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小南庄社区居民自治破解“停车难”_北京时间

【工作动态】小南庄社区居民自治破解“停车难”

  小南庄社区停车自治管理委员会是在社区党建引领下,推动社区自治和社区民主协商的一次有益尝试,真正实现了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加入到社区自治队伍中,主动参与到社区日常管理里,为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发挥了积极...

【工作动态】小南庄社区居民自治破解“停车难”

  停车难,是许多老旧小区的“痛点”。但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自从去年成立停车管理自治委员会以来,不仅进出的车辆有序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和谐了,甚至一年过去了,—个院子811户居民,因此受益,全员开始“分红”。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进小南庄社区一探究竟。

  停车矛盾多了居民决定自治自管

  小南庄社区位于苏州桥西北角,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社区,800多户居民的大院里只有200余车位,加上周边都是老小区,路侧停车有限,因此停车问题一直是社区里的“老大难”。

  2014年,小南庄社区请来一家停车管理公司,想通过专业的公司来缓解停车问题。结果,4年来,由于停车管理公司以赢利为目的,造成了外部车辆随意进出社区,占用车位,而自己社区的居民反倒进小区停不了车。这让邻里之间、居民和公司之间的矛盾不断。

  找不到解决办法,居民找到了社区居委会。小南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柳春英说:“那时候,半夜12点,都能接到居民打来的电话。”为了安抚激动的居民,柳春英往往握着电话一讲就是两个小时。

  “外来的和尚也念不好经。”柳春英组织居委会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坐下来想办法。有居民提出:“不如我们自己来管理?”可是自己管理,谁来运作?向居民收费,是否有法可依?收到的费用,又如何保证公开透明?由于没有先例,也找不到其他社区的做法可供借鉴,柳春英和大家一起,经过一次次的会议协商,一点点的细化规则,最终决定成立小南庄社区停车管理自治委员会。

  “从自管会提出组建到正式建立,期间,多次召开社区两委和自管会的民主协商会议、居民代表会,同时征求了机动车主和院内人户同在的413户居民的意见,同意率达到85%以上,才最终决定建立。”柳春英说。

  2018年3月,小南庄在社区党建的引领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成立了小南庄社区停车管理自治委员会。就这样,社区居民担当志愿者,担任起入户走访、车位规划、收费管理的任务,小南庄社区也成为全市首个只运营、不盈利的停车自治社区。

  “自管会目前由7名委员组成,管理员由16名社区居民组成。”停车管理自治委员会委员于秀萍介绍,这些委员和管理员都是社区里的老街坊,有些人已经在这个社区住了30多年,对社区的情况都非常了解。“自管会的成员平时热心于社区公益,在社区内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

  只运营不盈利阳光公示让居民放心

  “谁见过这样的停车?一个月仅有60块钱的停车费,这在全北京市都不算太高吧?”还有三天才到期,居民刘春华却急着到自管会交费。

  刘春华说,别看这是小区居民自己成立的管理委员会,但大家都放心缴费,因为每月都有公示,每月都知道这些交上去的费用花在了哪里。

  记者在小区门口看到了这份公示,“支出包括:值班室8、9月通信费350元,买杀虫剂23.8元,值班室购电池36元……”事无巨细,凡有支出,就一一列出来,最终余额还剩多少,也精确到几角钱。

  柳春英介绍,停车管理自治委员会成立后,确定每月向居民收60元的停车费。这些停车费用,用于发放管理员工资和车场基础设施维护。“自管会有会计、有出纳,我们社区党支部也入驻监督,确保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有出处。每个月,我们会及时跟居民通报。”

  于秀萍告诉记者,自管会成立以来,实行24小时工作制,白天安排2人值班,晚上1人。她和其他6名委员每个月有400元的生活补贴,其他管理者每小时则补贴10元。

  但停车收费,最初是有阻力的。柳春英说,自管会刚设立时,有居民质疑它的合法性。柳春英他们早有准备,因为在自管会成立前,他们就翻阅了大量政策文件,尤其是,2018年5月,《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开始实施,允许居住小区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停车自治组织。《条例》中规定:“自我管理服务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停车自治成本费用、停车设施建设等,费用使用和收取情况应当定期在小区内公示。”就这样,他们一点点跟居民们解释,通过细心的工作,让居民们看到了他们的尽心、敬业。

  如今,在小南庄社区,一个个停车位,都标着清晰的数字,谁家车辆该停在什么位置,管理员们会一一巡查。临时车辆驶入,要留下联系方式,方便随时可以挪车。“谁家占了谁的车位,这样的事情,这一年很少发生了。孩子们回来看我,停车也方便了,我真觉得自管会的工作做得好。”居民刘春华说。

  履行承诺全体“分红”居民自治之路可行

  “哟,又上班呢,我这出去一趟。”在小南庄社区门口,如今,居民们在进出时,都习惯跟自管会的管理员们招呼一声。

  “他们工作是真细心。”许多居民纷纷说,他们经常看到,院里的树枝长得挡了谁家的停车位了,自管会的管理员看到了,第二天,就会有人来修剪。谁家的车窗户忘记关了,管理员会跑到这户人家里,告诉他们。居民相睦、社区和谐,停车管理成了大家联系感情的纽带。

  而谈起刚刚过去一个多月的“分红大会”,居民更是津津乐道:“真没想到,说是有盈余就分给大家,结果分了足足5斤食用油。”

  5月29日,在社区文化广场上,社区党委及停车自管会召开了“分红大会”。现场成箱的桶装食用油就是自管会用自管一年来的停车费结余资金为社区811户居民购买的分红物资。居民郑阿姨说:“不停车缴费也有东西拿,这事儿做得好。这一年小区秩序明显好多了,大家都看在眼里。”

  自管会去年3月份成立时,曾在公告里承诺,“收取的停车费用,用于支付值班人员值班补助和停车设施投入,如有盈余将分配给各户居民。”如今,他们履行了与全体社区居民“共享收益”的承诺。柳春英说,只要居民们支持,停车自治管理的模式就将继续下去。

  小南庄社区停车自治管理委员会是在社区党建引领下,推动社区自治和社区民主协商的一次有益尝试,真正实现了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加入到社区自治队伍中,主动参与到社区日常管理里,为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工作动态】小南庄社区居民自治破解“停车难”

  小南庄社区停车自治管理委员会是在社区党建引领下,推动社区自治和社区民主协商的一次有益尝试,真正实现了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加入到社区自治队伍中,主动参与到社区日常管理里,为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发挥了积极...

【工作动态】小南庄社区居民自治破解“停车难”

  停车难,是许多老旧小区的“痛点”。但海淀街道小南庄社区,自从去年成立停车管理自治委员会以来,不仅进出的车辆有序了,邻里之间的关系和谐了,甚至一年过去了,—个院子811户居民,因此受益,全员开始“分红”。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近日,记者走进小南庄社区一探究竟。

  停车矛盾多了居民决定自治自管

  小南庄社区位于苏州桥西北角,这座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社区,800多户居民的大院里只有200余车位,加上周边都是老小区,路侧停车有限,因此停车问题一直是社区里的“老大难”。

  2014年,小南庄社区请来一家停车管理公司,想通过专业的公司来缓解停车问题。结果,4年来,由于停车管理公司以赢利为目的,造成了外部车辆随意进出社区,占用车位,而自己社区的居民反倒进小区停不了车。这让邻里之间、居民和公司之间的矛盾不断。

  找不到解决办法,居民找到了社区居委会。小南庄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柳春英说:“那时候,半夜12点,都能接到居民打来的电话。”为了安抚激动的居民,柳春英往往握着电话一讲就是两个小时。

  “外来的和尚也念不好经。”柳春英组织居委会和社区居民、志愿者坐下来想办法。有居民提出:“不如我们自己来管理?”可是自己管理,谁来运作?向居民收费,是否有法可依?收到的费用,又如何保证公开透明?由于没有先例,也找不到其他社区的做法可供借鉴,柳春英和大家一起,经过一次次的会议协商,一点点的细化规则,最终决定成立小南庄社区停车管理自治委员会。

  “从自管会提出组建到正式建立,期间,多次召开社区两委和自管会的民主协商会议、居民代表会,同时征求了机动车主和院内人户同在的413户居民的意见,同意率达到85%以上,才最终决定建立。”柳春英说。

  2018年3月,小南庄在社区党建的引领下,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成立了小南庄社区停车管理自治委员会。就这样,社区居民担当志愿者,担任起入户走访、车位规划、收费管理的任务,小南庄社区也成为全市首个只运营、不盈利的停车自治社区。

  “自管会目前由7名委员组成,管理员由16名社区居民组成。”停车管理自治委员会委员于秀萍介绍,这些委员和管理员都是社区里的老街坊,有些人已经在这个社区住了30多年,对社区的情况都非常了解。“自管会的成员平时热心于社区公益,在社区内有一定号召力和影响力。”

  只运营不盈利阳光公示让居民放心

  “谁见过这样的停车?一个月仅有60块钱的停车费,这在全北京市都不算太高吧?”还有三天才到期,居民刘春华却急着到自管会交费。

  刘春华说,别看这是小区居民自己成立的管理委员会,但大家都放心缴费,因为每月都有公示,每月都知道这些交上去的费用花在了哪里。

  记者在小区门口看到了这份公示,“支出包括:值班室8、9月通信费350元,买杀虫剂23.8元,值班室购电池36元……”事无巨细,凡有支出,就一一列出来,最终余额还剩多少,也精确到几角钱。

  柳春英介绍,停车管理自治委员会成立后,确定每月向居民收60元的停车费。这些停车费用,用于发放管理员工资和车场基础设施维护。“自管会有会计、有出纳,我们社区党支部也入驻监督,确保花出去的每一分钱都有出处。每个月,我们会及时跟居民通报。”

  于秀萍告诉记者,自管会成立以来,实行24小时工作制,白天安排2人值班,晚上1人。她和其他6名委员每个月有400元的生活补贴,其他管理者每小时则补贴10元。

  但停车收费,最初是有阻力的。柳春英说,自管会刚设立时,有居民质疑它的合法性。柳春英他们早有准备,因为在自管会成立前,他们就翻阅了大量政策文件,尤其是,2018年5月,《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开始实施,允许居住小区在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指导下,成立停车自治组织。《条例》中规定:“自我管理服务可以收取一定的费用,用于停车自治成本费用、停车设施建设等,费用使用和收取情况应当定期在小区内公示。”就这样,他们一点点跟居民们解释,通过细心的工作,让居民们看到了他们的尽心、敬业。

  如今,在小南庄社区,一个个停车位,都标着清晰的数字,谁家车辆该停在什么位置,管理员们会一一巡查。临时车辆驶入,要留下联系方式,方便随时可以挪车。“谁家占了谁的车位,这样的事情,这一年很少发生了。孩子们回来看我,停车也方便了,我真觉得自管会的工作做得好。”居民刘春华说。

  履行承诺全体“分红”居民自治之路可行

  “哟,又上班呢,我这出去一趟。”在小南庄社区门口,如今,居民们在进出时,都习惯跟自管会的管理员们招呼一声。

  “他们工作是真细心。”许多居民纷纷说,他们经常看到,院里的树枝长得挡了谁家的停车位了,自管会的管理员看到了,第二天,就会有人来修剪。谁家的车窗户忘记关了,管理员会跑到这户人家里,告诉他们。居民相睦、社区和谐,停车管理成了大家联系感情的纽带。

  而谈起刚刚过去一个多月的“分红大会”,居民更是津津乐道:“真没想到,说是有盈余就分给大家,结果分了足足5斤食用油。”

  5月29日,在社区文化广场上,社区党委及停车自管会召开了“分红大会”。现场成箱的桶装食用油就是自管会用自管一年来的停车费结余资金为社区811户居民购买的分红物资。居民郑阿姨说:“不停车缴费也有东西拿,这事儿做得好。这一年小区秩序明显好多了,大家都看在眼里。”

  自管会去年3月份成立时,曾在公告里承诺,“收取的停车费用,用于支付值班人员值班补助和停车设施投入,如有盈余将分配给各户居民。”如今,他们履行了与全体社区居民“共享收益”的承诺。柳春英说,只要居民们支持,停车自治管理的模式就将继续下去。

  小南庄社区停车自治管理委员会是在社区党建引领下,推动社区自治和社区民主协商的一次有益尝试,真正实现了社区的共建共治共享,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居民自觉加入到社区自治队伍中,主动参与到社区日常管理里,为全面提升社区建设水平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