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对于耳鸣症状,专家表示,耳鸣是身体发出的一种“警报信号”,通过耳鸣提醒大脑,身体可能出现了不适,需要进行及时调整。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听力和视力虽然都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比起眼睛,耳朵却容易被忽视。事实上,为人们带来有声世界的耳朵,是非常脆弱的器官,很容易“受伤”。据估计,我国至少有1亿耳鸣患者,并且患者年龄日趋年轻化。很多耳鸣患者自述,除了听到声音外,还会出现睡眠障碍、心烦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抑郁等,进而导致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下降。
为何会出现耳鸣?
北京同仁医院耳科主任医师马晓博指出,引起耳鸣的原因多且复杂,要想改善耳鸣,需要找准病因,并对其进行治疗,才能更好地防治耳鸣。
马晓博介绍,与耳朵本身有关的耳鸣,根据病变发生在听觉通路的位置可分为不同类型,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鉴别诊断。此外,除了耳部本身的疾病,全身其他疾病,甚至是精神情绪的变化,都有可能造成耳鸣的出现。所以可以把耳鸣看做为身体发出的一种“警报信号”。当身体的某项机能出现了失衡,耳朵会发出耳鸣信号,当此机能调整好后,耳鸣的信号也会逐渐消失。
据介绍,根据耳鸣是否能被患者之外的人感知或记录到,可分为主观性耳鸣和客观性耳鸣。临床上主观性耳鸣比较多见,即自我感觉响,别人感觉不到。客观性耳鸣是自己觉得响,医生通过一些辅助手段也可以听到,常与耳部周边的血管异常以及肌肉痉挛有关,这种情况临床上相对少见。
“耳鸣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有统计发现,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过耳鸣。”马晓博强调,对于一过性的耳鸣,不用过于紧张,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放松心情,避免劳累。如果耳鸣持续几天不能消退,并伴有听力的下降或眩晕,就需要及时就医了。
日常生活中,耳朵如何保健?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耳朵的保健,马晓博建议:第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第二,如果出现了急性的耳聋、耳鸣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通过及时处理,一般是可以恢复的。如果急性耳鸣治疗不及时转化成慢性耳鸣,治疗起来就会相对困难些;第三,一般情况下,耳朵不需要频繁的清理,因为耵聍对外耳道有一定的保护功能,并且它会随着人体的运动或者咀嚼逐渐向外排出。如果耵聍形成团块堵塞耳道,导致出现了耳聋耳鸣等症状,建议到正规的医院请耳科医生帮助处理;第四,对于习惯长时间,特别是处于嘈杂环境中,佩戴耳机的人群,建议尽量避免这种行为,以防导致噪音性耳聋和耳鸣。
来源:新华网、人民日报
编辑:张余蓉
责编:李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