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 北京队11项目入围世赛国家集训队_北京时间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 北京队11项目入围世赛国家集训队

9月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市代表团共有43个赛项的47名选手获得国赛奖项,其中银牌2枚、铜牌1枚。另外44名选手获得40个项目的优胜奖。北京市代表团获大赛优秀组织奖,来自北京轻工技师学院的选手周宇获最佳选手称号。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 北京队11项目入围世赛国家集训队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胡韵卿)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办。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上演了巅峰对决。此次大赛,北京代表团选派出105名选手参加96个项目的比赛,其中世赛选拔项目56个,国赛精选项目40个。

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市代表团共有43个赛项的47名选手获得国赛奖项,其中银牌2枚、铜牌1枚。来自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选手郭文清荣获国赛精选项目“污水处理”银牌,来自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选手马辰昊荣获国赛精选项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银牌,来自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选手杨承进荣获世赛选拔项目“数控车”铜牌。另外44名选手获得电气装置、盾构技术、珠宝加工、平面设计技术等40个项目的优胜奖。北京市代表团获大赛优秀组织奖,来自北京轻工技师学院的选手周宇获最佳选手称号。

北京市代表团的11个世赛选拔项目的11名获奖选手将进入国家集训队,备战明年在上海举办的48届世界技能大赛。

荣获国赛精选项目“污水处理”银牌的选手郭文清,来自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作为一名老师,他的学生也在世赛选拔项目“水处理技术”项目中获得了优胜奖,进入国家集训队,备战明年世界技能大赛。“对我来说真的是三喜临门,我自己获得了奖牌,徒弟也进入了项目的国家集训队,我还刚当上了‘准爸爸’,真的特别开心。”郭文清说,下一步会带着自己的徒弟赵可积极备赛,争取在项目上取得更好的突破。

荣获国赛精选项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银牌的选手马辰昊来自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选手,这一次大赛明确要求各代表团国赛精选项目选手中,企业职工占比不低于50%。目的就是通过大赛更好助力职工创新创造,让企业职工认识到自身价值,带动更多职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马辰昊告诉记者,这一次代表企业出征后,也希望将在大赛备战和比赛中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回去。“我想对智能制造领域有更深入地了解,也将学习到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也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选手杨承进这一次获得了世赛选拔项目“数控车”铜牌,领奖时他披着印有北京的旗帜,兴奋地奔向了领奖台,他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会积极备战,争取能够代表国家出征明年的世界技能大赛。“明年是在咱们中国举办,对我们所有选手来说都意义重大,所以我会更加努力。”

获得“糖艺/西点制作”项目比赛优胜奖的徐宇涵,终于舒了一口气。在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学习糖艺和西点制作的她刚满18岁,为了这次比赛,她准备了大半年时间,反复练习手工巧克力糖果、巧克力造型、捏塑等难点。她告诉记者,这次她的作品中融入了很多北京的元素。徐宇涵:“因为大赛的主题是偏国风类型的,然后我就去参考一个北京宫灯的一个设计,然后上面有古风的人偶坐在宫灯上面。”

本次大赛中的多数项目都需要选手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任务。比如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选手需要在3天内完成概念设计、3D建模等4个竞赛模块,这在平时企业实践中至少需要4个人才能完成。在来自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的选手薄似玉看来,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是对选手的考验。薄似玉:”因为一个模块里面分两个任务,任务一和任务二,如果说一个模块是三个小时的话,你就得在三个小时里面把两个模块给分好。如果说分不好的话,这个模块就是做不完,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来完成任务一跟任务二。“

来自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选手董博涛、桑震宇这次也获得了项目优胜奖的好成绩,他们告诉记者,项目的设置与时俱进,有了新的变化。机器人更加智能,但任务执行起来也变得更加复杂。董博涛:“我们这个赛项的名称从移动机器人变成了自主移动机器人,新添加了激光雷达和双目深度摄像头,两个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变得更加智能化,难点是基础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地形多样化。”桑震宇:“这次比赛果园采摘主题对应了国家正在全力发展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能亲身的参与到这个趋势里,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潘协灿,如今是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这一次他参加了区块链技术项目的比赛,也获得了优胜奖。他表示,希望能够将大赛上的技术点转化成课堂上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潘协灿:”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高职学校的老师比较注重实践,所以我认为必须要走向社会,走向比赛、企业,了解一下我们这个专业到底是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就可以把这个比赛的技术点转化到我们的课堂上,每天如果只是闷头在学校教学,可能会偏离社会的真实需求。“

同样获得优胜奖的还有来自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乔莉,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已经13年了,她参加的是养老项目的比赛。在她看来,参加比赛也是为了学到更专业的知识,能够带动身边人一起为北京的养老事业做出一份贡献。乔莉:“我就是希望学到一些更好更有亮点的一些东西,然后能够就是带回北京,然后就是带回机构跟其他的一些护理同仁一起分享,也希望就是能够带动身边的一些朋友和一些有想法愿意学习的人,然后能够加入进来,然后能够融入到咱们的这个养老行业当中。”

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的选手薄似玉告诉记者对她来说,一场大赛得到的锻炼是全方位的。她希望比赛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能够做出好的动画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游戏和动画的魅力。薄似玉:“通过我自己的这次经历,希望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动画公司或者是游戏公司,然后做出一部优秀的能走到国际化上的一部作品,然后让国外的一些友人吧看到我们中国游戏和动画领域的一些巨作。”

比赛结束后,这些选手们的的身影将散落在北京的学院教室、企业车间、创新工作室等等,一起继续编织着技能强国的梦想。正如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主题“技能照亮前程”所寓意的那样,这些技能人才不仅点亮了自己的职业道路,更汇聚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力量。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 胡韵卿

主编:陆健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 北京队11项目入围世赛国家集训队

9月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市代表团共有43个赛项的47名选手获得国赛奖项,其中银牌2枚、铜牌1枚。另外44名选手获得40个项目的优胜奖。北京市代表团获大赛优秀组织奖,来自北京轻工技师学院的选手周宇获最佳选手称号。

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闭幕 北京队11项目入围世赛国家集训队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胡韵卿)9月19日至23日,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举办。来自全国35个代表团的3420名选手上演了巅峰对决。此次大赛,北京代表团选派出105名选手参加96个项目的比赛,其中世赛选拔项目56个,国赛精选项目40个。

经过激烈角逐,北京市代表团共有43个赛项的47名选手获得国赛奖项,其中银牌2枚、铜牌1枚。来自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选手郭文清荣获国赛精选项目“污水处理”银牌,来自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选手马辰昊荣获国赛精选项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银牌,来自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选手杨承进荣获世赛选拔项目“数控车”铜牌。另外44名选手获得电气装置、盾构技术、珠宝加工、平面设计技术等40个项目的优胜奖。北京市代表团获大赛优秀组织奖,来自北京轻工技师学院的选手周宇获最佳选手称号。

北京市代表团的11个世赛选拔项目的11名获奖选手将进入国家集训队,备战明年在上海举办的48届世界技能大赛。

荣获国赛精选项目“污水处理”银牌的选手郭文清,来自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作为一名老师,他的学生也在世赛选拔项目“水处理技术”项目中获得了优胜奖,进入国家集训队,备战明年世界技能大赛。“对我来说真的是三喜临门,我自己获得了奖牌,徒弟也进入了项目的国家集训队,我还刚当上了‘准爸爸’,真的特别开心。”郭文清说,下一步会带着自己的徒弟赵可积极备赛,争取在项目上取得更好的突破。

荣获国赛精选项目“智能制造工程技术”银牌的选手马辰昊来自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的选手,这一次大赛明确要求各代表团国赛精选项目选手中,企业职工占比不低于50%。目的就是通过大赛更好助力职工创新创造,让企业职工认识到自身价值,带动更多职工钻研技术、提高技能。马辰昊告诉记者,这一次代表企业出征后,也希望将在大赛备战和比赛中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回去。“我想对智能制造领域有更深入地了解,也将学习到的理念融入到日常的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也作出自己的贡献,”

来自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的选手杨承进这一次获得了世赛选拔项目“数控车”铜牌,领奖时他披着印有北京的旗帜,兴奋地奔向了领奖台,他告诉记者,下一步他会积极备战,争取能够代表国家出征明年的世界技能大赛。“明年是在咱们中国举办,对我们所有选手来说都意义重大,所以我会更加努力。”

获得“糖艺/西点制作”项目比赛优胜奖的徐宇涵,终于舒了一口气。在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学习糖艺和西点制作的她刚满18岁,为了这次比赛,她准备了大半年时间,反复练习手工巧克力糖果、巧克力造型、捏塑等难点。她告诉记者,这次她的作品中融入了很多北京的元素。徐宇涵:“因为大赛的主题是偏国风类型的,然后我就去参考一个北京宫灯的一个设计,然后上面有古风的人偶坐在宫灯上面。”

本次大赛中的多数项目都需要选手在短时间内完成多个任务。比如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选手需要在3天内完成概念设计、3D建模等4个竞赛模块,这在平时企业实践中至少需要4个人才能完成。在来自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的选手薄似玉看来,如何更加合理地分配时间,是对选手的考验。薄似玉:”因为一个模块里面分两个任务,任务一和任务二,如果说一个模块是三个小时的话,你就得在三个小时里面把两个模块给分好。如果说分不好的话,这个模块就是做不完,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来完成任务一跟任务二。“

来自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选手董博涛、桑震宇这次也获得了项目优胜奖的好成绩,他们告诉记者,项目的设置与时俱进,有了新的变化。机器人更加智能,但任务执行起来也变得更加复杂。董博涛:“我们这个赛项的名称从移动机器人变成了自主移动机器人,新添加了激光雷达和双目深度摄像头,两个传感器使机器人能变得更加智能化,难点是基础任务变得更加复杂,地形多样化。”桑震宇:“这次比赛果园采摘主题对应了国家正在全力发展的自动化智能化的技术,能亲身的参与到这个趋势里,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潘协灿,如今是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这一次他参加了区块链技术项目的比赛,也获得了优胜奖。他表示,希望能够将大赛上的技术点转化成课堂上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潘协灿:”我们作为高校教师,尤其是高职学校的老师比较注重实践,所以我认为必须要走向社会,走向比赛、企业,了解一下我们这个专业到底是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就可以把这个比赛的技术点转化到我们的课堂上,每天如果只是闷头在学校教学,可能会偏离社会的真实需求。“

同样获得优胜奖的还有来自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乔莉,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已经13年了,她参加的是养老项目的比赛。在她看来,参加比赛也是为了学到更专业的知识,能够带动身边人一起为北京的养老事业做出一份贡献。乔莉:“我就是希望学到一些更好更有亮点的一些东西,然后能够就是带回北京,然后就是带回机构跟其他的一些护理同仁一起分享,也希望就是能够带动身边的一些朋友和一些有想法愿意学习的人,然后能够加入进来,然后能够融入到咱们的这个养老行业当中。”

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的选手薄似玉告诉记者对她来说,一场大赛得到的锻炼是全方位的。她希望比赛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能够做出好的动画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国游戏和动画的魅力。薄似玉:“通过我自己的这次经历,希望能找到一个很好的动画公司或者是游戏公司,然后做出一部优秀的能走到国际化上的一部作品,然后让国外的一些友人吧看到我们中国游戏和动画领域的一些巨作。”

比赛结束后,这些选手们的的身影将散落在北京的学院教室、企业车间、创新工作室等等,一起继续编织着技能强国的梦想。正如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主题“技能照亮前程”所寓意的那样,这些技能人才不仅点亮了自己的职业道路,更汇聚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力量。

北京新闻广播记者 胡韵卿

主编:陆健

北京时间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