,凤,则象征着慈禧的身份,让慈禧很是喜欢。后来传着传着,凤葫芦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风葫芦”。虽是一道小吃,但是制作步骤相当讲究,要用烫面,还要在面粉里先加入一点花生油,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出面香味。炸的时候,要像炸肉丸的手法一般,一边挤出形状,一边用勺子挖出来放入油锅里,期间还要根据面皮颜色的变化,调整“葫芦”的状态,确保受热均匀。炸好的风葫芦像金黄色的乒乓球,吃起来外硬内软,外焦里嫩,香甜可口。

——国宝——

求味之道贵以专

北京著名山西风味餐厅的掌门人俞国宝是安徽人,今年57岁,学粤菜出身。20年前,年轻的俞国宝到太原一家大型的粤菜酒楼从厨,待得时间久了,耳濡目染,他慢慢感受到了山西菜的魅力。不光是香酥鸡、烩菜、过油肉这些本土的特色菜品吸引了他,山西的醋,也勾起了老俞浓浓的好奇心。就这样,这位来自安徽的粤菜厨师,在山西,就着随手可得的食材,随时可以请教的师傅,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山西菜的各种制作技艺。2014年,乔家大院筹备在北京开店,老板找到了俞国宝,他来到北京,正式成为了一名晋菜餐厅的味道掌门。

做了十多年山西菜,俞国宝依旧对山西的醋充满好奇,临近春节,老俞听说在北京今年的年货大集上,山西老陈醋出了新口味,他特意去赶集,看看能不能为新菜设计带来些灵感。俞国宝有个梦想,他想做好菜品,让乔家大院在自己手里成为北京最好的山西风味餐厅。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心扑在餐厅,自然陪伴家人的时间就少了。今年春节,俞国宝又决定不回去了,他要留在北京,带领团队,备战年夜饭。这已经是他第五个在工作岗位上度过的新春佳节了。古人讲忠孝不能两全,既然选择了梦想,俞国宝决定就要努力向着梦想奔跑,自己也会成为家人的骄傲。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