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昆明动物园猫猴共处、猴子疑似虐猫、有女孩想要跳进园区解救猫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目前园方已经将猴山的2只猫安全移出。为什么这两种小动物的事让人从始至终都有点毛骨悚然?原因其实都在人的身上。
上周,昆明动物园猫猴共处、猴子疑似虐猫、有女孩想要跳进园区解救猫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目前园方已经将猴山的2只猫安全移出。
为什么这两种小动物的事让人从始至终都有点毛骨悚然?原因其实都在人的身上。
这一事件中的猫很容易被网友们共情带入。很多人发表下面的评论:虽然我不养猫/虽然我不喜欢猫/虽然我不是动物保护人士,但是我也受不了昆明动物园这样把猫猴关在一起。

这些评论隐含的情绪是什么呢?猫是弱小的,相比于猴猫的数量也是少的;猫还被虐待,它被猴子拽着尾巴到处丢着玩;这一切都是长期的。如果是一个人,生活不太如意,偶尔风餐露宿,此时另一个强大的团体说“你有福气了,以后吃穿肯定不用愁了,就是每天都需要被另一个种群霸凌。”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
在这一事件中,如果把情感带入猴子一方,你会还原出另一个场景:虽然我不濒危,可好歹算是保护动物,我的家庭里论资排辈搞得很全面,忽然大门被强行打开,放进来一个不喜欢的邻居。我们游玩时,它呼噜山响,我们的食物有一部分还要归它。
猴子的领地意识也算强的,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峨眉山人猴大战,最后分流的方法其实是人得先让一步,之后再利用河流峡谷地形地貌特点,把人猴进行硬隔离。虽说昆明动物园猫猴大战中,猴子处于上风,但是实际上挑战猴的不是猫,而是人。
所以这就要说园方的责任。 一个是野生动物、一个是宠物,一面是人为管理,一面是动物天性,园方给外界的信息是收留了流浪猫、灭了老鼠、给猴子当了保安,实际上,这却挑战了猫猴双方的本性,更谈不上任何保护,这种自以为是的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的一举多得,换来网友和专业人士的批评似乎也并不奇怪。
事情闹得这么大,动物园的回应一次比一次糟糕。先说这是市民为灭鼠支招,而且灭鼠效果良好,之后又说:网民反映的揪、抓等问题是动物之间的嬉戏,并不是虐待。理性的人们其实是明白的,它们是动物,它们的行为不可能符合人类社会的道德观,但是作为动物园,向外去推责任,而且没有虚心的态度,面对庞大的质疑,还依然坚称猫猴和睦相处,嘴硬,事必然大。
在昆明动物园两只猫被解救后,有网友爆料,南昌、通辽、大理等地也出现或依然存在猫猴共处现象,南昌动物园吓得迅速回应:“猴园是露天敞开式区域,没有铁笼围挡,野猫能够轻易进入,但猴子园区是下陷式,与地面相差3米多,野猫可能进入就没法上来。一旦发现野猫闯入猴子园区,会及时驱赶或诱捕,若诱捕成功会联系小动物保护组织或流浪宠物救助组织进行妥善处置。”
如此看来,这种事肯定不是昆明一地独有。这个逻辑是:虽然猫被猴子欺负甚至虐待,但是总好过在外流浪,总比死了好。猴子虽然要和另一个物种在一起相处,但这里的老鼠也少了。
但要注意,这个逻辑都是人类的,不是动物的。动物园的职责中包含了保护、研究、科普、教育等,或许是因为动物生态、动物行为、动物防疫等知识不了解,所以猫猴共处、不同本性的动物在一起混养的闹剧才会接连上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