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首都东大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城市图书馆自正式开放以来,已经成为首都热门打卡地、文化新地标。北京城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共有地上3层,地下1层。
(记者 田智钢 通讯员 韩丽婷)坐落于首都东大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城市图书馆自正式开放以来,已经成为首都热门打卡地、文化新地标。北京城市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为7.5万平方米,共有地上3层,地下1层。

从远处看,276块超大玻璃组成的全玻璃幕墙璀璨剔透,看不到任何龙骨支撑,作为本项目最主要的外围护体系,全玻璃幕墙的设计方案经历了方案假定、方案比对、方案论证、方案深化、方案实施的曲折推演历程。

设计团队大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互为肋”结构体系,基于折线玻璃面板可以互为支撑的构想,将面板的面外受力体系转化为面内受力体系,即通过灵活运用玻璃面板之间自带的角度,让玻璃面板在承受自身面外荷载的同时,同步承受相邻板块传递的面内荷载,进而依靠结构胶进行传力,将面板粘结为一体。

然而,国际国内现有玻璃加工设备均在20米内,原方案中21米的通高玻璃方案无论是从加工生产还是运输安装,都存在着极大的风险。最终,经过“剥洋葱”般的问题拆解和求证过程,玻璃高度分格即“5+16”的分格折线幕墙方案成为最优解,首个“互为肋”结构体系也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付诸于实践。

在这座由144棵“银杏树”支撑起的知识空间,读者不仅能欣赏到通透璀璨的建筑美,体验惬意雅韵的阅读美,还能感受科技赋能的智慧美。漫步于蜿蜒的“书山”之路,穿梭于“森林书苑”之间,或是在“知识山丘”驻足停留,一个个读书人的身影,与图书馆恢宏悠远的空间布局,交织辉映,构成了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线。(责编 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