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学生睡眠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那么影响未成年睡眠健康的因素都有哪些,一起来了解。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就发布报告称,我国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率居高不下,如果不包含午睡时间,其睡眠不足率接近一半。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充足且质量上乘的睡眠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大脑发育以及情绪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在现实中,不少中小学生由于学业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等多重因素,面临睡眠不足、质量不佳的问题。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睡眠康复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中,11岁的明明(化名)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医生说,明明有比较严重的睡眠问题,凌晨两三点仍然处于兴奋状态。这种不规律的睡眠习惯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医生介绍,明明刚到医院的时候不爱搭理人,情绪波动得很明显,有时候很低落,有时候又容易暴躁。在接受1个星期的系统性治疗后,明明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医生介绍,明明的病情是由于自身过敏而导致的,可是还有一些未成年人却是因为其他原因导致睡眠不足。记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就有报告显示青少年平均睡眠时长只有7.8个小时。而根据最新的流调显示,广西中小学生睡眠不足占比已经过半。

2021年,教育部曾经发布一则“睡眠令”,对学生的必要睡眠时间、学校作息时间、晚上就寝时间等3个“重要时间”作出明确要求。比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睡眠达不到这个标准,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的原因,习惯晚睡晚起的家长往往会让孩子跟随他们的作息,从而打乱了孩子们正常的生物钟。

医生说,未成年人的睡眠往往容易被大人所忽视,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状况时,家长仍会认为孩子是缺乏营养元素或者是多动症导致,很难联想到是睡眠不好在作祟。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可以考虑带孩子到医院的学习障碍门诊进行系统性的检查。

保障未成年人的睡眠需要家长、学校和医疗机构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充足的睡眠中茁壮成长。
来源:广西台新闻中心
编辑:吕剑魁
责编:黄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