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蚊子日! 没想到吧 蚊子竟然也有“纪念日”_北京时间

世界蚊子日! 没想到吧 蚊子竟然也有“纪念日”

今天是世界蚊子日,没想到吧,蚊子竟然也有“纪念日”!实际上,世界蚊子日的设立,也是为了提醒公众要提高对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防护意识。

世界蚊子日! 没想到吧 蚊子竟然也有“纪念日”

一到夏天,蚊子似乎就无处不在。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蚊子不仅吸血,还是很多疾病的“帮凶”,要尤为重视防蚊灭蚊。

实际上,世界蚊子日的设立,也是为了提醒公众要提高对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防护意识。

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因被蚊子叮咬而患上疟疾的人数超过2亿,每年约有72.5万人死于蚊虫的“口下”。研究表明,蚊子传播的疾病高达80多种,其中登革热、乙脑、疟疾、丝虫病等都能置人于死地。在我国,蚊媒传染病年均总发病率占全部传染病例的5%-10%,而病死数则占传染病总病死数的30%-40%。

蚊子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不同蚊子传播的疾病不同。

伊蚊

据广东疾控科普,有银白色斑纹的伊蚊俗称花斑蚊,素有“白领+骨干+精英”的称号,飞行能力卓越,通常只在孳生地周围50-100米内出没。

伊蚊喜欢在白天吸人和动物的血液,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后2-3小时,都是伊蚊的叮咬高峰。幼虫主要孳生在水培植物瓶、坛、罐、树洞、竹洞等小型清积水中。

被多数人熟知的黄热病、登革热,以及较“小众”的基孔肯雅热都以伊蚊为传播媒介。其中,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该病,我省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基孔肯雅热则主要通过伊蚊叮咬感染基孔肯亚病毒的人而传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平日生活中室内最为常见的蚊子库蚊,同样“威力”不小。

库蚊

库蚊俗称家蚊,喜欢在夜间咬人吸血,幼虫主要孳生在下水道、污水沟、洼地积水等污水中。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媒介便是三带喙库蚊(外号“家蚊”)的一种。这种蚊子兼食人和动物血,猪、牛是其主要吸血对象,形态与其它家蚊的主要区别是喙中段有一白环。人类染上乙脑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

按蚊则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广东疾控有关专家介绍,按蚊别称疟蚊,体貌多呈灰色,翅有黑白花斑,刺吸式口器,停留时身体与停留面保持一角度。中华按蚊喜欢在黎明时分攻击人类。幼虫主要孳生在稻田、荷塘、山溪等环境优秀的天然清水中;成蚊多分散躲在室外洞穴中,部分在居室、畜舍内越冬。

按蚊

人体被按蚊叮咬后即可能感染疟原虫,而后染上疟疾。该病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2019年,广东省已通过消除疟疾的终审评估,但仍需要严防输入性病例。

防患未然,有驱蚊宝典

了解了蚊子的行踪轨迹,就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专家建议,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房前屋后的积水,从源头上消杀蚊子滋生场所,减少其密度和数量。同时,建议居民采用物理办法防蚊,如安装纱窗纱门、配备蚊帐及电蚊拍;也可配合使用化学合成杀虫剂,如电蚊香、杀蚊气雾剂、驱蚊贴、花露水等。但需要提醒的是,不管商家如何宣传这类产品的安全有效,毕竟里面都含有苯酚、二甲苯、乙醚等多种化学成分,以及内含助燃物等佐剂,婴幼儿、老人、孕妇、过敏体质者等特殊群体要慎用。遇到劣质品甚至还有致癌的风险。

这里,专家还介绍给大家几个简单易行的小妙招,用来驱蚊防咬。

一是在卧室窗台或床头柜放置几盒揭开盖的清凉油和风油精,摆放一两盆盛开的夜来香、茉莉花、米兰、薄荷或玫瑰,这样的气味蚊子不堪忍受,就会躲得远远的。二是在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开灯后产生的橘红色光线让蚊子惧怕,自然会退避三舍。三是生吃几片大蒜,或者口服维生素B,通过生理代谢从汗液排出体外,散发出一种特殊气味,蚊子不敢接近。

此外,自制中药驱蚊包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配方为薄荷、丁香、艾叶、金银花、白芷、广藿香、石菖蒲、紫苏叶等,各取10克左右,适量粉碎后,用透气布料制成小袋挂在身上或放置于卧室。这些药草富含挥发油,香气浓烈,自然使蚊虫受不了。另外,许多人习惯用艾叶防蚊,不妨做成艾条、艾柱,点燃后也会让蚊子逃之夭夭。

背景知识链接一:哪些人容易被蚊子“青睐”?

流汗多的人:人体的汗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蚊子对这些化合物特别敏感,只要闻到这些气味就食欲大开。

化妆的人:化妆的人比不化妆的人更容易吸引蚊子,很多发胶、护手霜、洗面奶等化妆品在使用之后都会散发特殊气味,这些气味对蚊子的诱惑力很强。

体温较高及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蚊子的触角对温度十分敏感,可以在50米左右的地方借助触角就能锁定目标。一般体格魁梧、容易出汗的人很容易被蚊子咬,而且在运动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对二氧化碳敏感的蚊子也会被吸引来。

孕妇:孕妇被蚊子叮咬的概率是其他女性的一倍。因为孕妇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易招蚊子的化学物质,并且孕妇的腹部温度较高,皮肤表面的挥发性物质也相对较多,更容易使蚊子不请自来。

奶味重的人:宝宝之所以总是被蚊子咬,并不是说他们细皮嫩肉,而是因为宝宝没有抵御蚊子的能力,更容易被袭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宝宝身上有着香浓的奶味,蚊子会更喜欢叮咬。

穿深色衣服的人:蚊子最喜欢在弱光环境下吸血,穿深色衣服没有什么反光作用,容易被蚊子咬,而且深色衣服的吸热能力强,蚊子又喜欢体温较高者,这使得身着深色衣服的人更容易成为蚊子嗜血的对象。

背景知识链接二:蚊子叮出包,能不能挠?

被蚊子叮咬后,体内的免疫细胞很快会察觉到这些外来入侵者(蚊子口水中的物质)。免疫系统为了清除这些外来异物,会释放一种名为组胺的物质。组胺一方面会使毛细血管扩张,让细胞之间充满液体形成红色的“蚊子包”;另一方面还会刺激感知神经细胞,产生刺痒感觉。所以造成“蚊子包”的不是蚊子,而是自己的免疫系统。抓挠“蚊子包”会刺激组胺不断分泌,让被咬皮肤之处越来越痒。所以被蚊子咬了尽量不要挠,万一抓破皮肤反而有感染的可能。此时,用盐水或牙膏涂抹在患处,可帮助迅速止痒。

背景知识链接三:遭蚊子叮咬,唾液止痒靠谱吗?

人体的唾液80%以上是水,内含有限的有机物质包括消化酶、溶菌酶、胆固醇、黏蛋白。从化学成分看,这些物质并没有对抗组胺的效果。唾液微弱的杀菌抑菌的效果与其本身环境内的菌群含量来比,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人体口腔中大约含有500-1000种微生物,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口腔菌群”,这些微生物的和谐与平衡维护着口腔健康。当人体存在某些疾病时,其他病毒就可能现身于口腔中,最常见的是腮腺炎病毒。而那些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比如艾滋病病毒和疱疹病毒也会在感染后现身于人们的唾液中。蚊虫叮咬给人们的皮肤造成了创口,这时再用饱含病原体的唾液去涂抹创面,或许会诱发更严重的皮炎甚至是全身感染。事实上,有许多办法来止痒,唯独涂抹口水这种方式既不能止痒,又会增加创口感染的危险。

前沿技术防蚊子

目前实验室里比较前沿的两个技术,一个是用微生物对蚊子进行防控,另一个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防控蚊子,这两种方法都是用蚊子来防治蚊子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可以说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内共生菌之一,约60%的陆生节肢动物都会被这种细菌感染,大量释放被沃尔巴克氏菌感染的雄蚊与野外未被感染的雌蚊交配后,可以使其后代无法正常产卵或者卵无法正常发育为成虫。

我国广州的“蚊子工厂”,放飞大量经过辐射+沃尔巴克氏菌感染双重手段处理的雄蚊,实现了对实验区域内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的野生白纹伊蚊种群的清除。

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基因编辑,扰乱蚊子本身的生理能力,从而达到灭蚊子的目的。例如通过基因改造,使雌蚊长出“胡须”,叮人时胡须顶着它就没法很好地吸血了,不能吸血也就没法产卵了。目前转基因蚊虫的释放仅在少数国家被允许,尤其是转基因技术中的基因驱动策略,其野外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评价。

来源:南方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社客户端

编辑:申京辉

责编:王潇

世界蚊子日! 没想到吧 蚊子竟然也有“纪念日”

今天是世界蚊子日,没想到吧,蚊子竟然也有“纪念日”!实际上,世界蚊子日的设立,也是为了提醒公众要提高对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防护意识。

世界蚊子日! 没想到吧 蚊子竟然也有“纪念日”

一到夏天,蚊子似乎就无处不在。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蚊子不仅吸血,还是很多疾病的“帮凶”,要尤为重视防蚊灭蚊。

实际上,世界蚊子日的设立,也是为了提醒公众要提高对以蚊虫为传播媒介的疟疾、登革热等疾病的防护意识。

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显示,全球每年因被蚊子叮咬而患上疟疾的人数超过2亿,每年约有72.5万人死于蚊虫的“口下”。研究表明,蚊子传播的疾病高达80多种,其中登革热、乙脑、疟疾、丝虫病等都能置人于死地。在我国,蚊媒传染病年均总发病率占全部传染病例的5%-10%,而病死数则占传染病总病死数的30%-40%。

蚊子是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

不同蚊子传播的疾病不同。

伊蚊

据广东疾控科普,有银白色斑纹的伊蚊俗称花斑蚊,素有“白领+骨干+精英”的称号,飞行能力卓越,通常只在孳生地周围50-100米内出没。

伊蚊喜欢在白天吸人和动物的血液,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后2-3小时,都是伊蚊的叮咬高峰。幼虫主要孳生在水培植物瓶、坛、罐、树洞、竹洞等小型清积水中。

被多数人熟知的黄热病、登革热,以及较“小众”的基孔肯雅热都以伊蚊为传播媒介。其中,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已知12种伊蚊可传播该病,我省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基孔肯雅热则主要通过伊蚊叮咬感染基孔肯亚病毒的人而传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

平日生活中室内最为常见的蚊子库蚊,同样“威力”不小。

库蚊

库蚊俗称家蚊,喜欢在夜间咬人吸血,幼虫主要孳生在下水道、污水沟、洼地积水等污水中。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媒介便是三带喙库蚊(外号“家蚊”)的一种。这种蚊子兼食人和动物血,猪、牛是其主要吸血对象,形态与其它家蚊的主要区别是喙中段有一白环。人类染上乙脑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

按蚊则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广东疾控有关专家介绍,按蚊别称疟蚊,体貌多呈灰色,翅有黑白花斑,刺吸式口器,停留时身体与停留面保持一角度。中华按蚊喜欢在黎明时分攻击人类。幼虫主要孳生在稻田、荷塘、山溪等环境优秀的天然清水中;成蚊多分散躲在室外洞穴中,部分在居室、畜舍内越冬。

按蚊

人体被按蚊叮咬后即可能感染疟原虫,而后染上疟疾。该病表现为周期性规律发作,全身发冷、发热、多汗。2019年,广东省已通过消除疟疾的终审评估,但仍需要严防输入性病例。

防患未然,有驱蚊宝典

了解了蚊子的行踪轨迹,就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专家建议,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和房前屋后的积水,从源头上消杀蚊子滋生场所,减少其密度和数量。同时,建议居民采用物理办法防蚊,如安装纱窗纱门、配备蚊帐及电蚊拍;也可配合使用化学合成杀虫剂,如电蚊香、杀蚊气雾剂、驱蚊贴、花露水等。但需要提醒的是,不管商家如何宣传这类产品的安全有效,毕竟里面都含有苯酚、二甲苯、乙醚等多种化学成分,以及内含助燃物等佐剂,婴幼儿、老人、孕妇、过敏体质者等特殊群体要慎用。遇到劣质品甚至还有致癌的风险。

这里,专家还介绍给大家几个简单易行的小妙招,用来驱蚊防咬。

一是在卧室窗台或床头柜放置几盒揭开盖的清凉油和风油精,摆放一两盆盛开的夜来香、茉莉花、米兰、薄荷或玫瑰,这样的气味蚊子不堪忍受,就会躲得远远的。二是在室内安装橘红色灯泡,或用透光的橘红色玻璃纸套在灯泡上,开灯后产生的橘红色光线让蚊子惧怕,自然会退避三舍。三是生吃几片大蒜,或者口服维生素B,通过生理代谢从汗液排出体外,散发出一种特殊气味,蚊子不敢接近。

此外,自制中药驱蚊包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配方为薄荷、丁香、艾叶、金银花、白芷、广藿香、石菖蒲、紫苏叶等,各取10克左右,适量粉碎后,用透气布料制成小袋挂在身上或放置于卧室。这些药草富含挥发油,香气浓烈,自然使蚊虫受不了。另外,许多人习惯用艾叶防蚊,不妨做成艾条、艾柱,点燃后也会让蚊子逃之夭夭。

背景知识链接一:哪些人容易被蚊子“青睐”?

流汗多的人:人体的汗液中含有大量氨基酸、乳酸及氨类化合物,蚊子对这些化合物特别敏感,只要闻到这些气味就食欲大开。

化妆的人:化妆的人比不化妆的人更容易吸引蚊子,很多发胶、护手霜、洗面奶等化妆品在使用之后都会散发特殊气味,这些气味对蚊子的诱惑力很强。

体温较高及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蚊子的触角对温度十分敏感,可以在50米左右的地方借助触角就能锁定目标。一般体格魁梧、容易出汗的人很容易被蚊子咬,而且在运动后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对二氧化碳敏感的蚊子也会被吸引来。

孕妇:孕妇被蚊子叮咬的概率是其他女性的一倍。因为孕妇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易招蚊子的化学物质,并且孕妇的腹部温度较高,皮肤表面的挥发性物质也相对较多,更容易使蚊子不请自来。

奶味重的人:宝宝之所以总是被蚊子咬,并不是说他们细皮嫩肉,而是因为宝宝没有抵御蚊子的能力,更容易被袭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宝宝身上有着香浓的奶味,蚊子会更喜欢叮咬。

穿深色衣服的人:蚊子最喜欢在弱光环境下吸血,穿深色衣服没有什么反光作用,容易被蚊子咬,而且深色衣服的吸热能力强,蚊子又喜欢体温较高者,这使得身着深色衣服的人更容易成为蚊子嗜血的对象。

背景知识链接二:蚊子叮出包,能不能挠?

被蚊子叮咬后,体内的免疫细胞很快会察觉到这些外来入侵者(蚊子口水中的物质)。免疫系统为了清除这些外来异物,会释放一种名为组胺的物质。组胺一方面会使毛细血管扩张,让细胞之间充满液体形成红色的“蚊子包”;另一方面还会刺激感知神经细胞,产生刺痒感觉。所以造成“蚊子包”的不是蚊子,而是自己的免疫系统。抓挠“蚊子包”会刺激组胺不断分泌,让被咬皮肤之处越来越痒。所以被蚊子咬了尽量不要挠,万一抓破皮肤反而有感染的可能。此时,用盐水或牙膏涂抹在患处,可帮助迅速止痒。

背景知识链接三:遭蚊子叮咬,唾液止痒靠谱吗?

人体的唾液80%以上是水,内含有限的有机物质包括消化酶、溶菌酶、胆固醇、黏蛋白。从化学成分看,这些物质并没有对抗组胺的效果。唾液微弱的杀菌抑菌的效果与其本身环境内的菌群含量来比,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人体口腔中大约含有500-1000种微生物,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口腔菌群”,这些微生物的和谐与平衡维护着口腔健康。当人体存在某些疾病时,其他病毒就可能现身于口腔中,最常见的是腮腺炎病毒。而那些通过血液传播的病毒,比如艾滋病病毒和疱疹病毒也会在感染后现身于人们的唾液中。蚊虫叮咬给人们的皮肤造成了创口,这时再用饱含病原体的唾液去涂抹创面,或许会诱发更严重的皮炎甚至是全身感染。事实上,有许多办法来止痒,唯独涂抹口水这种方式既不能止痒,又会增加创口感染的危险。

前沿技术防蚊子

目前实验室里比较前沿的两个技术,一个是用微生物对蚊子进行防控,另一个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防控蚊子,这两种方法都是用蚊子来防治蚊子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可以说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内共生菌之一,约60%的陆生节肢动物都会被这种细菌感染,大量释放被沃尔巴克氏菌感染的雄蚊与野外未被感染的雌蚊交配后,可以使其后代无法正常产卵或者卵无法正常发育为成虫。

我国广州的“蚊子工厂”,放飞大量经过辐射+沃尔巴克氏菌感染双重手段处理的雄蚊,实现了对实验区域内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的野生白纹伊蚊种群的清除。

基因编辑技术是通过基因编辑,扰乱蚊子本身的生理能力,从而达到灭蚊子的目的。例如通过基因改造,使雌蚊长出“胡须”,叮人时胡须顶着它就没法很好地吸血了,不能吸血也就没法产卵了。目前转基因蚊虫的释放仅在少数国家被允许,尤其是转基因技术中的基因驱动策略,其野外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评价。

来源:南方日报、科技日报、新华社客户端

编辑:申京辉

责编:王潇

北京时间客户端