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送花参展乐在其中,福禄巷里摘葫芦登高望远,地道!_北京时间

老北京送花参展乐在其中,福禄巷里摘葫芦登高望远,地道!

北京的秋虽然短暂,但却美得独具气质,愈发让人舍不得辜负。北京交通广播《问道1039》推出“发现北京之美·解锁金秋的多元魅力”系列报道,挖掘北京秋季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生活美学,立体记录这惊鸿一瞥的北京金秋。每年深秋时节,东四街道的老北京们固定有几件“大事儿”要办。咱们一起去热闹热闹!

老北京送花参展乐在其中,福禄巷里摘葫芦登高望远,地道!

北京的秋虽然短暂,但却美得独具气质,愈发让人舍不得辜负。北京交通广播《问道1039》推出“发现北京之美·解锁金秋的多元魅力”系列报道,挖掘北京秋季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生活美学,立体记录这惊鸿一瞥的北京金秋。

东四菊友选送的60盆标本菊/记者拍摄

每年深秋时节,东四街道的老北京们固定有几件“大事儿”要办。一早,东四园艺驿站里六十盆盛开的标本菊端庄地等待出发,花杆笔直、颜色艳丽、润泽如缎。

李健:每年不一定数量,最少也得准备60盆,有的时候还会更多。

东四菊友将参展菊花装车/记者拍摄

“东四居民作品”已经成为近年来北海公园菊花展的固定嘉宾。为了这一天,胡同“菊花班”的居民们从春天就开始忙活了。东四花友汇会长李健说:

李健:你看等到天气冷了,花没了得给它收起来,然后等到天暖和了,出芽子了,掐那芽子种上,这叫扦插,等那芽子插里边熟了、长好了,再出芽了,还得要翻,再掐下来,再种。菊花是最不好养的,它各品种习性还不一样。

东四菊友作品/记者拍摄

明清时菊花就是皇家御花园的常见花卉,慢慢传到民间。老北京人讲究“赏菊”是秋日雅事,和登高、吃螃蟹并称“秋日三趣”。

想养好菊花可不是玩闹,菊友们说,大伙儿不仅爱菊,更师从北海公园标本菊传统养殖技法第五代代表传承人刘宁,钻研养菊花的门道儿。

东四菊友:我感觉菊花就好像老北京的象征似的,也代表人的精气神。看着花心情特别愉悦,我对这植物方面我挺喜好的,有人指导我们怎么培植,怎么种、维护,从小苗一直到大,全程带着我们养,我那养了好几十盆呢。

李健:它对水、肥、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人工养殖它还得有“色”,包括垂的这丝儿,养花这个事一直我就说,喜爱跟养好了不是一回事,这里边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养菊花更是这技术当中的尖儿。

菊花装车完毕后将送至北海公园布展/记者拍摄

阳光正好,吉时已到,十几位居民小心地抱着菊花装车,人和花一起奔北海公园去。送花的车不能开得太快,不只是为了减少颠簸、保护花头,更是大伙儿默契地珍惜着这份雅兴。

东四菊友:对对对,咱们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点,别把花瓣给碰掉了,搬不动的一次就搬一盆......你们仨加我们俩,正好五个人上那个车。

菊友们在北海公园卸车/记者拍摄

东四居民的菊花展位在北海公园万佛楼遗址,李健张罗着菊花卸车,街坊们借来板车,簇拥着这一车菊花往展位去,你一言我一语地给菊花们的站位排序出谋划策。

街坊们用板车将参展菊花运至展位/记者拍摄

作为今年北京菊花文化节主会场,北海公园展示了600多种约4万盆菊花。东四居民送花参展并不会盛装出席,只穿平时衣服,身上蹭的净是花土,他们只是朴素地想把自己的漂亮宝贝拿给大家一起分享,给北京的秋添一抹色彩。

李健:有一句诗是怎么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看就是这么个意思。在东四胡同,每年秋天都有一项盛事,从菊花筛选到能够评上,那种笑,那种乐,是发自内心的。能把花送到咱们北海公园,这也是爱菊人的一种自豪,一种获得感。

井辉:我是山东人,我1983年来的北京,我过来也接近43年了。高兴,自己养了那么久,亲手培育出来的菊花来到北海公园展出,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客流量大,感觉到心里高兴!

段凤兰:老人们都管它叫九月菊,它九月(农历)正是盛开,咱们抽时间怎么也要上北海公园或者天坛公园看菊展去,现在有我们亲手养的菊花摆在这,那你说我们荣幸不荣幸?而且我们也是参与到咱们北京城市绿化美化,这纯粹叫修身养性。

东四居民菊花作品在北海公园展出/记者拍摄

刚刚过去的周末,北海公园菊花展已经开幕,今天(10月31日),2025年东城“菊花”文化节也精彩亮相,主会场就设在东四园艺驿站,东四六条胡同也被菊花装点,六条西口的展位由北海公园布展,皇家园林的菊花也来到咱寻常百姓家。东四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四级调研员宋春午说,这怎能不说是一种双向奔赴呢?

宋春午:我们自己也组织了东四市民菊花节,到今年已经第八年了,同时东四街道跟北海公园也联合,我们给北海公园送菊花,到我们市民菊展的时候,北海公园也给我们做一个展台。这尤其是对于年龄大的居民,腿脚不方便的居民来说,我推开门就能看到北海公园专业的人家养的这个菊花,这种幸福感可能是在其他街道体会不到的。

东四菊花班在展位前合影留念/记者拍摄

安顿好了菊花,李健还有一件秋日大事要办——摘葫芦!每年霜降前后,他在胡同种的葫芦已然长得个大肚圆,静候采摘,胡同也因为这些葫芦得了“福禄巷”的美名。

李健:每年春天咱们开始育苗,是在屋里育苗,差不多长到有40厘米高的时候,最好在4月12日到15日把苗入土,栽上以后,陆续地葫芦苗会长起来、爬架子,到10月份了,果实也出来了,一个一个的,非常漂亮。

李健上房摘葫芦/记者拍摄

别看李健今年已经63岁了,房上五米五高的葫芦架子说上就上。街坊念叨着让他小心小心,而他已经在房顶了。

李健:人家一看,这真是养葫芦的,飞檐走壁!登高就是这样,你别自个吓唬自己。摘之前先把秧子捋一捋,收一下秧子,这样干枯的秧子就给它摘掉,让它把最后的这点养分都收到葫芦身上来。看那个小葫芦,这样的就长不成了,都给它去掉,省得它吸收养分。

揪掉小果、剪掉残枝烂叶,李健探着身子“咔嚓”一声摘得一个大葫芦,这意味着这一年他又完成了和街坊的约定。

李健:葫芦这会儿体量硕大,外壳非常光亮,泛白色,那就是成熟的标志了。看我给它摘下来!看这大葫芦,得有70厘米高,10来斤沉。这么大个,我早就相中它了!我早就看它漂亮,街坊早就跟我预定了它了。这么大的葫芦,大家一块儿高兴高兴!你看这就是胡同里的秋天,胡同里的丰收!

李健摘得大葫芦/记者拍摄

菊花送展,葫芦成熟,站在胡同房顶上,一边感慨一年又一年,一边却又似乎忘了时间。过滤了地面上的人潮车流,眼里只看到沉静又温暖的秋日斜阳,心里也明白了老舍先生那句“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记者|编辑:李天一

主编:朱来生

老北京送花参展乐在其中,福禄巷里摘葫芦登高望远,地道!

北京的秋虽然短暂,但却美得独具气质,愈发让人舍不得辜负。北京交通广播《问道1039》推出“发现北京之美·解锁金秋的多元魅力”系列报道,挖掘北京秋季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生活美学,立体记录这惊鸿一瞥的北京金秋。每年深秋时节,东四街道的老北京们固定有几件“大事儿”要办。咱们一起去热闹热闹!

老北京送花参展乐在其中,福禄巷里摘葫芦登高望远,地道!

北京的秋虽然短暂,但却美得独具气质,愈发让人舍不得辜负。北京交通广播《问道1039》推出“发现北京之美·解锁金秋的多元魅力”系列报道,挖掘北京秋季背后的文化内涵与生活美学,立体记录这惊鸿一瞥的北京金秋。

东四菊友选送的60盆标本菊/记者拍摄

每年深秋时节,东四街道的老北京们固定有几件“大事儿”要办。一早,东四园艺驿站里六十盆盛开的标本菊端庄地等待出发,花杆笔直、颜色艳丽、润泽如缎。

李健:每年不一定数量,最少也得准备60盆,有的时候还会更多。

东四菊友将参展菊花装车/记者拍摄

“东四居民作品”已经成为近年来北海公园菊花展的固定嘉宾。为了这一天,胡同“菊花班”的居民们从春天就开始忙活了。东四花友汇会长李健说:

李健:你看等到天气冷了,花没了得给它收起来,然后等到天暖和了,出芽子了,掐那芽子种上,这叫扦插,等那芽子插里边熟了、长好了,再出芽了,还得要翻,再掐下来,再种。菊花是最不好养的,它各品种习性还不一样。

东四菊友作品/记者拍摄

明清时菊花就是皇家御花园的常见花卉,慢慢传到民间。老北京人讲究“赏菊”是秋日雅事,和登高、吃螃蟹并称“秋日三趣”。

想养好菊花可不是玩闹,菊友们说,大伙儿不仅爱菊,更师从北海公园标本菊传统养殖技法第五代代表传承人刘宁,钻研养菊花的门道儿。

东四菊友:我感觉菊花就好像老北京的象征似的,也代表人的精气神。看着花心情特别愉悦,我对这植物方面我挺喜好的,有人指导我们怎么培植,怎么种、维护,从小苗一直到大,全程带着我们养,我那养了好几十盆呢。

李健:它对水、肥、环境都有一定的要求,人工养殖它还得有“色”,包括垂的这丝儿,养花这个事一直我就说,喜爱跟养好了不是一回事,这里边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养菊花更是这技术当中的尖儿。

菊花装车完毕后将送至北海公园布展/记者拍摄

阳光正好,吉时已到,十几位居民小心地抱着菊花装车,人和花一起奔北海公园去。送花的车不能开得太快,不只是为了减少颠簸、保护花头,更是大伙儿默契地珍惜着这份雅兴。

东四菊友:对对对,咱们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点,别把花瓣给碰掉了,搬不动的一次就搬一盆......你们仨加我们俩,正好五个人上那个车。

菊友们在北海公园卸车/记者拍摄

东四居民的菊花展位在北海公园万佛楼遗址,李健张罗着菊花卸车,街坊们借来板车,簇拥着这一车菊花往展位去,你一言我一语地给菊花们的站位排序出谋划策。

街坊们用板车将参展菊花运至展位/记者拍摄

作为今年北京菊花文化节主会场,北海公园展示了600多种约4万盆菊花。东四居民送花参展并不会盛装出席,只穿平时衣服,身上蹭的净是花土,他们只是朴素地想把自己的漂亮宝贝拿给大家一起分享,给北京的秋添一抹色彩。

李健:有一句诗是怎么说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看就是这么个意思。在东四胡同,每年秋天都有一项盛事,从菊花筛选到能够评上,那种笑,那种乐,是发自内心的。能把花送到咱们北海公园,这也是爱菊人的一种自豪,一种获得感。

井辉:我是山东人,我1983年来的北京,我过来也接近43年了。高兴,自己养了那么久,亲手培育出来的菊花来到北海公园展出,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客流量大,感觉到心里高兴!

段凤兰:老人们都管它叫九月菊,它九月(农历)正是盛开,咱们抽时间怎么也要上北海公园或者天坛公园看菊展去,现在有我们亲手养的菊花摆在这,那你说我们荣幸不荣幸?而且我们也是参与到咱们北京城市绿化美化,这纯粹叫修身养性。

东四居民菊花作品在北海公园展出/记者拍摄

刚刚过去的周末,北海公园菊花展已经开幕,今天(10月31日),2025年东城“菊花”文化节也精彩亮相,主会场就设在东四园艺驿站,东四六条胡同也被菊花装点,六条西口的展位由北海公园布展,皇家园林的菊花也来到咱寻常百姓家。东四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四级调研员宋春午说,这怎能不说是一种双向奔赴呢?

宋春午:我们自己也组织了东四市民菊花节,到今年已经第八年了,同时东四街道跟北海公园也联合,我们给北海公园送菊花,到我们市民菊展的时候,北海公园也给我们做一个展台。这尤其是对于年龄大的居民,腿脚不方便的居民来说,我推开门就能看到北海公园专业的人家养的这个菊花,这种幸福感可能是在其他街道体会不到的。

东四菊花班在展位前合影留念/记者拍摄

安顿好了菊花,李健还有一件秋日大事要办——摘葫芦!每年霜降前后,他在胡同种的葫芦已然长得个大肚圆,静候采摘,胡同也因为这些葫芦得了“福禄巷”的美名。

李健:每年春天咱们开始育苗,是在屋里育苗,差不多长到有40厘米高的时候,最好在4月12日到15日把苗入土,栽上以后,陆续地葫芦苗会长起来、爬架子,到10月份了,果实也出来了,一个一个的,非常漂亮。

李健上房摘葫芦/记者拍摄

别看李健今年已经63岁了,房上五米五高的葫芦架子说上就上。街坊念叨着让他小心小心,而他已经在房顶了。

李健:人家一看,这真是养葫芦的,飞檐走壁!登高就是这样,你别自个吓唬自己。摘之前先把秧子捋一捋,收一下秧子,这样干枯的秧子就给它摘掉,让它把最后的这点养分都收到葫芦身上来。看那个小葫芦,这样的就长不成了,都给它去掉,省得它吸收养分。

揪掉小果、剪掉残枝烂叶,李健探着身子“咔嚓”一声摘得一个大葫芦,这意味着这一年他又完成了和街坊的约定。

李健:葫芦这会儿体量硕大,外壳非常光亮,泛白色,那就是成熟的标志了。看我给它摘下来!看这大葫芦,得有70厘米高,10来斤沉。这么大个,我早就相中它了!我早就看它漂亮,街坊早就跟我预定了它了。这么大的葫芦,大家一块儿高兴高兴!你看这就是胡同里的秋天,胡同里的丰收!

李健摘得大葫芦/记者拍摄

菊花送展,葫芦成熟,站在胡同房顶上,一边感慨一年又一年,一边却又似乎忘了时间。过滤了地面上的人潮车流,眼里只看到沉静又温暖的秋日斜阳,心里也明白了老舍先生那句“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记者|编辑:李天一

主编:朱来生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