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注意!不要让你的高考准考证在朋友圈“裸奔”_北京时间

高考生注意!不要让你的高考准考证在朋友圈“裸奔”

2023高考结束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小编在此提醒各位高考生,准考证要好好留存。这张高考准考证考后还有多方面用途。

高考生注意!不要让你的高考准考证在朋友圈“裸奔”

2023高考结束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小编在此提醒各位高考生,准考证要好好留存。这张高考准考证考后还有多方面用途。

查成绩

2022高考出分在即,考生可通过自己准考证上考生报名号、准考证号及已有的身份证号查询高考成绩。

修改志愿填报密码

填报高考报志愿阶段,想要进入网报志愿系统,就必须输入之前设定的密码。如考生不小心忘记密码或者想修改密码,就需要使用准考证上相关信息和高考报名时预留的手机号重置密码。

高考录取查询

考生可通过自己准考证上考生报名号、准考证号及身份证号查询录取结果。

领取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寄出后,考生与家长或可通过在相应平台输入准考证号或考生号即可随时查看录取通知书寄递状态,实时掌握邮件信息。

身份证或准考证是收取录取通知书的凭证,在收件时一定要提前备好,以便顺利查收录取通知书。

新生报到

在录取通知书中,会明确写明新生所需的报到材料。一般而言,需要大一新生携带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准考证等。

假期优惠凭证

一些景点和商家在暑期推出了针对高考生的优惠,高考生出示本人高考准考证就能享有优惠。选购商品或参与娱乐项目时要注意甄别商家是否可靠,商品是否真实需要。

高考生晒未打码准考证 警方: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警方提示,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和家长逐渐从紧张的情绪中缓和过来,也有人放松了警惕。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直接发布未打码的考生准考证。准考证上,考生姓名、考生号、准考证号、报名单位等信息一览无余。

对网友上述行为,评论区有人提醒,不打码的准考证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可能盗取孩子的信息,引发修改志愿等一系列的问题”。

对此,6月12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明玥告诉澎湃新闻,轻易将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甚至密码等个人信息发布到网上,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后续会增加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和隐患。

此前,为更好地保护高考考生个人信息安全,多部门曾发布提醒,高考考生应保管好个人信息,包括高考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及密码、填报志愿纸质表、成绩单或查询页面截图、个人录取通知书等不能发朋友圈。

准考证、考生号及密码都是考生的个人信息,受到《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实践中,考生要警惕这些个人信息可能被电信诈骗犯利用来实施精准诈骗,借口上学等各种理由来索钱。碰到这些可疑的电话或者短消息,不要轻信,要多方核实,及时报警。

来源:综合北京考试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

编辑:高飞

责编:李颖

高考生注意!不要让你的高考准考证在朋友圈“裸奔”

2023高考结束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小编在此提醒各位高考生,准考证要好好留存。这张高考准考证考后还有多方面用途。

高考生注意!不要让你的高考准考证在朋友圈“裸奔”

2023高考结束后,准考证一定要收好!小编在此提醒各位高考生,准考证要好好留存。这张高考准考证考后还有多方面用途。

查成绩

2022高考出分在即,考生可通过自己准考证上考生报名号、准考证号及已有的身份证号查询高考成绩。

修改志愿填报密码

填报高考报志愿阶段,想要进入网报志愿系统,就必须输入之前设定的密码。如考生不小心忘记密码或者想修改密码,就需要使用准考证上相关信息和高考报名时预留的手机号重置密码。

高考录取查询

考生可通过自己准考证上考生报名号、准考证号及身份证号查询录取结果。

领取录取通知书

录取通知书寄出后,考生与家长或可通过在相应平台输入准考证号或考生号即可随时查看录取通知书寄递状态,实时掌握邮件信息。

身份证或准考证是收取录取通知书的凭证,在收件时一定要提前备好,以便顺利查收录取通知书。

新生报到

在录取通知书中,会明确写明新生所需的报到材料。一般而言,需要大一新生携带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准考证等。

假期优惠凭证

一些景点和商家在暑期推出了针对高考生的优惠,高考生出示本人高考准考证就能享有优惠。选购商品或参与娱乐项目时要注意甄别商家是否可靠,商品是否真实需要。

高考生晒未打码准考证 警方: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警方提示,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和家长逐渐从紧张的情绪中缓和过来,也有人放松了警惕。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直接发布未打码的考生准考证。准考证上,考生姓名、考生号、准考证号、报名单位等信息一览无余。

对网友上述行为,评论区有人提醒,不打码的准考证容易被“有心之人”利用,“可能盗取孩子的信息,引发修改志愿等一系列的问题”。

对此,6月12日,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探长明玥告诉澎湃新闻,轻易将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甚至密码等个人信息发布到网上,容易泄露个人隐私,可能会被不法分子利用,后续会增加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风险和隐患。

此前,为更好地保护高考考生个人信息安全,多部门曾发布提醒,高考考生应保管好个人信息,包括高考准考证、个人身份证、考生号及密码、填报志愿纸质表、成绩单或查询页面截图、个人录取通知书等不能发朋友圈。

准考证、考生号及密码都是考生的个人信息,受到《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保护。实践中,考生要警惕这些个人信息可能被电信诈骗犯利用来实施精准诈骗,借口上学等各种理由来索钱。碰到这些可疑的电话或者短消息,不要轻信,要多方核实,及时报警。

来源:综合北京考试报、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

编辑:高飞

责编:李颖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