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指导下,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推出一大批高质量抗战主题纪录片,形成以《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心安何处》《东北抗联》《正义之战》等为核心的纪录片矩阵。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铭记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指导下,全国广播电视行业推出一大批高质量抗战主题纪录片,形成以《胜利1945》《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心安何处》《东北抗联》《正义之战》等为核心的纪录片矩阵。
(一)
2025年不仅是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更是对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复兴的深刻回望,这一特殊历史节点赋予了纪录片创作双重意义。
这批纪录片涵盖“叙事宏大与微观视角结合”“个体命运与国家叙事交融”的特点,既突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也彰显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贡献;既展现抗战胜利的全局意义,又聚焦普通人的抗战故事,形成多层次表达。
比如,先行于7月14日在北京卫视以及“北京时间”客户端、爱奇艺、优酷等重点网络视听平台播出,由国家广电总局、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广电局指导,北京广播电视台精心制作的的大型纪录片《卢沟桥:我们的纪念》,围绕卢沟桥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珍贵展陈,以“一件文物、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的艺术表现形式,构建历史场景与当代展陈的时空对话,带领观众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出发,重回历史现场,开启一次精神追寻。

纪录片向观众首次公开大量珍贵的抗战文物和视频,包括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最早视频、第一次公开的一二九运动珍稀视频、赵一曼被捕后的档案、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沈忠明的革命烈士证书、斯诺的背包等,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献价值。
再如,由重庆重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出品,并将于8月下旬播出的纪录片《胜利1945》,以1945年为时间原点,以伟大抗战精神为思想脉络,以“牺牲”“血战”“苦干”“不屈”“胜利”五个篇章,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军民的抗战史诗,以有感染力的人物和故事,将宏观叙事融入微观讲述,生动解读伟大抗战精神,回答“我们何以胜利”的历史之问,展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抗战烽火中铸就的民族魂。
由真实传媒有限公司敖雪工作室、谢申照工作室联合主创,将于8月上旬播出的纪录片《心安何处》,通过寻访记录生活在中国和日本几位遗孤老人的生活现状,讲述日本侵华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独特经历和精神伤痛,揭示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展现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和超越血脉的大爱,启示后人要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由辽宁省广播电视局牵头出品的纪录片《东北抗联》,集结了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四省广播电视台优秀纪录片团队联合制作,回顾了东北抗联在残酷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重大事件,讲述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抗日英雄的故事,以14年抗战史观阐释东北抗联精神,揭秘“冰天雪地中的钢铁长城”,生动展示这一镌刻在东北大地上的英雄史诗。
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出品,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党史军史研究中心指导的纪录片《正义之战》,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珍贵影像资料为基础,结合现场录制拍摄,从宏观上讲述历史,从微观上分析历史,坚持以我为主、以中国战场为主,全景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进程,反映中国全民族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这批纪录片不仅是对抗战历史的深情致敬,更回应了新时代的精神需求。如《胜利1945》通过对比抗战时期的“地无分南北”与当代中国的“强军梦”,彰显“自强才能复兴”的深刻启示;《心安何处》则通过个体故事,诠释“个人命运与国家相连”的价值观,为青年一代提供精神坐标。
(二)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同样精心策划了一批专题片纪录片,全平台、多语种着力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其中,十集政论片《胜利》,通过回顾中国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通过表现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地位,阐释非凡历史中的中国力量和中国贡献。值得一提的是,该片首次完整披露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一些历史资料,包括美国国家档案馆有关纪录影片、《西行漫记》作者斯诺个人拍摄的珍贵影像等。
总台出品的纪录片《山河铭记》中,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有生动感人的历史细节,通过采访数十位百岁左右的抗战老兵,第一视角讲述鲜为人知而又感人至深的历史细节,重点展示“持久战”战略方针指引下中国军队与人民所运用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另外,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六集纪录片《受降》,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浴血奋战、英勇抗日,夺取胜利并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历史历程;六集纪录片《烽火侨心》讲述的是海外华侨华人通过国际声援、物资运输、医疗援助等多种方式融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故事,其中,将首次呈现旅美中国留学生樊庆笙冒着生命危险飞越“驼峰航线”,带回祖国青霉素菌种样本试管等一批之前没有展示过的珍贵物品;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将推出纪录片《共同的使命》和《伟大的胜利——苏联摄影师镜头里的中国抗战》,向海外受众阐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东方主战场”的重要贡献,以及中俄两国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些作品通过多元视角、丰富史料和国际叙事,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伟大历程,为新时代传承抗战精神提供了生动的影像载体。
(三)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重磅推出两部纪录片。其中,《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国对日战犯审判》以两集的体量,聚焦抗日战争胜利后,自1945年至1956年间,中国针对日本战犯暴行的12个法庭审判。该片邀请英国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院教授Barak Kushner(顾若鹏)作为主持人串联全片,采访海内外重量级专家学者,客观有据地揭露侵华日军的确切罪行,全面立体地展现中国以法理精神惩治战犯的正义伸张,具有较强的国际传播价值。

纪录片《抗日战争启示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全民族众志成城奋勇抗战、中国人民同反法西斯同盟国以及各国人民并肩战斗四个主题展开,生动描绘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

由国家行政学院音像出版社、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联合出品的纪录片《抗战胜利的号角》,独树一帜地选取音乐、文学、戏剧、美术、国际友人创作的文艺作品五个维度,全面生动展现抗战期间文化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西部国际传播中心出品的纪录片《<苦干>归来:一部奥斯卡获奖纪录片的传奇》,进行跨越80年的寻访、记录、挖掘,探寻抗战历史,记录展示中美并肩作战抗击法西斯,血与火铸造的友谊,见证中国80年发展巨变;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创制的纪录片《战火中的173天》,讲述了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成员,在1939年至1940年间的173天内,冒着日军的炮火,在中国西南35个县市进行了为期173天的古建调查。
2025年的抗战纪录片矩阵,既是历史的镜鉴,也是未来的号角。它以影像镌刻民族记忆,用故事传递中国力量,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献上了一份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高度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