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厂旧址将由北京的一个污染化工企业华丽蜕变为北京东南区域环境优美、生活宜居、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型绿色健康生活社区。
第一篇:安置入住篇
近日,在原北京焦化厂斑驳的旧厂房、高高耸立的大烟囱和冷却塔的西南侧,一片黄色的楼群已经如雨后春笋般“钻出”地面,这里就是天坛南门简易楼腾退居民的定向安置房社区,在高高的塔楼顶端,寓意天坛祈年殿周边居民东迁美好愿景的“祈东家园”几个大字已经安装完毕,这也标志着长期蜗居天坛周边简易楼的居民即将陆续搬迁新居。

保护+安置:旧厂区迎来新主人
“祈东家园”对接安置的居民,就是生活在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天坛古建筑群南门的简易楼社区,这片曾经历过天坛简易机场、卫生部宿舍、地铁宿舍楼、唐山地震安置房的低矮社区,屋面积小、安全隐患多,基础设施严重老化超期使用30多年的破旧低矮楼房和夹杂着私搭乱建的小平房曾将天坛“回”字形格局打破,古老的坛墙也被挡得严严实实。
为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物保护承诺,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天坛周边文物保护区保护修缮计划,2014年,北京保障房中心与东城区政府签署战略协议,成立北京市燕华投资有限公司,在东城区腾退指挥部领导下统一腾退天坛周边的简易楼,同时在焦化厂旧址开发建设定向安置房。
2015年4月,天坛周边简易楼的搬迁正式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5月,定向安置房开工建设,为使天坛周边居民能够按计划顺利实现搬迁,经过3年多开发建设,焦化厂安置房一期工程顺利竣工。6月30日起,半个多月时间里,作为“高活力综合性城市功能区”首批入驻的小区,祈东家园将迎来它首批主人。
精心+细心:“绣花功夫”为民服务
为给安置居民迎来盼望已久的乔迁之喜,在安置房一期交付前近半年的时间里,从市政府、东城区政府到东城搬迁安置指挥部以及朝阳区垡头地区街道、焦化厂开发团队保障房中心、北京燕枫工程公司、北京燕华投资公司、安置房总包单位、物业公司……搬迁安置牵动了北京市、区、街道三级政府和为之服务的众多单位,除了幕后的众多机构和人员,直接参与服务的人员共计200多人参与到了迎接2000多户居民的大会战中。
为迎接办理入住工作,做好2018套房源的签约、入住工作,2017年2月23日,焦化厂一期选房居民签约入住工作正式启动,保障房中心成立了签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项目交付方案,下设办公室、工程保障、物业服务、签约咨询、后勤保障等七个工作组。
具体工作责任到人,对每一位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服务标准、规范、亲切。燕华投资公司负责东城区居民对接,牵头选房数据最终复核、签约合同文本确认、办理现场确认;燕枫工程公司负责组织工程巡查、小区绿化、道路硬化、配套设施、内部清洁等工程收尾和签约现场的服务管理工作。
经过紧锣密鼓的工程建设后,进入六月,重点对物业及服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周举行一次工作演练、模拟居民办理入住全过程,优化接待服务方案,制定每天200户的限流措施。
“6月15日前,完成签约交付现场室内、室外布置,6月28日完成最后一次综合演练确定最终接待方案……”交付接待流程和计划时间排表清晰的记录着交付和后续的日程安排。对接东城区居民的燕华投资公司总经理丁文理对记者说:“ 办理周期15天,日咨询发放告知单将达到300人次,10多家单位分工明确、通力合作,为的是采取一站式办理的方式,让居民在一天之内方便快捷地完成签约、验房、领取钥匙、产权办理、物业签约等事宜。接到办理入住通知的居民可以到安置房社区现场,经过身份确认后,直接由工作人员带领查验自己的房屋,查验后交纳房屋差价购房房款和公共维修基金就可以签订购房合同,同时产权代理公司代办房屋产权,签订物业协议交纳物业费后,就可以拿到房屋钥匙了。”
记者了解到,在交付工作培训中,燕枫工程公司是这样要求所有参与交付工作的员工的 “ 耐心、细致、周到、热情’,严禁答复业主 ‘不知道’、‘不清楚’,如发现有此类服务不到位和投诉现象,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不论是软硬件建设、现场布置还是办理入住时的服务,都给前来办理入住的居民留下了优质、高效、舒心、细心的美好印象,很多人在办理入住手续后在现场用手机拍照留念,留下他们即将入住美好家园的最激动最令人难忘的一刻。
第二篇 污染整治篇
在保障房中心和北京燕枫工程公司全过程严格监管下,2013年5月开始,依托国内首个污染土修复博士工作站科研力量的中科鼎实环境工程公司组成治理修复联合体,针对焦化厂有机化合物污染成分,利用国内最先进的热解吸技术,对污染土进行了洁净无害化治理修复。
环保治理确保居民安心入住
按照拆迁和后来的规划建设方案,厂区土地必须经过治污处理并达到国家环评标准才能进行后续开发。按照北京市环保局制定的治理修复方案,污染土治理修复主要包括挖土运输、高温分解、污染处理和环境监测几个环节。
四年来参与污染土分解修复的技术人员告诉我们,焦化厂污染土治理技术和设备全国领先,治理团队也非常有经验,技术力量雄厚。
焦化厂的污染物主要有害成分是有机化合物,治理修复过程就是将污染物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并将污染物进行分解。污染成分主要为多环芳烃和苯、萘等有机物,通过对土壤进行高温加热“桑拿”,将污染物蒸发,“桑拿”后的土壤就变成了彻底干净的土壤,蒸发出来的污染物通过活性炭等装置进行收集后吸附通过密闭装置进行高温和燃烧处理,原理类似燃烧酒精,有机化合物经过高温燃烧,就变成了没有污染的蒸汽、水和二氧化碳。
检测监控监督全方位标本兼治
负责检测的环保局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对北京焦化厂的熟悉程度不亚于现场的施工人员,因为月月都要来这儿采样,采样点布设就要考虑周全,采样地点遍布整个北京焦化厂内及周边,有人的地方和没人的地方都要采样,有高高的烟囱上的采样检测,也有去周围双合家园、工业技师学院等民众聚集的地方采样,整个厂区的样品每次采集一遍都是一整天。
通过第三方的所有检测报告看,治理修复全部达到了治理修复的环保标准,如此高的标准下达到如此的治理修复质量,展示了这个治理团队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北京焦化厂这几年空气异味日渐消失,治理效果非常成功。
经过近4年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一期工程从2013年5月到2015年12月,第二期从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第三期从2017年1月到2017年6月。4年里合计修复了污染土213万方,污染水15.6万方。
在治理期间,朝阳区环保局以及北京市环保局都在现场进行了取样检测,朝阳区环保局来查的时候,根本不事先通知,检查人员来了之后,亮明证件直接进行检查。市环保局监察大队的车也是直接就开进来,或者是周边检测完再直接进来检查,多部门、全方位、立体化检测和24小时数据实时公布接受社会公众监督,确保了污染土治理全部达到了北京市污染土治理标准和环保部门要求。
严格检测标准确保水污染治理达标
2013年3月,保障房中心通过招标程序,确定委托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排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承担焦化厂保障性住房地块污染水治理修复工程。联合体施工方共处理约10万m³污染地下水,处理后的地下水达到城市污水排放标准。
2016年9月开始,保障房中心委托中科鼎实对原北京焦化厂剩余用地范围内共计5.6万m³地下水进行抽出及修复。修复污染地下水采用的是空气吹脱修复技术,是一项通过增加气体和污染地下水的接触面积,使有机污染物从水中挥发出来,再对产生的尾气进行收集、处理的技术。
在地下水抽取、暂存和运输过程中都会采用严密的密闭措施,在修复过程中,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对修复设备周边的大气进行监测,以保证修复过程不会对周边大气环境产生二次污染。根据北京市《水污染综合排放标准》(DB11-307-2013),排放到市政污水管道中的水苯含量应低于0.5mg/L,为更好地达到效果,燕枫工程将修复目标值定为0.05mg/L。修复后的水会由有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单位进行取样检测,在确认远低于修复目标后再将修复后的地下水排放,因此也不必担心修复不合格而对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到目前为止,焦化厂污染物治理已全部完成,各种修复的权威性的检测结果也都有据可查,追溯问责机制,进一步保证了治理修复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篇:建设安置篇
祈东家园安置房的建设是一个满载了历史与传承,涅槃与变革的故事。
安置与保护并重 疏解与改善双赢
在北京核心城区,天坛南里,是一大片简易楼,这里住着2000多户家庭,韩秀玲大妈一家就一直居住在这片简易楼里。这么多年,“住不下”、“睡不开”的难题一直困扰着他们。韩大妈回忆,家里人口最多的时候,一家七口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生活。住得挤是一方面,老楼年头太久,又脏又乱、设施不齐、安全隐患多,各项生活设施也早超过了使用年限。洗衣、做饭、上厕所、洗澡,这些生活上的琐事不知给居民们添了多少麻烦。
仅与简易楼一墙之隔的是著名的天坛公园,这个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宏伟建筑,有着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构造和瑰丽的建筑装饰。墙里墙外,简易楼与建筑瑰宝天坛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不协调在传输一个强烈的信号,天坛周边居民的迫切的需要改善居住条件。
为了百姓的住有所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北京市2012年为群众拟办重要实事》中写入了“启动800余栋简易楼改造工作”,天坛周边简易楼搬迁工作由此全面启动。如何疏解人口密度这么大的一个区域?疏解区域的居民如何得到安置?这的确是个难题。安置方案经过不断的论证与推翻、比对与筛选,最终确定,恢复天坛周边的历史风貌并将对接安置房建在位于东五环的北京焦化厂旧址区域。
天坛与焦化厂旧址,密集的棚户区与空旷的化工老厂区,这两个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事物,在群策群力的智慧下,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而这项艰巨而复杂的开发建设任务,也光荣地交到了燕枫工程公司手里。
天坛周边简易楼定向安置房最终被确定建设在朝阳区垡头地区保障房项目当中,整个焦化厂地区占地面积约为 70公顷,其中保障房项目用地面积约35公顷,用于建设安置房、公租房及商业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10万平米,其中安置房将用于天坛周边简易楼腾退居民使用,拟于2017年6月30日和2017年12月底分批交付使用。其余用地将建设遗址公园。
统筹房地产开发建设、区域产业升级改造、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污染治理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作,安置房建设者们则在练就攻克这些难题的绝门武功,韩秀玲大妈的期盼的眼光时常会浮现在他们的眼前,在这急切的眼光背后是2000多户腾退居民早日住上好房子的心声。
精益求精全心打造安居工程
摆在安置房建设者们眼前的任务艰巨、时间紧迫,但是盖好房子建造标准丝毫不能降低,要提供达到商品房质量的安置房给腾退居民,让他们搬得放心,住得满意,是保障房中心和燕枫工程团队孜孜不倦的追求。
燕枫工程公司负责设计管理的员工陈雷是参与祈东家园设计工作的众多员工中的一员,他的工作是安置房建设的第一环——房屋设计管理,对于房屋的户型、结构、使用功能,陈雷与设计单位的人员反复琢磨、一一论证、追求着最佳方案。他说,“我们的要求是以人为本,每一次图纸调整旨在把房屋打造得更宜居、更完美。”
为了给居民设计出居住便利、舒适的好房子,许多设计方案一改再改。陈雷告诉记者:“设计过程中,我们注重对祈东家园历史文化元素的嵌入,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反复斟酌比较,在小区西入口的墙面上布置了天坛砂岩画,小区内的标识标牌及单元门牌号上都融合了天坛元素。在小区景观设计上,一个燃气调压站的外围护栏,就曾出过四版比选方案,是为了选出最能衬托园林景观整体风格的设计,最终使用了镂空不锈钢铁艺造型,现在铁艺围栏成为园林景观中的一个亮点,相信在居民入住后,会在这些细节中感受到我们的用心。”
高强度的工作、倒排工期带来的压力极大的挤占了燕枫工程公司团队的私人空间,加班加点成为常态。“这点困难能克服,工程管理的更苦,每天至少巡视两遍场地,苏宁干脆就住在公司了。”
管理严苛只为建设高品质住宅
陈雷提到的苏宁主要负责祈东家园的房屋建设工程管理工作,对于盖房子,苏宁有自己的看法,“房子也是产品,安置房一期是我从头到尾监管的项目,我看着它一天一天的成长,就好比自己的孩子,能不上心么,对于工程质量,我们有日巡检、周巡检、月巡检,检查出的问题都会立即责令整改,我认为我负责的项目工程质量绝对比我自己住的房子好!”苏宁很直爽,在房屋工程质量把关上,他管理苛刻,也因此备受争议,但他不管,他说他只对工程和自己的工作负责。努力终究会有回报,祈东家园项目获得了结构长城杯金质奖、安全文明绿色样板工地等荣誉称号,也给已经入住的居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燕枫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于晟是这样要求员工的:“要坚定信念,以人为本,树立工作高标准,发扬国企的社会责任,给居民盖高质量的好房子。”工程建设中实行“样板先行”,每个户型坚决进行样板间施工,在质量和房屋使用功能细节上集思广益,精益求精。为了保证如期交房,他要求员工下坑上楼深入一线,一砖一瓦垒好基础,一钉一钉严抓监管。
为让百姓住有品质的住房,在祈东家园建设上,燕枫工程公司的团队严格按照保障房中心的建设标准和要求,采用品牌建材和国企大型总包单位。建材上外窗型材采用大连实达型材,电梯采用广州日立电梯,外墙涂料采用福斯特涂料,外保温采用北棚建材;精装修采用华帝灶具,箭牌卫浴,路易摩登地砖墙砖等优质建材,只为打造精品住宅,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居住品质。项目的设计方为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公司,总包方为世界五百强的北京建工集团和新兴建工集团,确保工程质量,精工细作,打造百年居住。
2015年,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一期污染土治理验收完成,同时,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我们为了方便天坛的居民看房,专门搭建了样板间,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企盼着住新房的百姓。
说到新房子,天坛韩大妈立刻来了精神。“我们去看了安置房的样板间。一推门就是亮亮堂堂的客厅,看着心里就敞亮。厨房、卫生间也宽敞,可比我们现在住的好多了。”
天坛南里的简易楼终于开始拆除了,搬家间隙,韩大妈打开楼道的玻璃窗远眺,久久不愿离去。韩大妈的感情是复杂的,不舍的,安置房建设者们深知,日日夜夜的工作始终为了一个信念:就是千千万万个像韩大妈这样的老百姓的企盼,就是要为中低层收入群体盖有尊严的房子。
在燕枫工程公司建设者们的努力下,这个区域未来会和天坛一样,挨着城市绿地和公园;而且和天坛一样,附近就有地铁;区域内的配套设施配置,会优于当年建设的指标。
成功伴随着艰辛、收获饱含着汗水,在全体参建人员日夜奋战共同努力下,让百姓住上保质保量的安居工程,黝黑的脸上终于露出丝丝微笑。
老的焦化厂为了环保、为了民生而涅槃,未来的焦化厂,将成为拥有大型居住社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地下商业空间、文化遗址公园等多种功能的综合区域。
作为建设者、亲历者,燕枫工程公司的许多员工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天下班的时候都会站在这个建设工地上静静的看上几分钟,看着大楼拔地而起的震撼,想象一下老百姓搬进新家脸上的那种笑容,能亲身见证整个地区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们觉得由衷的自豪。
第四篇:未来远景篇
北京焦化厂,距离北京CBD九公里,距离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公里,处于京津第二高速公路进入北京的门户位置,未来有地铁M7号线与城区轨道交通接驳,交通条件优越。
区位优越 发展潜力无限
区位优势显著是这里的一大特点,地处传媒大学、高碑店、观音堂影视文化产业带中心,东联环球影城、西接欢乐谷,是北京东部文化产业带十字轴的交点处,发展潜力巨大。实现西有首钢文化区,东有焦化厂遗址公园的建设目标,同时实现工业遗址的利用、保护与重生。可实现从地铁经过商业到社区的一线直达。期待未来随着地下综合管廊等政策的逐步落实,地铁连接通道终将实现。在小区东侧约200米将建设能够媲美甚至超越“798”的北京东部工业遗址文化园区。
周边公共绿地有老君堂公园、海棠公园、红军公园。项目还努力促成将焦化厂地铁站综合一体化。焦化厂遗址公园建设作为打造焦化厂保障房项目周边公共资源的一个亮点,园区由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崔凯执笔,通过对传统工业建筑的保护,将工业焦化炉、炼焦塔、传输带作为大地景观小品,为周边安置房项目,公租房项目乃至双合家园提供良好的休憩和娱乐环境。
主打创意 提升园区品质
在遗址公园整体规划上,保护与利用相结合。提倡四少四多,少拆除、多利用,少人工、多自然,少扩张、多省地,少装饰、多生态。园区分为开放的城市公园,以一轴一环、多点多脉作为规划结构,一轴为工业历史展示轴,最大程度地展现历史原貌,以厂区工业流线为痕迹,形成特色的工业旧址游览线。多点围绕园区内特色工业旧址展开的具有不同功能属性的景观空间。多脉为链接旧址公园与城市,历史与现代的绿色渗透景观脉络。
园林规划上,项目北侧为50米宽,700米厂的城市绿化带,东西两个组团各成体系,中间为城市规划路,东区6栋高层形成围合状布局,中间形成南北间距120米的宽阔园林空间;西区12栋高层,分南北两排布局,中间形成长约400米,宽约120米的东西向带状园林空间,开阔舒展,气势磅礴,绿地系统规划分周边城市绿带、小区中央大型绿化庭院及楼前、楼间小型绿化院落三个主要层次组成。移步易景,创造一个生态和谐的绿化体系。
配套完善 便民和谐宜居
小区周边配套十分钟生活圈,社区配置商业有电影院、地下商业街、超市、菜市场等生活配套,实现不出小区,满足各种生活需求。此外配有九年一贯制学校,计划引入品牌学校北京市第五中学,幼儿园,为方便居民文娱活动,设有老年活动中心。配套交通资源为地铁7号线,步行仅需要5分钟,随着地铁7号线延长线的建设这里将成为连接通州城市副中心与北京核心商业区的重要枢纽,地处京津高速与东五环交界处,区位优势不言而喻。
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焦化厂地区的开发以工业遗址公园为核心驱动力,以轨道交通为支撑,承载文化创意产业、高端服务业与时尚运动体验,包含特色商业与公寓,形成示范可持续发展的“高活力综合性城市功能区”。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将推动产业变革与保障性住房相结合,将老城人口疏解与城市功能完善相结合,致力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致力于保留城市历史记忆,突出地区特色风貌,形成多样化的城市形象。
化蝶重生 再创发展奇迹
焦化厂的总体规划,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极具活力、积极进取的产业区蓝图。以最具视觉震撼的焦炉为核心,各种公共活动丰富多彩。在遗址公园东南侧,中水循环处理基地形成循环经济和湿地生态示范公园,在遗址公园东北侧,文艺表演、文化展览等文化创意活动蓬勃发展。
一条串联外围工业遗产的历史路径,既是社区民众的公共开放空间,又是展现工业遗址历史印记和发展脉络的露天博物馆。在历史路径以北,通过面向公园的绿林天地,实现与公园景观环境的呼应和对接;置身于绿林之下的商业和办公,为公园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历史路径以西和以南区域为保障房居住社区,集商、住、办公于一体的活力城区,为整个焦化厂地区的开发提供最重要的人脉和活力支撑。地铁车辆段的上盖地块开发,延续城市的功能和景观体系,成为对周边城区友善、可跨越的区域;文化创意公园以西,开发能够吸引京津时尚精英的高品位时尚休闲乐园。
焦化厂旧址将由北京的一个污染化工企业华丽蜕变为北京东南区域环境优美、生活宜居、文化氛围浓厚的大型绿色健康生活社区。这片占地70多公顷的工业遗址从此将脱胎换骨破茧重生,充分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中心通讯员:刘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