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5.8万人,共享单车骑行量超过10亿人次。
(记者 吕梓源)《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体检报告公众读本(2023年度)》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发布。报告围绕首都功能、城市规模、空间布局、生态底线、城市治理、安全韧性、区域协同七个重点领域,总结首都规划建设和发展的年度特点。

数据显示,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5.8万人,共享单车骑行量超过10亿人次,市属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355个,新增优质学位3.8万个,建成各类公园1065个,京津冀三省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全部迈入“30+”。密云水库蓄水量达35.8亿立方米以上,时隔三年再创历史新高。
报告显示,首都中央政务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北京市级机关第二批集中搬迁工作顺利完成。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建筑竣工。本市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2023年中关村科技园研发人员首次突破百万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
2023年,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新两翼”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其中,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累计注册企业达2万余家。
重点领域协同发展成效显著,协同水平持续提升。报告显示,京张高铁、京唐城际、津兴城际等开通运营,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高铁实现对京津冀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通勤定制快巴覆盖北三县、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区域。三省市全面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京津冀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加快推进。根据报告,京津双城全面拓展合作广度深度,开通天津港至北京大红门及平谷等海铁联运班列。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步伐加快,厂通路全线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加快建设。截至2023年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累计注册企业达9932家,引进重点产业项目152个。(责编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