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三十五)前鲁各庄村_北京时间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三十五)前鲁各庄村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三十五)前鲁各庄村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三十五)前鲁各庄村

村庄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传承

顺义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无数的传说故事散布在潮白河畔

记录着顺义村庄的变迁

蕴含着同宗同源的精神凝聚

顺义融媒推出《一个村名一个故事》系列报道

本期走进顺义区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

村庄档案

地理位置:位于顺义区北部

所处镇域:北小营镇

成村时间:汉代

村名由来:东汉时期,渔阳太守张堪屯兵于此,逐渐衍生成村,称为鲁各庄村,后分为南北二村,前为南,后为北,该村居南,故名前鲁各庄村。

村庄典故

该村为古狐奴县境域。东汉时期,渔阳太守张堪屯兵于此,开垦稻田。《后汉书·张堪传》记载,张堪拜渔阳太守。“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这段话不仅道出了张堪一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揭开了北方种稻光辉的历史。老百姓为歌颂中国北方开荒种稻第一人——张堪,在前鲁各庄村建设张堪庙,俗称张相公庙。庙内墙壁上绘有张堪太守带领军民开水田、种水稻的场景。庙内石碑详细记述了张堪的生平政绩,供后人追思、景仰、祭奠。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期间,该村化名为“前孔村”。20世纪70年代开始,前鲁各庄村陆续建起村办企业。1972年成立了第一个村办企业前鲁磨玉厂。1973年,前鲁木器厂成立,主要生产床、沙发、书柜等。

1977年,前鲁养鸭场成立,是饲养北京鸭的龙头企业,当时有着“北京烤鸭出前鲁”的说法。随着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前鲁养鸭场改造为以汉代文化、农耕传承为主的张堪文化园。水稻种植面积由50亩扩大到220亩。

前鲁各庄村先后获得“首都绿色村庄”“首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三十五)前鲁各庄村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三十五)前鲁各庄村

一个村名一个故事(之三十五)前鲁各庄村

村庄

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鲜活传承

顺义拥有上千年的历史

无数的传说故事散布在潮白河畔

记录着顺义村庄的变迁

蕴含着同宗同源的精神凝聚

顺义融媒推出《一个村名一个故事》系列报道

本期走进顺义区北小营镇前鲁各庄村

村庄档案

地理位置:位于顺义区北部

所处镇域:北小营镇

成村时间:汉代

村名由来:东汉时期,渔阳太守张堪屯兵于此,逐渐衍生成村,称为鲁各庄村,后分为南北二村,前为南,后为北,该村居南,故名前鲁各庄村。

村庄典故

该村为古狐奴县境域。东汉时期,渔阳太守张堪屯兵于此,开垦稻田。《后汉书·张堪传》记载,张堪拜渔阳太守。“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这段话不仅道出了张堪一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揭开了北方种稻光辉的历史。老百姓为歌颂中国北方开荒种稻第一人——张堪,在前鲁各庄村建设张堪庙,俗称张相公庙。庙内墙壁上绘有张堪太守带领军民开水田、种水稻的场景。庙内石碑详细记述了张堪的生平政绩,供后人追思、景仰、祭奠。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期间,该村化名为“前孔村”。20世纪70年代开始,前鲁各庄村陆续建起村办企业。1972年成立了第一个村办企业前鲁磨玉厂。1973年,前鲁木器厂成立,主要生产床、沙发、书柜等。

1977年,前鲁养鸭场成立,是饲养北京鸭的龙头企业,当时有着“北京烤鸭出前鲁”的说法。随着产业结构调整,2017年前鲁养鸭场改造为以汉代文化、农耕传承为主的张堪文化园。水稻种植面积由50亩扩大到220亩。

前鲁各庄村先后获得“首都绿色村庄”“首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