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中区图书馆科学规划1900余平方米的开放区域,约4万册纸质藏书有序陈列
(记者 崔倩)金秋时节,北京工商大学东区图书馆完成升级改造焕新回归、中区图书馆全新启用,双馆联动正式面向全校师生开放。
据悉,中区图书馆科学规划 1900 余平方米的开放区域,约 4 万册纸质藏书有序陈列,馆藏聚焦轻工、食品、生物、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及综合类读物 —— 从专业教材到前沿著作,从经典书籍到科普读物,既满足师生专业学习需求,也为兴趣拓展提供广阔空间,让每一位走进图书馆的师生都能在书香中探索知识边界。
强化政治引领,筑牢立德树人阵地
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将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作为根本遵循,把服务育人、文化育人贯穿日常管理全过程。通过定期开展 “红书共读” 活动,该馆推动党建工作与信息咨询、空间管理、阅读推广深度融合,以红色引擎驱动服务质量提升,让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在资源建设、技术保障与读者服务的每一个环节。这种模式确保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能有效引导师生在阅读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习中厚植家国情怀。
创新智慧服务,践行数字化建设要求
为实现 “服务更高效、借阅更便捷”,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全面引入智能化设施:咨询借还一体机器人如同 “移动导航员”,可精准解答读者疑问、引导空间路线;预约书取书柜与自助 PAD 借阅系统实现跨馆委托一站式办理,打破校区壁垒;两校区共 3000 余个阅览座位全部启用智慧管理系统,墨水屏电子标签实时显示 “已预约”“空闲” 状态,大幅提升座位资源利用效率。这些智慧化举措,成为图书馆践行数字化建设要求的核心抓手。
优化空间功能,营造人文学习环境
在保障藏书陈列与专业覆盖的基础上,北京工商大学中区图书馆创新设置静音舱、艺术连廊、开放讨论区等特色空间 —— 既满足师生专注学习的需求,也为交流协作提供平台,更以美育熏陶丰富育人维度。从独自钻研的静谧角落,到小组讨论的活力区域,再到艺术氛围浓厚的连廊空间,这座图书馆已不再是单一的 “藏书馆”,而是兼顾多元需求的 “学习打卡地” 与 “精神栖息所”,为学生综合素质成长提供全面支撑。
一位该校学生在体验后表示:“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全能又暖心,非常多的智能设备,让我每次找书借书都特别方便,用完还记忆犹新;而且静音舱和连廊艺术区的设计,让学习过程一点都不枯燥。”
深化文化赋能,提升 “以文化人” 实效
作为北京工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图书馆不仅通过主题展览、读书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依托丰富的外文资源与服务,助力留学生感知中国、了解中国。
一名来自英国的留学生分享道:“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里应用了很多先进技术,学习非常方便;同时,这里也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的绝佳场所,帮助我深化对中国的认知。中国的教育理念和提供的资源,真的很棒!”
从东区焕新到中区启航,北京工商大学图书馆的升级建设已成为该校推进育人体系完善的重要实践。据观察,未来该馆将持续以总书记的嘱托为指引,以党建为统领、以智慧化为支撑,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拓展育人路径。这座以 “知识为帆、科技为桨” 的智慧知识港湾,不仅将继续为北京工商大学莘莘学子逐梦前行提供有力支持,更有望在该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进程中,发挥更重要的文化服务与育人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