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就有不少网友在网上吐槽说,由于邻居家的小孩儿在家里上体育课,产生出各种噪音,使自己的生活、工作受到了打扰。

学生居家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各显其能
大家都知道,出于疫情防控考虑,目前,北京市中小学都暂停返校了,改为线上教学,要求学生居家上课。要说其他学科都还好,可这体育课如果都在家里上,估计大伙儿都会很好奇,课上具体都教些什么内容呢?
这就考验体育老师们的智慧了,你别说,很多老师还真有招。举个例子,据新京报报道,呼家楼小学的体育老师马玥明是该校二年级的体育教师,任教5个班的体育课。在学校暂停线下返学复课后,马玥明把体育课搬到了网上,用学生们的话说,她的线上体育课更像是一个“健身直播间”。
据报道,马老师每天下午都准时上线,配合着动感的音乐,带着全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跳操。学生的参与率很高,在线留言点赞的热度也很高,同时还吸引了一些居家办公的家长也一起运动起来。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看起来,在家里上体育课,效果也挺不错的。不过说到这儿,有一个问题,现在不仅是学校要求学生居家上课,很多企事业单位也要求员工居家办公,可孩子们每天在家里上体育课,又蹦又跳的,还播放音乐,会不会打扰邻居的工作和休息呢?
部分网友吐槽受到邻家小孩噪音打扰
最近,就有不少网友都在网上吐槽说,由于邻居家的小孩儿在家里上体育课,产生出各种噪音,使自己的生活、工作受到了打扰。比如,在北京某小区的业主群里,有住在楼下的业主就说:“请问楼上是在跳绳吗?一蹦一蹦的,还有抽地的声音。”还有业主直接质问道:“可以居家办公,可以居家上网课,但是为什么要居家上体育课呢?剧烈运动希望能去户外!”
首先说,居家上体育课,这本身没毛病。大伙儿想想,疫情期间,如果让孩子在户外上体育课,肯定是不太安全的。而要是完全不让学生锻炼,也不行,一方面,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需要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中小学生都比较贪玩、好动,成天在家里学习,孩子也会难受,的确需要由学校安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问题不在于该不该在家上体育课,而是这课该怎么上才能尽量做到不扰民。
其实,绝大多数家庭在这方面都还是挺注意的,据北京日报报道,在孩子居家上体育课时,不少家长会给孩子铺上瑜伽垫,或者让小孩在地毯上进行锻炼。还有一些孩子会将鞋子脱掉,只穿着袜子在地上蹦蹦跳跳,这样动静就会小很多。当然了,肯定也有不太注意的,一旦动静大了,楼下的邻居自然就不乐意了,尤其是邻居家有老人或者病人的,可能真的是受不了这些噪音。

如何界定生活的正常声响还是扰民的噪音?
别看这些都是小事儿,但大家还真得重视,因为在法律上是有噪声污染这个概念的。据北京朝阳法院法官胡震霄介绍,是否构成噪声污染并且达到相邻污染侵害的程度,这不取决于个人感受,而是有客观的判定标准。我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里有明确规定,普通住宅声音要求白天不超过55分贝,夜间(22时至次日6时)不超过45分贝。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超过了规定的分贝值,也不一定就构成噪声污染侵害,还要看噪音是否足以干扰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胡法官说,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会考虑声响的大小、声响的频率、被侵害者受损情况、被侵害者的身体状况、侵害者的过错程度以及针对声响做出的减损措施等,并结合疫情等特殊时期的特殊需求来综合判断。
这里可以给大家举个例子,2020年疫情期间,在北京某小区的居民李某家,李某的两个小外孙时不时会发出跺地板的声音或突然的巨响,对此,楼下邻居张某多次反映并报警。李某后来购买了垫子和薄毯,把孩子们的玩具移到床上,居家体育课也取消了。但两家人还是闹上了法庭,开庭时,李某当庭道歉。张某则提交了病历,称其存在睡眠障碍、焦虑状态、心律失常、头晕、精神障碍等。
对此,法院审查认为,张某提交的证据可以证实楼上的噪音侵害了其生活安宁,结合李某的过错程度、噪音持续的时间、张某的特殊身体状况、以及事发后李某的防范措施等因素,综合判定李某给付张某精神损害抚慰金2000元。
这是判令制造噪音者赔款的,也有不用担责的。比如,在另外一起案件中,钟某状告邻居张某在屋子里长时间使用钢琴,噪音严重影响其生活和身体。而张某却称,他使用乐器或居家活动时已经控制了音量,并安装了隔音台。在该案中,虽然钟某提供了微信聊天记录和病历,说明其受到影响,但由于钟某放弃了鉴定,证据不足以证明张某产生的声音达到噪音标准且对钟某造成了损害,所以法院最终判决驳回了钟某的索赔请求。
而针对孩子居家上体育课这个问题,胡震霄法官表示,如果避开大家的休息时间,一节课40分钟左右的时长,产生一些非持续性的运动声音,原则上应认为属于居家生活产生声响的合理范围,一般不会构成噪声污染。“除非是一些声响过大或频率过高的运动,比如持续高频地进行拍球等,对楼下住户的影响超出了一般容忍限度,则可能构成噪声污染侵害,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
看来,如何界定生活中的正常声响还是扰民的噪音,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法律是一方面,人情是另一方面,就算没有触犯法律,邻里之间也该互相尊重理解。
特殊时期,邻里之间要多担待多沟通!
一方面,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作为邻居,应当尊重孩子居家期间适度进行体育运动的需求,能包容担待点儿的,咱尽量对孩子宽容一些。另一方面,作为孩子家长,也应该注意尽可能减少对邻居的影响,比如,家长可以提前跟邻居打好招呼;运动时尽量避开休息时间;需要进行跳跃、奔跑等动作时,尽量通过瑜伽垫等辅助物品或其它措施减少声响。
另外,作为学校老师,也可以考虑给家长一些灵活的选择,方便家长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孩子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内容,以减少对邻居的影响。总之,只要老师、家长、邻居都能够做到换位思考,互相理解,有问题及时沟通,孩子居家上体育课也就不会引发那么多扰民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